大腸激躁症是因壓力導致出現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中醫認為大腸激躁症是因肝脾失調、氣積阻滯導致,會依症型用藥,平時也可用藥膳、茶飲調理並搭配穴位按壓,1個穴位當天按壓約5回,1回按30下。
3種症型 肝鬱脾虛
因為壓力大而引起煩躁易怒、情緒緊張,有的人會出現腹瀉,有的人會出現便秘,但也有可能在數日內先出現便秘後,再出現腹瀉症狀。在經過中醫師診斷後,建議加減服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
藥膳茶飲調理
佛手柑白米粥
材料:佛手柑20克、白米100克、冰糖適量。
作法:白米洗淨後與佛手柑和約500cc水一起放入鍋內熬煮成粥,再適量加入冰糖調味,每天吃2次,以上為1人1次份量。
作用:紓解胃痛、消化不良、脹氣與老年人胃弱。
佛手紫蘇飲
材料:佛手柑20克,紫蘇葉10克。
作法:將上列材料放入杯中,再沖入500cc熱水沖泡約10分鐘後即可飲用,每日喝2次,以上茶飲可回沖1次。
作用:治胃痛、脹氣,能疏肝健胃、改善消化不良。
穴位按壓
位置:膝蓋骨外側向上2指寬處。
作用:可增強腸胃功能。
偏重脾虛
如果本身腸胃功能就很虛弱,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狀,在經過中醫師的診斷後,加減服用「參苓白朮散」來治療。而如果是容易出現脹氣、疲倦的人,醫師則會建議加減服用「藿香正氣散」。
藥膳茶飲調理
陳皮鳳尾茶
材料:陳皮10克、鳳尾草10克。
作法:將上列材料放入杯中,再加入300cc熱水沖泡10分鐘,每天喝2次,以上茶飲可回沖1次。
作用:健脾止瀉。
山藥白米粥
材料:山藥120克、白米100克。
作法:白米洗淨後與山藥、500cc至750cc加水一起放入鍋內煮成粥,每天早晚各服用1次,以上為1人1次的份量。
作用:可紓緩脾胃虛弱型的慢性腸胃炎。
芡實茯苓粥
材料:芡實粉60克、茯苓粉20克、米100克。
作法:米與500cc水熬粥,芡實粉與茯苓粉加60cc熱水調成糊,加入粥內再以鹽或糖調味。
作用:紓緩慢性腹瀉。
穴位按壓
位置:位於腳大拇指跟部突出的腳骨末端。
作用:可紓緩脹氣不適。
脾腎兩虛
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食欲不振、特別是早上起床後會拉肚子、消化不良等症狀。在經過中醫師診斷後,加減服用「濟生腎氣丸」或「四神丸」來治療。
藥膳調理
蓯蓉羊肉粥
材料:肉蓯蓉15克、羊肉絲與白米各100克、鹽、蔥與生薑適量。
作法:肉蓯蓉與2碗水煎煮成半碗留汁去渣,加入羊肉、米與約750cc水熬粥,加蔥與薑與鹽調味,以上為1人1次份量,每天吃2次,建議連續吃5至7天。
作用:養胃健脾、潤腸通便。
醫師說 壓力過大引起
大腸激燥症與結腸癌、十二指腸潰瘍症狀類似,但主要原因是情緒不穩或壓力大,而反覆出現腹瀉、便祕,或腹瀉便祕交替出現,治療前先釐清是哪種腸胃疾病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