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嶼島漁民風雨庇護灣 甲海峽九明珠 九嶼島傳奇


九嶼島海水清又藍,是垂釣及潛水的好地方。


九嶼島自古以來是下霹靂和曼絨一帶漁船避風雨的庇護灣。


安順大石頭紀念碑上的大石頭,也是取自九嶼島。


五十年代,已有旅客乘漁船到九嶼島遊玩。


八十年代,下霹靂區女學生在假期間,乘漁船到九嶼島合影。


中國明朝史書《星槎覽記》指九洲山“水木叢生,枝葉茂盛”,和今日的九嶼島景色吻合。


九嶼島靠近下霹靂和曼絨兩地,為兩處人民所熟悉。

在霹靂州南部水域,陳列著9個小島,有如馬六甲海峽中的九顆明珠,它被霹靂州沿海漁民稱為“九嶼島”。漁民出海捕魚時,九嶼島一直是漁船躲避風雨海浪的庇護灣。

由於九嶼島靠近下霹靂和曼絨海岸,所以這9個小島和兩縣漁民的關係密切,也為大家所熟悉。

記者獲得下霹靂峇眼裡拔蚶民紀貿貴協助,用他載送旅客出海遊玩的遊船,帶記者到九嶼島實地採訪,記者也收集了九嶼島有文字歷史記載的資料,作出報導。

到九嶼島釣魚潛水

九嶼島共由9個小島組成,分別是阿加斯島、峇容島、尼比斯島、倫比亞島、拉讓島、沙加島、布魯島、黑礁和白礁。其中倫比亞島最大,第二大的拉讓島是旅客必到之處,這裡有山水供應,可以扎營過夜。

目前的九嶼島也是霹靂州內釣魚、潛水的熱門地點。

明朝史書記載
九洲山生產沉香

數十年前,據英國人米爾斯研究認為,中國明朝費信所寫的一本書《星槎覽記》內,所提起的“九洲山”,便是指現在的九嶼島。

這本史書記載,九洲山在馬六甲王國旁,生產沉香和黃熟香,這裡水木叢生,枝葉茂盛。

在明朝永樂七年,即1409年,正使太監鄭和下南洋,也叫官兵進入九洲山採沉香,結果獲得6棵黑花細紋、高八、九丈的沉香,當時土人看了驚訝稱讚。

這本史書也有一首古詩形容九洲山,古詩是這麼寫的:“九洲山色秀,遠見鬱蒼蒼,四面皆環海,滿枝都是香,樹高承雨露,歲久表禎長,採伐勞天使,回朝獻帝王”。古詩所描寫的情景,至今還和九嶼島自然景色吻合。

在西方人插足霹靂州時,荷蘭人曾利用九嶼島作為據點。

據1955年出版的《下霹靂年鑑》指出,當年已有旅客乘漁船到九嶼島旅遊。

安順紀念碑大石來自九嶼島

進入安順市區,人們可見到一座大石頭紀念碑,據《下霹靂年鑑》指出,這顆大石頭其實也是來自九嶼島。

原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戰艦在九嶼島觸及暗礁,從而阻止前者對英國及其聯盟國的軍事行動。後來英殖民政府便在九嶼島運來這顆大石頭,作為紀念碑,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殉難士兵和人民。

據安順的馬來人世代相傳,這顆大石頭還會“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