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南擂茶名堂傳千里 河婆村民紛到外地擺賣


也南村民常聚集在也南巴剎旁的熟食檔嚐美食,其中不少是擂茶的捧場客。


擂茶材料繁多,需以大碗公盛裝,加上一碗熱騰騰的茶湯,是經濟實惠的健康食品。


劉桂清(左)找出她家收藏的擂缽,村民鄧小平(右)不讓她專美,也搬出他妻子陪嫁的擂缽和擂棒,讓張月娥(左2至3)和蔡菊花不禁想起傳統的擂茶工夫。

也南新村有很多河婆人,所以美食也以“河婆擂茶”最出名;該村的河婆人,除了把擂茶這道傳統美食流傳下來,也開枝散葉在外地擺賣,打響了名堂。

光陰荏苒走過數十年,村民現在已很少動手“擂”茶了;目前該村唯一的擂茶飯檔,就扛起了傳承擂茶飲食文化的重任。

座落在也南新村巴剎旁矮店鋪的劉桂清擂茶飯檔,常可見到村民在此吃擂茶,包括許多中年婦女,問她們還有在家自己“擂”茶嗎?她們都搖搖手說:“不做囉,很多工,來這裡吃更方便。”

擂茶好手衝出也南

也南新村有多位擂茶好手,已打響名堂沖出也南,分別到金寶和怡保,甚至吉隆坡開檔,使到也南擂茶也在其他地方開枝散葉,發揚光大。

也南村民劉桂清(清姐)9年前開始在村內開檔賣擂茶,她沒有料到自己的檔口,會成為也南新村碩果僅存的擂茶檔。

劉桂清:從小吃擂茶

也南新村目前唯一的擋茶檔檔主劉桂清(清姐)說,她從小吃擂茶吃到大,父母是河婆人,喜歡在家“擂”茶。

她說,當年舉凡有喜慶和節日,舉家就出動,圍著以陶土製成的擂缽,放進花生以擂捧慢慢擂成末,再加入菜如“魚香葉”和“苦力心”去“擂”,獨特的香味就撲鼻而來。

她回想那轉動擂棒的動作,確實累人,擂缽內層有斜紋,當擂棒擂過時就會把材料壓碎;因擂棒是番石榴樹幹,所以在擂的過程中,也會滲出番石榴樹幹的香味,讓材料更添芳香。

清姐表示,為了做生意,她已改用攪拌機了,但沒多久就用壞一部需換新的,雖成本加重了,但比起用傳統擂缽,既省時又省力。

過程繁瑣村民少擂茶

在擂茶中,除了擂出來的材料,還需另炒青菜、樹仔菜、豆腐干、蝦米、豆角等,配在白飯上,把擂成末的料加熱水成茶湯,淋上飯就可吃。

做擂茶工夫多,漸漸地村民都少做了,就算做,也免去“擂”的步驟,改用機器攪拌機,將花生和蔬菜打碎。

清姐擂茶保留清香原味

當地村民吃慣清姐的擂茶風味,認為她保留了也南擂茶的清香原味。

清姐在炮製擂茶時,把蝦米先打碎後才炒,混合其他材料吃時,味道較平均,也點綴了擂茶幾乎全是菜的清淡口味。

外地客特來嚐擂茶

目前除了當地村民光顧,也不時有外地客經過村外的怡隆大道時,特別把車子駛進來也南新村,為嚐道地風味的擂茶而來。

劉桂清擂茶檔

營業時間:每天上午9時30分至賣完

價格:每碗小的3令吉,大的3令吉50仙,加蝦米另計50仙。

電話:012-5477736?05-4667050

蔡菊花(80歲):自家種菜做擂茶

“河婆人都愛吃擂茶,我也不例外,以前只要是熱天氣就做擂茶吃,自己家屋外就種一些青菜和韭菜,隨時用來做擂茶,當時買不起蝦米,就以蝦毛仔取代。”

“年紀漸大,我已很少做擂茶了,擂茶癮起就來清姐的檔口吃,方便又便宜。當年的擂茶缽,我還收著當珍藏器呢!”

“不過在過年時,我們和親戚也會輪流做擂茶吃;新年家人團聚,人手也多,大家分工合作一起做擂茶,很熱鬧。”

張月娥(68歲):祖先發明擂茶真聰明

“從小到大,只要家人合力做擂茶,一家人都喜歡吃。小時候吃不起白米飯,就用合甫米,好像米呈這樣,一加水就發起來,耐飽,加上一點香花菜,風味絕佳。”

“我覺得以前的祖先很聰明,發明了擂茶這種流傳千古,卻吃不厭的健康家鄉菜。現在每當我覺得胃口不好,就會吃擂茶,那股清淡的香味,讓我的胃倍感舒服。”

“以前吃擂茶就意味著有喜慶事,現在逢年過節雖沒做擂茶,但我會和孩子來也南巴剎吃清姐的擂茶,一大碗公的飯菜細細咬嚼,一邊聊聊天,感覺很寫意。”

知多一點
擂茶又名“三生湯”

擂茶的別名是“三生湯”。據古書記載,相傳三國時代的張飛帶領官兵進攻武陵時,官兵將士因感染瘟疫無力作戰,當時有位草藥醫師奉上祖傳的除疫秘方,以生茶生薑生米混集磨成糊漿煮熟飲用,結果是湯到病除,擂茶之名便由此相傳下來。

擂茶是客家人,特別是河婆人招待客人的一種茶點,但在馬來西亞只有“河婆客”才煮擂茶。

早期遷移到大馬的祖先,以做苦力為生,為了要吃得飽些,所以會炒一些青菜、豆腐、豆子等便宜的材料,再加入白飯,上面撒一些炒香的花生,就是一碗好吃的河婆擂茶了。

河婆人大年初七會煮一次擂茶,總共要炒7種菜來搭配;而正月十五元宵節則要搭配15種菜,最常見的有樹仔菜、芥藍菜、香菜、四季豆、白豆、豆腐炒蝦米、九層塔、青蒜等。

如今在健康風氣吹襲下,擂茶也成為價廉物美的健康食品了,許多人在大魚大肉之後,總是找個機會吃一吃擂茶清清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