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迪人豐收節大過年 供奉美食祖先子孫齊歡慶

仄迪人過Ponggol(豐收節)大過年,仄迪人相信將豐收後第一頓美食獻給祖先,除了追思祖先恩德外,更希望在天之靈的祖先可以和子孫一起歡慶豐收節。

從事農耕的印度人,在每年1月14日家家戶戶,不管居住在多遠的親人,總是在這一天赶回家鄉,闔家歡慶Ponggol(龐格爾節)豐收節。

稅收過重轉行耕種

相傳在500年前,仄迪都是聚集在甲河流域一帶,從事貨運工作,直到荷蘭和葡萄牙政府統治後,實行嚴峻的稅務政策,強迫所有的仄迪人繳付龐大稅收,否則就要離開甲河。

在迫於無奈下,仄迪只好舉家搬遷至現在的雅佳美浪仄迪村內,披上農裝,拿起耕田工具,當起農夫來。也就是從那時起,仄迪人非常重視龐格爾節慶典,認為龐格爾節大過新年(屠妖節)。

豐收節前夕
遠親聚集祖家

在Ponggol前一晚,所有來自遠方的親人都要聚集在仄迪祖家一同慶祝Parchu Bhogi,也就是華人所謂的除夕團圓飯。

在這一天,仄迪婦女從早上就開始烹煮許多仄迪傳統美食和糕點,用以供奉祖先。

傍晚約6時許,每戶仄迪家客廳開始擺放祭祖用具,如祖先生前穿戴的衣物、錢包、飾品等,接著將6套杯具排成直線,並裝滿咖啡或茶,以供祖先飯後“享用”。最後再用香蕉葉當作碟子,上面盛滿用來祭拜祖先的食物。

供奉菜肴須是單數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香蕉葉或用來供奉祖先的菜肴必須是以單數(1,3,5,7,9,11,13等)計算,就比如7片香蕉葉,11道菜肴等。當晚所準備的菜肴包括了炒長豆、炒雜菜、咖喱雞、羊肉咖喱、煎魚、炸雞、大蝦、炒包菜、參巴辣椒等包圍著白飯,在白飯上還需放著一片黃瓜、一塊黃梨、半片咸蛋和兩根白蘿卜,當作飯後點心。

待一切就續,身為家族中的一家之主就要點燃蜡燭及檀香,請祖先“享用”美味的豐收節晚餐,接著由其他長輩和小輩一個接一個向祖先請安。

豐收後首頓美食
先讓祖先享用

仄迪村長阿魯表示,這是因為要把最好的留給祖先,因此,每當豐收後第一頓美食一定先讓祖先用,才輪到後輩子孫享用,且只有家族成員才可以享用,若有外來訪客,他們所吃是沒有祭拜過的菜肴。

大約8時30分,一家之主就會把供奉在左右兩旁的椰子劈開,就如華人的聖杯一樣,如果祖先滿意子孫的招待,劈開後的椰子就會冒椰子水,子孫才能收拾吃晚飯;反之則表示祖先還未用完,暫時不能收拾。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