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為戒

李安的電影《色,戒》票房賣了個滿堂彩,更引起眾多藝文界和名人的討論,有人從國仇家恨的歷史背景切入,有人想挖掘張愛玲是否「夫子自道」,當然更多焦點在探討李安為何拍這部片子。

宗教導師成名更貪
有如A片的3場床戲更是媒體用來大作文章的題材。評論有褒有貶,但全是文采斐然,論點精闢,有如七寶樓台,看得人眼花撩亂,把「色戒」炒得熱鬧滾滾。
慾望驅使人們做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什麼民族大義、愛國情操、漢奸與愛國者,在某個特定的時空中,似乎真有那麼一回事,時過境遷後,那些人物及價值觀呈現的不過是荒謬罷了。
戒子原是象徵「約束」、「規範」,鑲上了華麗的大小鑽石後,卻成了誘發慾望的工具,十分反諷,所有的戒律不僅不能戒絕人們丁點慾望,反而激發出更巨大且永遠無法饜足的慾望。
看看那些苦行者,原想用各種酷刑來折磨肉體,好使它筋疲力竭到不生任何慾望,然而這種手段消滅得了肉慾,卻消滅不了靈魂深處渴求以苦行來換取往生極樂的貪念。
出家原是因看破紅塵,放下一切執著與慾望,結果是一旦成名,出家人比任何人還貪,遍及全球各地的信徒與道場,擁有電視媒體、大法會、大寺廟。弘法時,信眾人山人海,出門時,前呼後擁出入豪華轎車,排場盛大,弟子頂禮膜拜,更能以信眾數百萬來威脅利誘政治人物,要求變更地目,讓不值錢的爛地變成價值不菲的建築用地。
各宗教戒律多如牛毛,何曾戒得了宗教導師的貪念,不過是引發他們如洪流的物慾以及操控人心的權力慾。
一顆大鑽戒便可讓王佳芝出賣靈魂,何況是江山、權位、巨富呢?人人皆是王佳芝,只是有人的標的更大或更小些。

超凡入聖慾望更大
有戒即有色,無戒亦無色,戒即是色,色即是戒,人類的宿命不過是在各種慾望中做無謂的掙扎,何曾跳脫過,宗教不過是更大的慾望陷阱。所謂智者,不過是肯老老實實面對自己的慾望,不故作清高而已,蘇東坡說得好:「夷齊盜跖俱亡羊。」超凡入聖不過是更大的慾望。
李安想表現的是為慾望所役的一群囚徒如何卑微地屈從在慾望的大網下,誰也不比誰來得更清高。若從這個角度看這部片子,李安應是成功的。至於那三場床戲,演員演得淋漓盡致,卻只是給人毛骨悚然之感,因為那是為慾望淹沒前的垂死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