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六禮結髮為夫妻 3對新人行傳統婚禮

1.jpg

“慎于開始,不忘初心”,3對新人集体舉辦繁雜隆重的傳統婚禮,仿效古人對婚姻盟約的嚴謹和忠貞。

有別于一般普通簡單西式婚禮,傳統婚禮依據六禮而行,分別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

同時,僅是行禮儀式已有10項禮儀,包括萬家燈火祝福、告上禮、蘸子禮、親迎禮、為新人證婚、拜堂禮、沃盥禮、同牢合巹禮、結髮禮和夫妻執手禮,才能結為正式夫妻。

3對新人昨日在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身著古代傳統禮服,盛裝舉行約2小時的行禮儀式。

他們是來自中國的丁文博及吳高躍、吳軍繼及荊爽,和馬來西亞的馬國雄及郭月雲。

婚禮以該中心董事主席丹斯里李金友,點燃象徵幸福吉祥的紅蠟燭為序幕,接著3位新郎焚香向祖先宣告喜訊,再接受父親的敬酒和聆聽父親教戒。

其后新郎帶著象徵忠貞的大雁(給女方家長的禮物),前往新娘家中接嬌妻,並由證婚人中心主任王麗萍為新人證婚。

3對新人在男方家中行拜堂禮,然后在入席前淨手潔面,象徵整個婚禮純潔莊重;婚禮上也安排新人同席而坐、同餐而食,並使用放著紅線牽連的葫蘆瓜喝合巹酒和進行結髮儀式。

婚禮以新人牽手並朗讀詩經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莊重婚姻承諾,做為這場傳統婚禮的完美閉幕。

諮商會主席蔡禮旭以《禮記》的“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表達出婚姻負有承先啟后,繼往開來重任,夫妻必須珍而重之。

他指出,婚姻是恩義、情義和道義落實,妻子須孝順公婆父母、夫婦同甘共苦、互敬互愛及教育下一代的責任。

蔡禮旭說,傳統隆重的婚禮儀式,可增加夫妻對于婚姻的價值觀、感恩心和責任心,提醒婚姻道義的存在。

“現今社會不良現象,起因可追溯回家庭忽略人文道德,在看到民族文化岌岌可危,我們具有使命,把倫理道德傳承下去。”

所謂“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也就是指婚姻就是結合男女兩家,以便有人事奉家廟,祭祀祖先,也能傳宗接代,使後繼有人。

李越:過程繁雜隆重道義恩義情義結合

大馬傳統文化教育中心講師李越指出,傳統婚禮可幫助夫妻了解婚姻觀念,對婚姻抱著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

“以傳統婚禮儀式進行的婚姻,經過慎重過程,令新人效法古人認為婚姻是道義、恩義和情義結合。

她說,傳統婚禮過程繁雜隆重;它將時刻提醒新人正面對待婚姻,而不會有偏差行為。

“雖然如今社會與古代社會不同,但新人可學習古人對于婚姻的精神,尤其是妻子對于女德的看法。”

李越提醒現今女性有關女德重要性,包括婦德、婦言、婦容和婦工,並認為唯有女性擁有女德,家庭才會和諧。

“女性是未來母親,具有培養下一代的重任,中國目前有意開辦女德學校,而教育中心也一直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將女德溶入教學里。”

同時,她也在講解會上引經據典,詳細解釋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的六禮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