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維修還原 霹博物院6月開放

經過國家文化遺產局(Jabatan Warisan Negara)的復原工程後,太平霹靂博物院恢復原貌,並預料於6月全面開放讓旅客參觀。

這座大馬的第一間博物院,因年久失修而於去年獲國家文化遺產局撥款,進行全面維修和復原,工程目前已全面完成,只等待院方把古物重新擺放陳列,便可再度開放。

目前局部開放

目前這博物院只是局部開放,一些主要的展覽廳仍在進行裝置工作,相信將在兩個月後全面完成。

國家文化遺產局保存及考古部門助理總監末曼梳率領記者參觀這座獲得撥款還原的博物館表示,經過數個月施工後,復原工程已完成,博物院不論在外觀和內部,都更像初建時的博物院。

他說,修復共分為3部份,包括大廳、側廳及建筑物後部,主要工程是將院內展覽館上方兩旁的玻璃窗都換回白色,使展覽館在沒有開燈的情況下,也顯得明亮。

“這是初建者的概念,由於博物院需要相當大的空間,因此光線必須充足,通風系統也要非常良好,才能讓遊客沒有黑暗和悶熱的感覺。”

設閉路電視

他指出,由於氣候趨向炎熱,當局已在博物院安裝了空調,因此窗口不必打開,只是讓光線充沛透入而已。

“為了加強博物院的保安,院方也增設了一間保安室,設有閉路電視等器材,監視院內的情況。”

他指出,該部的任務是協助古建筑物還原,惟在保護及繼續維修方面,仍有賴於院方的努力。

霹靂博物院歷史

霹靂博物院是於1883年,由英殖民霹靂參政司休羅倡議興建,並在1886年完成。

1874年,英殖民政完成了著名的邦咯條約後,也把太平列為霹州首府。過後,英國的植物及地質學家利爾諾威爾被賦予重任,以興建博物院收集各項古物。

博物院是分階段興建,當時除了擁有供考究的展鑒館,也設有辦事處及圖書館;而利爾諾威利也被委為首屆監護人。

其他部份的工程相繼在1889年展開,並在1903年完成另一座雙層建筑,即現有的建筑模型。

霹靂博物院內的收藏品非常丰富,除了陶瓷、古物件、文件和古交通工具,也有許多動物、鳥類、魚類及爬蟲等的標本。

在已完成裝設的二樓,則出現嶄新的面貌,即通過現代化的佈局,展示了瓷器時代的歷史、古代交通工具的演化過程等史料。

博物院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週五(5月1日):上午9時至12時15分、2時45分至5時
入門:免費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太平博物院內的收藏品非常丰富,動物標本令人难忘,太平有太平湖、太平山、博物棺、动物圆、旧建筑、甘文丁监狱外观、山水小溪业餐处,比怡保三个洞好玩。
[s:1]

擁125年歷史 耗費300萬 太平博物院大整修

具有125年歷史的太平霹靂博物院,里外裝修提升工程如火如荼展,實以煥然一新形象向遊客招手。

全盤工程分外部及內部的提升計劃,其中外部的工程經已完成,內部的工程也逐步落實。

該院主管哈妮瑪說,霹靂博物院是國內一座歷史悠久的博物院,遊客人次每月平均達3萬名,是全馬博物院之冠。不過,由于已125年,建築物多已殘舊及不敷時需,因此須重修提升。

分4參觀走廊

她指重修及提升工程分兩大部分,即首部分的重修工程,經于2007年開始,今年2月間完竣,耗時一年余。

她指該院獲得國家文物部撥款300萬令吉資助,完成重修計劃。

她指重修工程括更換博物院的屋頂、牆壁、地板及重新粉刷工程,以及一些內部裝修如添置空調、防火、閉路電視等系統。

“銜接博物院的廁所,如今已拆除,另興建一座新公廁在后部,至于祈禱室,稍后也可能遷出另闢。”

哈妮瑪也說,至于提升工程的部分,也于今年初開始,博物院展覽空間共分4個參觀走廊,即A走廊(前半部)、B走廊(側旁)、C走廊(后半部)及D走廊(樓上)。

她指提升工程目前只開始到D走廊,惟也已完成90%提升工程,隨后將開始C走廊的工程。工程將費時逾兩年完成,耗費估計在200萬令吉,來自國家博物院局。

“單單在D走廊的提升工程,已耗資40萬令吉。”

哈妮瑪指出,由于提升工程因素,目前被迫暫時關閉A走廊、C走廊及D走廊,惟仍開放自然生態的B走廊,不讓遊客吃閉門羹及掃興。

她說,博物院內目前共收藏多達一萬件古物。

內外修飾.無損原貌

霹靂博物院進行重修及提升,只涉及內外表面的裝潢與修飾,至于建築物的古式設計依然堅持原狀,沒有改變。

哈妮瑪指出,為了維護博物院的古式原貌,以及國家博物院局的規定,重修及提升工程,絕不影響到原有的建築物設計。

她說,建築物的外觀,只涉及更換屋頂、地板及重新粉刷而已。

“至于內部,我們仍堅持不改變古式設計,只恰當性的更改其裝潢工程,包括展示廚房設計、燈光、說明牌,加入了一些新穎設計概念。

她指出,博物院也加入了一些安全措施配備,例如安裝閉路電視、防火系統,也安裝大型映幕。
1.jpg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