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7日訊)北霹靂華校教師公會歡迎教育部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強調「共同教學」(Co-Teaching)已是許多先進國家成熟實踐的教育模式,其目的並非增加人力負擔,而是發揮現有師資的最大效益,全面提升教學品質。
該會主席王明裕指出,從教育專業角度來看,「共同教學」不是「雙倍浪費師資」,而是一種能提升課堂品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精準教學的有效策略。「這項制度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芬蘭及德國等國家均獲廣泛推行與肯定。」
他說,公會支持教育部的改革創新,認為共同教學對教師與學生皆有顯著益處。
王明裕針對教育部擬于2027年課綱改革中推行「每班兩位教師共同教學」的建議,引發社會對師資短缺的憂慮,發文告表達看法。
他表示,真正的共同教學是兩位或以上受訓教師,在同一課堂共同規劃、授課與評估,而非各自分工上課。
他說,共同教學包含多個要素,例如共同備課(Co-Planning)、協作授課與聯合評估。資深教師可指導新進教師,讓年輕教師帶來創新思維,老師之間互補成長,推動專業深化。
他說,協作授課可採用多種模式,如:主講與輔導(One Teach One Assist),一人主講、一人協助,讓學生獲得更多關注,弱勢學生不被忽略;同步教學(Parallel Teaching),將學生分組同時授課,提高參與度與教學精準度;學習站教學(Station Teaching),設置多個學習區,讓學生在不同站點進行語文、實踐與自主學習活動,讓課堂更活潑多元。
他補充,新進教師在共同教學中成長更快,能有效減少教師流失問題。「每位教師的風格與強項不同,透過協作可互相示範、共同提升,強化整體教學專業。」
王明裕透露,太平華聯獨中自去年起試行多科目共同備課與教學,效果顯著。「英文科老師共同備課、觀課、教學,不同科目亦合作開展校外教學,如科學與地理課前往動物園學習,學生學習動力明顯提升。」
他指出,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習差距縮小,教師之間的專業討論也更深入。
對于外界關心的師資問題,他回應說:「共同教學不是增加教師人數,而是透過合理排課、專業分工與協作備課,讓師資運用更高效。」
王明裕強調,教育改革需時間與專業支持,社會各界應以開放態度看待。「教育是前瞻性的,不能墨守成規。共同教學的核心價值在于提升課堂專業度,讓學生獲得更高品質的學習體驗,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
来源:东方日报
2025-11-06T16:00:00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