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不思議的人造器官

1.人造子宮

Hung-Ching Liu博士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生殖醫學和不育症研究中心的負責人。從2001年起,她的實驗室開始以取自人體子宮內膜的細胞為基礎培養單片人體組織。最初的細胞是由不育症患者捐贈的。人造子宮是試管授精研究帶來的一個副產品,研究它的目的同樣是為了幫助那些不育夫婦。「我見到過那麼多渴望擁有自己孩子的母親,」Liu說,其中有的婦女就是因為胚胎無法在自己的子宮中著床和生長而無法生育,而她們都可能從劉鴻清正在進行的研究中受益。

Hung-Ching Liu的人造子宮的結構簡單得令人吃驚。在研究了合成人造皮膚的方法之後,她綜合所有的技術創造出了人造子宮。她和同事們先築造出一個支架-也就是用可以生物分解的膠原質和軟骨素製成的子宮形狀的培養床,然後在上面「播種」子宮內膜細胞。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用作支架的物質分解掉,就剩下了覆蓋在上面的子宮內膜組織。人造子宮的形狀就像是它所模仿的哺乳動物子宮的一部分-人造人類子宮是碗形的,而人造老鼠子宮則仿照老鼠的管狀子宮做成了麵包圈的形狀。

Hung-Ching Liu認為她們小組將在5~10年內培育出活的老鼠子宮,而人體子宮還要等上更長的時間。她說「它將用來幫助一個生命、一個孩子,幫助那些父母。這都是些好事。

2.人造胃

06年11月英英國科學家研製出一個完全模仿人體消化過程的高科技機械,這個由塑料和金屬製成的裝置是由英國某個食物研究所的Martin Wickham博士和同伴研製出來的。它經得起胃裡的酸和酶的腐蝕,而且最終可能有助於科研人員開發出超級營養品,例如減肥食品,它們能使胃自以為「飽」了。

人造胃由上下兩部分組成,想一個巨型計算機。其上半部分是一個帶有藍色漏斗的圓筒容器,食物被倒入容器內。這裡是食物、胃酸和消化酶混合的地方。一旦這一過程完成,食物就會在下面一條銀製管子裡被碾碎。這條管子裝在一個透明盒子裡。在我們真正的胃裡,食物隨後將被人體吸收。
其中食物在胃裡某個特定部位停留時間的長短、在不同階段的激素反應等等,都是由電腦完成的。

3.人造心臟

歷史上首個人造心臟Jarvik-7,是在1982年植入病人Barney Clark的體內。他共活了112天。另一名也植入Jarvik-7的病人William Schrodedr則活了620天。

SynCardia公司在05年生產出一種革命性產品CardioWest暫時性全人工心臟----TAH-t系統,是唯一的通過美國糧食及藥物管理局被批准的用於治療不可逆性左右心室衰竭患者的循環設備,以維持患者的生命,直到找到了可以移植的心臟為止。

CardioWest TAH-t能夠完全替代患者不健全的心臟,產生正常的血壓和心輸出量,可以滿足身體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能夠在心臟移植手術前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以利於心臟移植手術的成功。

4.人造血

1966年,這兩位科學家把一些小鼠放入一桶液體中,並將小鼠完全浸沒在液面下。按說小鼠應該在數分鐘之內死亡,但它們卻活了好幾個小時。桶中的液體含有碳化氟和水,碳化氟分子同水中的氧氣結合,並進入小鼠的血液內。

第二年,另一位美國人Henry 給幾隻兔子注射了含有碳化氟和蛋清的混合物。他發現如果這種混合物不超過血液總量的三分之一,兔子就能夠成活。

第一位接受人造血的是日本科學家內籐良知。1979年,他給自己注射200毫升人造血。如今,醫生已經有多種不同配方的人造血供急救用。

如今,各國研究出來的氟碳化合物「血液」類型較多,如日本的「氟盧素-----DA」人造血,美國的萬能輸血用新型血細胞,前蘇聯的全氟萘烷等。1980年6月,我國第一次將自己研製的人造血應用於臨床,這一年就有14個病人獲得滿意的結果。

氟化碳液體具有人血那樣的重要功能,能將從肺部吸進的氧氣輸送到人體的各個部位,又能將各個臟器排出的二氧化碳輸送到肺部排出體外。不同的是,全氟化碳人造血輸送氣體是個單純的物理溶解過程,氧氣和二氧化碳機易溶解在全氟化碳液體中,在流動中完成氣體的傳遞。100毫升的全氟化碳能溶氧氣50毫升,是人血載氧能力的1.5倍;全氟化碳和氧的結合速度是14-20毫秒,比紅血球快得多。由此可見,全氟化碳是較理想的血液代用物。

5.人造血管

來自日本北海道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從鮭魚皮中提取的膠原製造全球首例人造血管。日本科學家們還成功利用此人造血管取代老鼠的動脈血管。專家家們稱利用鮭魚皮製造出來的人造血管一點也不遜色於真正的血管。

然而,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強調稱,利用鮭魚皮製造人造血管還存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去解決,那就是利用鮭魚皮膠原製造出的人造血管熱穩定性較差。它的穩定還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餓研究。

  1. 人造骨頭

如果人體的骨頭不幸受傷,傳統的骨頭移植手術會擷取病患其它部位的骨頭或是利用陶瓷來替代。不過加拿大有一所大學目前正在研發「骨骼打印機」,利用類似噴墨打印機的技術,將人造骨粉轉變成精密的骨骼組織。

「骨骼打印機」產生的人造骨骼,除了精確仿真破損的骨骼區塊,植入人體以後還能幫助受損的骨骼修補癒合。McGill 大學教授Barralet 說,「骨骼 打印機」使用的「紙」,是一種類似水泥的人造粉末薄膜,打印機會在這片薄膜上噴灑一種酸性藥劑,使薄膜變得堅硬。這個過程會一再重複,形成一層又一層的粉質薄膜,「薄膜層會變成我們需要的形狀」

「骨骼打印機」的體積約有三個文件櫃那麼大,要打印出一般的骨骼組織模型只須10分鐘。學者表示,這種人造骨骼會幫助受損的骨骼部位產生新的組織,甚至能促使血管再生,作用類似橋樑。人造骨骼的基本成分也與真正的人類骨骼相同,植入人體後,會被人體溶解吸收,不會影響健康。Barralet 表示,「骨骼打印機」產生的人造骨骼組織相當精細準確,未來整形手術、重建手術與脊椎手術都能因此獲益。不過他也強調,這種新科技要進入醫院成為通用可行的療法,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7.人造皮膚

到目前為止,許多科學家已從生物高分子材料或合成高分子材料中製造出了一二十種人造皮膚。他們把這些材料紡織成帶微細孔眼的皮片,上面還蓋著一層層薄薄的、模仿「表皮」的製品。

過去,能讓重度燒傷病人活下來的,在100人中只有22人;用了人造皮膚後,增加到64人。負面作用是,人造皮膚固然挽救了生命,但也帶來感染,人體還會對它作出不良反應:結成很硬的疤!

劍橋生物公司的近日又有了新的突破,他們能夠讓人體的皮膚細胞進行再生。從而可以不再使用對人體可能有排斥反應的合成皮膚,而是真正的從自己身體長出來新皮膚。通過刺激這些皮膚細胞使其像新生嬰兒一般自然的生長,不僅能夠更好的與人體結合,還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感染。

8.人造視網膜

南California 大學研製的仿生眼項目--人造視網膜。旨在開發一種可以幫助因衰老或疾病導致視網膜受損的人恢復視力的人造視網膜技術,他們已經在志願者身上對植入式微型攝像頭進行了早期的人體試驗。志願者們佩戴著安裝有數字攝像頭的太陽鏡,視網膜上安裝了分佈有電極的含銀硅脂,數字攝像頭將拍攝到的圖像以無線的方式傳送到硅脂上的16個電極上,電極產生的信號刺激視網膜上的神經細胞,就使盲人「看到」了圖像。

現在他們預計將來09年投入商業化生產,使更多的人獲得光明的同時,也使科學家有足夠的經費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9.再生肢體

如果能夠使因各種原因被切斷的手臂再生那是件多麼好的事情。不過比起前幾項的突破。再生肢體仍舊處於在混沌階段,由於人體肢體比起其他細胞來相對巨大,所以至今仍沒有很好的方法能夠複製如此複雜的器官。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再生肢體技術也會得到相應的發展。

10.人造干細胞

幾年前英國的小組通過病人自己身體上的干細胞成功的培養出了人體心臟瓣膜,這使人們看到了通過過干細胞而培養出更多的人體器官的希望。不僅如此,這種通過人體自身細胞生長出來的器官,不會出現任何的排斥不適現象。

不過現在這項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英國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培育出全球第一個人造肝,這個用干細胞培養出來的人類器官,雖然目前尺寸還很「迷你」,但是研究人員相信,同樣的技術未來可望發展出全尺寸且能正常運作的人類肝臟。

科學家在新生兒出生後數分鐘從臍帶抽血,分離出干細胞,然後培育出一小塊肝臟組織。研究人員形容這是「突破性時刻」,雖然這個人造肝臟僅有英國一便士硬幣大小,直徑不到一英吋,但是可用來測試新藥用在人體上的反應,同時有助於減少動物實驗數量。參與研究的Harefield大學再生醫學教授Magdi Yacoub認為,如此一來,就可以降低新藥人體實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