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與瘟疫掛鉤

人們形容不斷剝奪他人利益者為吸血鬼,顯見這個西方國家的靈異界代表,在東方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吸血鬼不只是歐美國家間的驚悚人物,同時是一種文化,從文學至電影,以至吸血鬼傳說中出沒之處,皆具無限商機!

在這個農曆七月,讓我們從吸血鬼文化,看西方國家對待靈異的與眾不同之處。

吸血鬼的起源眾說紛紜,根據文獻記載的資料顯示,它可能與瘟疫有關。

1710年開始,歐洲流行瘟疫,令民眾陷入痛苦深淵,有關方面為了減少恐慌,歸咎于吸血鬼肆虐的結果。

目前屬于德國省份之一的東普魯士,當時面對致命傳染病的威脅,令當局手足無措,最后決心擺吸血鬼上台,指吸血鬼才是禍首。

因此他們開始從死屍下手,挖開墳墓,哪一具屍體未腐爛,它就是吸血鬼。

兩個案轟動一時

在人心惶惶的時刻,誰也沒去思考這類推斷合理與否,反而認同這種做法。

最終,當局確實找到不少“吸血鬼”,其中有兩個個案更是轟動一時,官方因此擺脫不懂處理傳染病的指責。

由于瘟疫盛行,感染此病后而昏迷的人,旁人避免傳染,草草將患者埋葬,一些“死者”醒來后掙扎出墓,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無助而死。

由于死者死前想設法弄開棺木而致傷身體,因此開棺查探者發現棺內血跡,認定有關死者曾出棺吸取人血,就判定有關屍體為吸血鬼。

一名叫皮爾布羅衛特茲(Pierre Plogowitz)的農民于1725年去世后,就是在這種認證程序下,認定他為當時一個叫吉諾瓦(Kilova)村莊的吸血鬼,並且致死8個人,此個案的報告現今尚存在維也納檔案館內。

另一名叫阿諾柏奧勒(Arnold Paole)的人,則被指控造成米德維亞(Medwegya)村大量人口和牲畜死亡,這個案件的影響力極大,經警方、軍官和醫生調查后,還聯合發表一份報告提呈給法庭。

各類書籍紛紛面世

當時一本名《拾穗者》的雜誌,在1732年3月3日以Vampyre(法語)這個名字稱呼吸血鬼,令歐洲各國開始關注這件事。

于是,歐洲各國許多專家學者開始著書立說,各種不同的推斷或研究書籍紛紛面世,吸血鬼之說正式在學術界閃亮登場,其中較為知名的作品分別于1732年發表,即克里斯汀史托克(Christian Stock)的《論吸血的屍體》,以及左漢亨因立斯祖柏(Johann Heinrich Zopf)的《論塞爾維亞的吸血鬼》。

然而,當時的宗教界對此持否定態度,意大利佛羅倫薩主教達凡查提的著作《論吸血鬼》,以及教皇本篤十四世(Benoit XIV)的《天主賜福和聖人列福》,皆不認同這種說法。

經過學術界這一番討論,許多人更加堅信吸血鬼不是傳說,而是真有其事,這也為日后的小說家和電影人,提供更有力的創作素材,並將吸血鬼的使用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

兩傳說與聖經有關

雖然18世紀是吸血鬼的“黃金時代”,但早在這之前,已有不同的傳說,只是無人將會吸血的鬼,定名為吸血鬼(Vampire)。

吸血鬼來源有兩種傳說,皆與聖經內的人物有關,但相信這僅是民眾以訛傳訛,或者是有人捏造出來的故事。

第一個傳說中的聖經人物為該隱,此人是亞當與夏娃的兒子,由于不滿弟弟的祭品獲得上帝青睞,因而殺之洩憤。

上帝罰他不能在原地居住,必須四處流浪,並且遭人唾棄,但聖經並未記載他因而變成吸血鬼。

第二個傳說有關出賣耶穌的門徒猶大,他因后悔自己所為而自殺,有心人卻把故事延續下去,指上帝使他不死,以永遠孤獨和成為吸血鬼作為處罰,但聖經並無這方面的記載。

實際上,每當大型傳染病出現,吸血鬼取人命之說也即甚囂塵上,這表現出民眾在無助時,吸血鬼即成為箭靶,同時令一些人蒙上不白之冤。

吸血鬼必備3特征

經過漫長的時間催化,吸血鬼在18世紀大放異彩,擁有明確的形象。

一個“正宗”的吸血鬼必會具備以下特征:

首先,民眾認定它是一種附體的鬼魂,而非輕飄飄的幽靈。

其次,吸血鬼的出場方式,必然是從墳墓中爬出來,然后找人吸血,以便延續“生命”。

最后,遭吸血鬼咬過者,將可以拿到“吸血牌照”,同樣變為吸血鬼。

斯拉夫人最多傳說

哪一些地區的民族最多吸血鬼傳說?答案是斯拉夫人(Slavia)。

斯拉夫人源自波蘭東南部維斯杜拉河上遊,后來散居在東歐及俄羅斯地區,因此現今的俄羅斯、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波蘭等地皆有斯拉夫后裔。

這些地區擁有許多吸血鬼傳說,如果你是吸血鬼迷,或可選擇到這些地方“朝聖”。

吸血鬼與宗教之爭有極大的關係,斯拉夫人曾經歷異教與基督教的衝突,肉身不朽的吸血鬼成為兩種極端的象征。

異教認為吸血鬼是聖人,而基督教則持相反論調,最終后者打贏了這一場仗,但吸血鬼的傳說卻並未間斷。

各地吸血鬼大不同

許多吸血鬼的傳說不只存在于西方,非洲國家和亞洲也有不少。

亞洲方面,菲律賓、印度、印尼和大馬等,皆有類似的吸血鬼傳說,但由于地域不同,吸血鬼的形象也各有差別。

傳說中已知的吸血鬼的分佈與名稱大約如下:

吸血鬼名稱 出現地區 幻化成… 吸血對象
阿得資(Adze) 加納、多哥 螢火蟲 漂亮的小孩子
愛古爾(Algul) 阿拉伯地區 無 已死嬰兒與屍血
愛普(Alp) 德國 貓、狗、鳥 一般人
亞斯安伯沙(Asanbosam) 非洲地區 類似人類 森林中的路人
亞斯文(Aswang) 菲律賓 美貌女子 偏愛孩童血液
巴砧(Bajang) 馬來西亞、印尼 貓/嬰靈 小孩子的血
巴韓(Baobhan) 英格蘭地區 美貌女子 男性血液
貝巴蘭(Bebarlangs) 菲律賓 無 一般人
布塔(Bhuta) 印度 無 一般人
布拉馬帕斯(Brahmaparush) 不詳 無 愛吃血液與腦漿
布魯砂(Bruxsa) 葡萄牙 女子、鳥 一般人
克得瓦Chordewa 印度 巨貓 遭它舔過即死
邱瑞爾Churel 印度 女子 一般人
西瓦塔特(Civatateo) 美洲 三只手的人 小孩
丹拿(Danag) 菲律賓 一般人 一般人
迪兒(Dearg) 愛爾蘭 女妖 一般人
多皮沙傑(Doppelsauger) 不詳 無 腐屍/人類
1.gif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從傳聞開始,以小說奠基,吸血鬼形象在作家的文字雕塑下,栩栩如生的走入人群之中。

18世紀之后,歐美作家通過豐富的想像力,融合傳聞中的吸血鬼形象,創作出集懸疑、驚恐、愛情、悲情于一爐的吸血鬼小說,風靡全球,吸血鬼的不死形象更為廣傳!

透過文字,人們漸漸相信,吸血鬼就在身邊!

傳說,往往沒有一個具體的故事,輾轉傳到另一個人口裡,就誕生新的情節。

文字,卻能將情節定格。

吸血鬼在小說家的文字勾勒下,堆砌出一段又一段的故事和形象,激活了隱藏在人類心中,千百年來的吸血鬼形象。

約200年前,吸血鬼的傳說不斷,但就是沒有具體的故事,直到歐洲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在一次私人聚會中,才使吸血鬼正式在小說中登場。

詩人創作《吸血鬼傳奇》

1816年,雪萊與心愛的妻子瑪麗(Mary Wollstonecraft Shelley),在瑞士日內瓦的湖畔度假,當時的夏天有些異常,時而風和日麗,時而風雨交加,彷彿預示著某一些事情將要發生。

雪萊與浪漫派詩人拜倫(Lord Byron)就在那個時刻邂逅,隨后就時常在一起閱讀歐洲的民間傳說和朗誦詩歌。

一日,雪萊突發奇想,詩人之間不談詩詞,反而互相約定創作鬼故事,看誰先能交出作品。

雪萊19歲的美麗妻子瑪麗與拜倫的私人醫生兼秘書波利多雷(John Polidori)也參與其中,前者更搶先一步,創作出“科學怪人”(Frankenstein),這個經典人物故事。

拜倫是一個浪漫詩人,卻不是輕易認輸的人,他將歐洲民間傳說的吸血鬼情節整理后,向波利多雷說出他對吸血鬼的種種設想,最后由波利多雷創作名為《吸血鬼傳奇》的小說。

故事情節獲民間歡迎

小說之中,吸血鬼不再屬于妖魔形象,它化身為貴族,有自己的悲情與愛情故事,其永生不死,需要依靠血液維生等的情節,令吸血鬼變成“有血有肉”的小說人物。

科學怪人與吸血鬼小說問世后,雙雙獲得民間歡迎,吸血鬼的形象更加深入民心,許多小說家開始以此為藍本,寫出更多精彩的吸血鬼小說。

吸血鬼與文字結合之后,迸發出精彩的火花,小說家的生花妙筆,放大吸血鬼的形象和人類對它的恐懼,促使吸血鬼傳說輕易的在人類的生活中“游盪”。

吸血鬼著作猛吸金

吸血鬼不只吸血,吸金力道不亞于任何人!

如果說,羅琳的經典小說《哈利波特》暢銷,吸血鬼小說也不賴,2005年因吸血鬼小說《暮光之城》(Twilight)成名的史蒂芬妮梅爾(Stephenie Meyer),推出續集《新月》(New moon),兩本小說各自創下160萬本的銷量。

去年推出的《暮光之城》第3集《蝕》(Eclipse),第一天銷量就達15萬本,把同時期的《哈利波特》第七集《致命聖物》,擠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寶座。

梅爾是一名34歲的家庭主婦,她塑造出來的吸血鬼與女主角,相遇在美國華盛頓州西北方奧林匹克半島的福克斯,男主角與女主角相愛,男方與其吸血鬼家庭需忍著“美食當前”,卻又不忍動手的處境,由此發展出許多精彩劇情。

如今,這個系列已發行至第4集,總銷量達到1000萬本,令梅爾一躍成為暢銷吸血鬼小說作家,與另一名自20世紀70年代就已憑吸血鬼小說,紅透美國半邊天的安萊絲(Anne Rice)分庭抗禮。

吸血鬼在這個時代,已不是恐懼的代言人,反而脫穎而出,獲得萬千讀者擁護,以及為吸血鬼作家帶來無法估計的財富與知名度。

物盡其用成為潮流

吸血鬼小說屬于通俗文學,按理說無法與傳統的文學領域接軌,只能像吸血鬼一樣見不得光,在文學領域邊緣“徘徊”。

然而,吸血鬼小說卻令一流的作家和詩人忍不住插上一腳,把吸血鬼帶進自己的文學作品中,19世紀法國著名的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Alexandre Dumas)即是一例,吸血鬼亦成為其作品的角色。

對于吸血鬼這一個靈異人物,為何能吸引創作者和普羅民眾的關注?

一些社會學家認為,以吸血鬼為主題,就會關係到疾病、死亡、性和宗教感情等,這些皆是強而有力的因素,加上政治上亦可利用吸血鬼引發的問題達到目的,因而各方面皆物盡其用。

文字刻劃出吸血鬼的形象,吸血鬼同時發揮本身的吸引力,從文字至影像,成為全球的潮流象征之一。

德古拉深入民心

在眾多吸血鬼小說之中,英國作家布拉姆斯托克 (Bram Stoker) 于1897年出版的《德古拉》(Dracula),塑造出來的吸血鬼形象,至今依舊是許多吸血鬼小說和電影參考的模式。

布拉姆斯托克以15世紀羅馬尼亞南部,一個名為瓦拉幾亞的小公國為背景,主人翁德古拉伯爵因愛妻遭人殺害,在極度郁郁寡歡之下,成了一名吸血鬼。

然而,他是一個外表文質彬彬、聰明卻具有異性吸引力的吸血鬼,並且能控制他人思想。

歷史上確有德古拉這個人,他的原名是弗拉德三世,曾在1456年至1462年間統治現在的羅馬尼亞地區,德古拉是他的綽號。

在他統治期間,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侵襲羅馬尼亞時,他在城堡外,把兩萬人插在長矛上,任其屍體腐爛,這種景象令殘忍的敵軍也望而生畏,嚇得落荒而逃。

這種慘無人道的做法令許多人視弗拉德三世為嗜血怪物,布拉姆斯托克即引用這個形象,將之寫入小說之中,化身為吸血鬼。

著名吸血鬼小說

文字的力量令吸血鬼“重見天日”,直接在讀者的面前展現它們不老與不死的傳奇,與其說是吸血鬼“重生”,不如說是小說家提供吸血鬼展示力量的平台。

以下是歷年來的部分著名的吸血鬼小說:

作品名字 作者 年份 備注
《吸血鬼傳奇》 波利多雷 1816 第一本吸血鬼小說
《女吸血鬼卡蜜拉》 喬瑟夫協利 1872 經典女吸血鬼
《德古拉》 布拉姆斯托克 1897 吸血鬼經典形象
《我是傳奇》 李察麥森 21世紀
50年代 將吸血鬼分為三類,即真吸血鬼、新人類和吸血鬼獵人。
《吸血鬼復活記》 史蒂芬金 21世紀
70年代 掀起吸血鬼熱潮。
《夜訪吸血鬼系列》 安萊絲 1976開始 至今共有10個系列。
《歷史學家》 柯斯托娃 2005 掀起吸血鬼熱潮。
《暮光之城系列》 史蒂芬妮梅爾 2005開始 已出版4集。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