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後裔以王為姓 源頭眾多 有共同點 姓氏有源

王姓是一個源頭眾多、族派紛繁的姓氏,有出自周朝姬姓之王,有出自虞舜媯姓之王,有出自商朝子姓之王,還有少數民族中的王姓及賜姓、冒姓王氏,它們的共同點在于多數是以爵為氏。

周文王姬昌第15子畢公高的后裔,本來就是王族,他們以王為姓,主要居住在京兆(今陝西西安)、河間(今屬河北)等地。

周靈王姬沁心,在位27年,兒子姬晉(字子喬)15歲以太子身分輔佐朝政,獲得靈王重用,群臣擁戴。

惟在靈王二十一年,谷、洛二水氾濫,將毀及王宮,靈王決定以壅堵洪,太子晉進諫反對堵洪,並提出聚土、疏川、障澤、陂塘等方法,來疏導洪水,同時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鯀和周室歷史,指出靈王所為“皆亡王之為也”。

太子晉的直諫,觸怒靈王,被貶為庶人,于是鬱鬱不樂,未及3年就去世,被廢為庶民期間,姬晉居住在當今山東省膠南縣一帶,因為姬晉及其后裔的先祖是周天子,當時人們便稱他們為王家,自此以王為姓。

主要在北方發展繁衍

從歷史上看,王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展繁衍。王氏遷往江南,始于西晉末年。唐高宗總章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隨行者有3位王姓將佐在那裏落戶。唐僖宗時,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入閩,又有一些王氏族人隨其入閩。從明末開始,王氏陸續有人遷往台灣。

明清之際起,王姓開始移居海外,遍佈歐美、東南亞名地。

全馬21宗親會檳甲最久

雪隆王氏公會會長暨馬來西亞王氏宗親會總會長拿督王鴻興說,目前他們在全馬共有21個王氏宗親屬會,其中有的註冊已經超過百年,歷史悠久。

他說,其中以馬六甲及檳城2州的歷史最悠久,都超過百年,這是因為兩地當年都是繁忙港口,人流量大,人口集中的關係。

“根據2008年統計,王氏是全中國最多人口的姓氏,而在我國,王氏的人口雖然沒有經過正式統計,不過根據我們總會的記錄,會員也有1萬名以上。”

他指出,雖然有的會員已經失去聯絡,但是他們目前也有登報,要求會員重新登記,以更新聯絡。

他說,王氏宗親每年都會祭祖3次,即春秋2祭,還有新年。

“在我國並無王氏祖墳,祭祖一般都是各自在公會祠堂進行。”

他指出,王氏祖先眾多,不過他們大多數都是統一供奉得姓始祖子喬公,每年祭拜3次。

另外,他說,王氏宗親總會成立至今14年,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章程,就是每人最多只能做2屆總會長,而且每一屆的總會長,必須從不同州屬的屬會選出,每個州屬輪流當總會長。

他指出,也因為這個關係,總會並沒有設置會所,如此流動性和自由性也會更大。

擁最多郡望列五姓七族

在中華百家姓中,王姓擁有最多郡望,反映王姓家族超強繁榮,王姓起源于山西太原,從魏晉到唐朝都非常顯赫,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並列五姓七族高門。

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興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門閥士族的地位,開基于兩漢之間,東漢末年的王允以他在國家、社稷上的力挽狂瀾而把這一家族推為天下名門。

歷史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后,門閥政治走向興盛,太原王氏既是這一政治的受益者,也是這一政治的受害者。

他們曾封侯拜相,出將入相,也曾屢遭磨難,坎坷備歷,歷盡興衰沉浮之后,在北魏,太原王氏最終還是憑借祖上蔭功和貴族身分,得以位列天下一流望族,興盛不墜達兩百年之久。

從這時開始,“天下王氏出太原”的美譽流行開來,流風餘韻,厚積薄發,到了唐朝,太原王氏孕育出王勃、王之渙、王昌齡、王維等一批頂尖詩人,形成大唐詩歌史上的詩壇盛宴。

籌劃買地建新會所

王鴻興說,雪隆王氏公會目前籌劃再買一塊地建新會所,並出租其他單位作商業用途,賺取租金經營公會。

他指出,目前他們已擁有2棟4層樓的會所,除了4樓作為會所外,樓下都已出租,扣除營運經費外,還有盈餘。

他說,他們目前物色另外一塊地,惟必須價格不太高,又要靠近市中心,又要足夠大約4萬方尺的土地,並不容易尋找。

“我們也計劃出租底層單位,最高保留自用作為祠堂及行政中心。”

王家三龍建立閩國

歷史上的五代十國中的閩國,就是由后世稱為“福建開閩三王”率領七八十萬餘中原眾士入閩所打下的江山,三王來自河南光州固始縣,為親兄弟,三人分別是王潮、王審邽、王審知。

大家稱三王做“王家三龍”,王家三龍建立閩國,統一福建鑄就偉業,三王率兵入閩至建立閩國前后六十多年,福建沒受中原戰亂的影響,相對來說社會安定,三王又注重廣施德政,發展經濟,引進中原先進的農耕技術,促進農業生產。

當時三王很有戰略眼光,知道“寧為開門節度使,不作閉門天子”的道理,注意發展海外交通貿易。我們常說的海上絲綢之路,經常提宋元時代,實際上五代十國,甚至從更早的唐朝就開始了。

三王入閩,泉州刺桐港就是東方四大海港之一,三王的王審邽的囝王延彬,招賢招寶,發展對外經濟真有政績,讓人稱做“招寶侍郎”,泉州的聚寶街當時就已經形成了生意旺盛景象熱鬧。

歷史名人

★王安石:中國史上傑出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位列唐宋八大家,北宋宋神宗時期曾任宰相。

宋神宗時期推動改革,史稱“王安石變法”,未處理好具體實行問題及與反對者關係,與反對者間長期反覆爭鬥,大至處于被批評的局面,在宋神宗死后政敵司馬光上任宰相,即廢除變法。

變法失敗后,王安石到江蘇南京一帶居住,10年后在府中半山園去世,享年65歲。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后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著有《蘭亭集序》,其書法尺牘散見于唐臨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喪亂、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獻之亦為書法家。

王羲之的書法實踐,變當時流行的章草、八分為今草、行書、楷書,是書體轉換時期平地而起的高峰。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