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到第50屆元首杯時,就聽說許多球員投訴登嘉樓不論男女隊都是以“柔佛二隊”的球員參賽,這種做法令他們感到相當不服。
對此我翻查了本屆元首杯登嘉樓球員的名單,果然發現男隊中,竟有10名球員的身份證地址編號是屬於柔佛州;而登嘉樓女隊陣容的11人當中,也只有2人是外州人,其餘9人都是柔佛人。
對於登嘉樓幾乎以柔佛球員出征元首杯的做法適不適當,這問題的確發人深思。
我明白登州籃運風氣不盛,打球的人少,整體水平自然低落。若以實力來衡量,柔佛州的籃球水平在大馬十分強盛,就算是柔佛的二線球員,實力也許都會比登嘉樓的球員來得高。只不過,若以柔佛球員代表登州出陣的話,那原本想要代表登嘉樓打球的登州球員就失去了機會,那樣對他們也不公平。
外州球員剝奪登州人機會
最好的做法,是要道道地地的登州子民代表球隊參加,即使輸球也不會輸人,不過前提是,登嘉樓籃總必須給予全力的支持,包括練球與出隊經費,而大馬籃總更是要扮演輔助的角色。
說到這裡,我們又可來討論另一個課題,那就是本屆元首杯當中,究竟會有多少支球隊完全是以本州球員出賽呢?不用說,大家也心裡有數吧?
球隊相互爭人的情況在元首杯其實已經老生常談,但這問題就是一直無法改善。
有些州籃總沒有擁有足夠的資金供球員打球,許多好手就因此轉戰其他州屬,以致富有的州籃總實力不斷增強,貧窮的州隊實力日益低落,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一再發生在元首杯球賽,一面倒的球賽頻頻上演,讓球賽的整體精彩度大減。
州籃總應培養本州球員爭光
我在想,元首杯的球隊既然以州隊名義出征,那球員理所當然要以本州球員作為代表,不是嗎?
你看看德國足球名將巴拉克、葡萄牙前鋒C羅納多、西班牙國腳托雷斯等雖然全都在英超聯賽踢球,但一旦歐錦賽、世界杯開打時,這些球星就會全部回到自己的國家隊踢球,並能以代表本身國家效力而感到光榮,這樣的精神,是不是值得大馬的各州籃總代表或球員學習的呢?
這問題,大馬籃總真的必須認真去探討,並及時嚴厲去實行,別讓這種不良風氣繼續惡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