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中,沒有枝葉和樹幹的花卉可說絕無僅有;大王花這種世界最大的花朵,便是寄生在爬崖藤上,不必依靠土壤生長的奇花。
大馬得天獨厚,是數個擁有大王花的國家之一;大王花”也叫“萊佛士花”(Refflesia),品種繁多,至今為止被發現的種類超過20種,而且相信還有新品種待發現。
丹州羅京高原一帶最多
在大馬,主幹山脈介於霹靂和吉蘭丹州的山區,是最適合大王花生長的地點;這裡除了擁有上億年地質的山體、恆古雨林和多道河流縱橫的河谷,創造出磅礡的磁場,才得以蘊育出被稱為“森林精靈”的大王花。
植物和山岳專家甘倉林經過10餘年勘察,踏遍主幹山脈多座山峰,發現在丹州羅京高原布洛村一帶,是大王花繁殖最稠密的地區,一年平均開出200餘朵。
原本被認為是“克氏”品種的這類大王花,在經過甘倉林的檢驗結論後,基於它品種的多變異格局,而將它命名為“吉蘭丹大王花”(Refflesia kelantanensis)。
森林開發威脅花卉繁殖
甘倉林表示,吉蘭丹的巴拉士河域和查瑪峰區,曾經是世界最大的大王花盛綻區;但經過接連三輪的伐木和中介人採購後,大王花蕾的生態遭到毀滅,目前只剩下南部的花源生長區而已。
他說,上述地區屬於4條河的流域,擁有穩定的自然生態系統及地域生態多樣性,最適合大王花生長,也是地苗族人的疆土。
由於大王花對生態的變化非常敏感,而森林開發及農業活動已嚴重威脅到這種稀有花卉的生長及繁殖,因此政府及民間必須有人挺身而出,協助保存這地苗族的疆土、該族的文明及大自然的公共遺產。
大王花保護聖地計劃
確保大王花代代繁殖
大王花保護聖地計劃,是由甘倉林與布若河地苗族部落人,決定推行的大馬第一個地苗族大王花保護聖地計劃,致力保護位於羅京高原一帶的全球最大花朵,不致遭遇毀滅的命運。
這個計劃的區域面積為122英畝,蓋括了登孔河、緬路河、默河和靈易河地帶;這區域也是地苗族人的文化基地。
保護計劃主要在於協助控制流域及森林開發,以穩定該區的二化碳匯存,淡水潔凈資源和人為的采擷及破壞,使大王花得以代代繁殖。
訓練地苗族人當向導
地苗族人將受訓練成為向導,為他們提供制服、裝配、急救藥包,並在帶領旅客進入森林觀花時,指導旅客不可踩踏小花蕾和提供保護大王花的資訊。
向導也將成為護花人,監控周遭環境及花朵數量等,以作為紀錄及進行研究等。
這計劃也向各界發動推行保護大王花的各項工作,欲知詳情者可聯絡甘倉林(電話:04-40234192),或瀏覽網頁(http://www.bluepeace.net)。捐款者的名單將在網上公佈。
大王花簡介
俗名:也稱萊佛士花(Rafflesia)
科名:大花草科(Rafflesiaceac)
生長地:只在東南亞國家生長
大王花因為被傳起有收縮子宮及壯陽的藥用,因此被廣泛采擷,而面臨絕種的危機。
根據國大生物科學及生物科技學院教授娜茲麗娜指出,她碩士班學生的研究報告顯示,白老鼠在連續14天服用含有大王花的幼芽混合物後,內臟全部縮小。
她說,實驗顯示,以大王花作為傳統藥物,對人體有害,不適合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