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洲栗色貓(學名:Catopuma badia),僅僅在波羅洲一帶出沒,這類肉食動物也面臨絕種。
國際保育專家證實,在婆羅洲島嶼發現24種,世上獨一無二的肉食動物品種。
國際保育專家在這個世界第3大島嶼上,對這些肉食動物有更深入研究,並把一些肉食動物分類為“極度瀕危”的動物。
來自15個國家的保育專家,聚集亞庇出席為期3天的首屆婆羅洲肉食動物研討會,此研討會是于上週六開幕。
15個國家約200名代表,對島嶼上各種肉食動物進行討論,包括屬貓科的雲豹(Neofelis diardi);果子狸科如馬來麝貓(Malay Civet)或當地人稱為靈貓(tangalunga),以及巽他臭獾(Mydaus javanensis),也稱為馬來獾。
保育專家在研討會的討論結果,決定把調查工作焦點集中在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尼婆羅洲島,以採取保護肉食動物措施。
這些被保護的肉食動物品種中,許多是屬罕見動物,有些甚至被確認在數年后將瀕危絕種。
沙巴野生動物局總監勞仁迪斯安布醫生呼籲科學家、環保人士及政府機構,團結一致共同保護野生動物;第一步驟要進行的是確保所有肉食動物皆存活。
“我們其中一項目標,是建立一個肉食動物面臨威脅及優先關注為基礎的意識。”
他說,肉食動物像其他品種的野生動物般,需足夠和不同類型的森林區生活,以支持牠們和植物永續生存。
“若土地開發用作農耕用途,如種植油棕,必須先進行適當園景規劃,確保動物有生存及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