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存在新分子結構證據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的科學家們發現一種神秘的紅色輝光存在的證據,它遍及銀河及其他星系,但是在地球上卻沒有出現過。它是從極細的粉塵團放射出的。

研究人員將這種輝光稱為大紅放射(ERE),是由於一種非常罕見帶電分子群形式造成的。用十億分之一米的尺度來測量,這些極小的分子群是由被稱為多環芳香烴的高碳分子組成的,這些高碳分子具有雞籠形狀。天文學家30多年來一直沒有解釋出這種紅色輝光形成的原因,即使多環芳香烴能夠提供一些暗示。這種高亮度的光源材料要求非常強的紫外線輻射,這種輻射場如此之強,以致大部分的多原子星際分子將被破壞。

在由路易斯·阿拉曼多拉博士領導下的艾姆斯天體化學實驗室指導下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一直是多環芳香烴研究領域的先行者。

來自於馬利蘭大學的莫西·古迪帕蒂說,“我們已經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實驗室研究多環芳烴分子很長時間了,我們的結果明顯能夠支援有關這種多環芳香烴與這種大紅放射存在關係的設想,而這次試驗結果則清楚表明是否多環芳香烴參與了這一現象,他們表現出一種未知結構。”路易斯·阿拉曼多拉博士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任職,在與路易斯·阿拉曼多拉博士緊密合作多年之後,他最近加入到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

利用先進的計算方法,科學家們發現這紅色輝光被罕見的多環芳烴分子團發出的。試驗證實,在每個分子團內部存在著的性質相反的特性。他們帶電的而且具有高活性,然而同時,他們具有穩定的、電子結構,就像地球上所有穩定分子擁有的結構一樣。

在理論方法上的新發展使通過計算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成為可能。

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空間科學和天體生物學部的負責人、天體化學家蒂莫西博士說,“研究大分子系統內部電荷轉移的模型遇到的主要的困難就是要求一種全新的方法。”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後李楊民(音)說,“我相信我們新的方法能夠對這些奇特粒子進行研究,我能夠模擬這種比我們以前研究的粒子在得多的分子系統詳細的輻射過程。李是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論文的主要作者。李接著說,“我們的模型模擬顯示,在惡劣的星際環境中存活下來所必需的條件得到滿足時,這一類帶電多環芳烴團與‘大紅放射’相關”。

按照科學家們的設想,這些研究對其他領域也有重要啟示,包括燃燒過程和奇特的奈米材料研究。例如,科學家們對柴油機和噴氣發動機燃燒過程生產灰粒過程還不是很清楚。自然形成的多環芳烴團可能是理解這一過程的主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