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天線給你視覺享受 接收鄰國電視節目清晰畫面

本期行業:安裝天線業

到過南馬的人,肯定會對住家屋頂上一支一支的鐵竿感到好奇,不僅要問那東西是什么?幹什么用的?

沒錯,那就是南馬一帶獨有的一種接收電視節目的天線。

由于我國和新加坡毗鄰,尤其南馬比較容易接收到鄰國的電視節目。為了能更好的接收鄰國電視節目,很多家庭都想方設法利用高起的天線接收電視節目,享受電視節目娛樂和消遣。

因此,安裝天線這行業,早在60年代便在南馬居鑾、峇株巴轄、麻坡和馬六甲海邊一帶盛行,而一支支立“竿”而起的天線,也就成了南馬一帶,少有的“奇”觀。

在麻坡從事這一行已32年的蔡宗光(48歲)說,早在60年代電視機普遍流行,安裝天線行業也開始了它的新生命;而其父親蔡端錫也是當年首個引進這一門技術的人。

他透露,當年市場需求很大,他在16歲時便和哥哥們一起協助父親工作。

“我當時什么也不懂,只是學著做,這些所謂的‘功夫’都是靠模仿和慢慢摸索學來;但的確幹這一行的人,一定要有過人的膽識,不懼高、耐得太陽的曝曬、體能要好才能爬高爬低。”

他坦言,曾有同行不慎從高處跌死,雖然事隔20多年,但他至今還記憶猶新。

“所以,儘管我家族在這行業已經歷兩代,但兄弟之間都不會讓孩子繼承事業,反而鼓勵孩子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對前景不感樂觀的蔡宗光說,隨著網絡時代崛起,安裝天線行業漸漸受衝擊,它將因不敵科技時代的洪流而“失寵”,最終它將走入歷史。

未來10年成夕陽行業

面對互聯網競爭,安裝天線行業未來10年將“無用武之地”,面臨淘汰。

蔡宗光感慨,由于網絡資訊發達,選擇多姿多彩,方便又快捷,上網看電影輕而易舉,年輕人反而而少看電視節目,所以,全球化的衝擊,將是安裝天線行業未來嚴峻的考驗。

“相信未來10年天線接收器也無用武之地了。加上這行工作也不穩定,一個月可能也只做十多天,收入不定,除了風災工作量最多外,平日也有‘季節性’,例如農曆七月沒人搬新家,工作量也最少,基于種種原因,使到安裝天線行業前景,漸漸走入夕陽。”

很會攀爬但不會爬樹

“雖然我擅長在屋頂上爬高爬低,但我真的不會爬樹。”

蔡宗光說,在這一行攀爬技術了得的人,不一定就會爬樹,因為兩種形態是不同的。

他說,天線一般共分5層,無論是新裝或是更新,都要從下至上的循序漸進,才不會出亂子。

“最怕是鐵線生鏽,一旦不謹慎,就容易出意外,所以,我們必需事先檢查所有支撐天線支竿的鐵線。”

他透露,在工做中他們並沒有所謂的安全措施,只有爬到最高點后,才可扣上站腳架,過程中只能靠個人技巧和能力。

蔡宗光更把趣地說,在他工做的32年里,加起來都不知爬過多少支天線,相信沒也有上萬了!也許,他還是世界健力士紀錄締造者之一嘍!

他說,基本上,他在爬上高處工作時都不會想太多,以免嚇自己,有想的也只想著快點完工。

閒時爬山鍛煉體能

蔡宗光為工作和健康也參與爬山活動,鍛煉體能。

他說,除了工作需爬高爬低,閒暇時間也愛爬山,離不開爬,只有不斷運動,才能克服他不斷衰老的體能。

他說,各地天線高度不同,只有麻坡天線是南馬區最高的,高度甚至達到100尺,所以,這份工作非常考驗個人體能和耐力。

“雖然平均每天只安裝兩三支的全新天線,但做起來時很耗體力,每安裝一支天線,必須在屋頂和天線的鐵竿上,耗上至少3小時,必須有很充沛的體能。

他說,安裝天線行業最煎熬的,是烈日當空,還要捱得著猛烈陽光的曝曬;很多年輕人都經不起忍受酷熱的考驗,中途放棄,只有到一定年紀即超過40歲的青年才能忍受,因此,人手方面也逐漸在老化。

萬事不怕最忌颳風

同業萬事都不怕,最忌的就是風。

蔡宗光透露,很多做這一行的人,個個都是“膽識過人”,頂天立地的好漢。

“很多同業在投入工作時,甚至把生命都置之度外,沒有什么好怕的。”

他說,萬事不怕的同業,就是偏偏最怕風,因為風對安裝天線行業的人來說,是很可怕和危險的事。

尤其在高空中,強風根本無法預測,甚至足以吹走一個人,或造成意外發生。

“在刮風時尤其是年尾的季候風,通常我們都是視情況而定,有時甚至會為了安全,宁願收工不作,等風勢小了再擇日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