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兆遠曾家光餅 福清光餅粒粒皆辛苦 手工製作無「機」能代

1.jpg

2.jpg
制作福清光餅這門手藝繁雜且費時。

福清傳統小吃至今無“機”能代,而全賴手工制作的傳統福清光餅,可謂粒粒皆辛苦。

福清光餅可是須高度依賴手工及經驗的行業,從準備烘烤材料,如挑選新鮮洋蔥、處理原料、干面皮、將處理好的(或裹入餡料)的麵粉團,貼在灶爐內至光餅出爐,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可是相當考功夫。

須忍耐高溫

其中,實兆遠曾家光餅老闆曾香高(47歲)說,自繼承祖傳的光餅事業后,與兄弟及家人都堅持從挑選上等食材、手干餅皮,以及火爐烘製光餅等制作過程,都是現做現賣,確保每個顧客都能吃到印象中的古早味。

他指出,烘制福清光餅的材料包括麵粉、食鹽、白糖、肉餡(改良后)、洋蔥及芝麻烘製而成的餅塊,烘烤后的光餅色澤光潤且口感香脆,色香味具備。

曾香高披露,福州傳統小吃的福清光餅命運,並未隨著時代轉變而被淘汰,其特殊的古早味反而愈受人們喜愛。

他坦言,基本功夫必須忍耐灶爐高溫,以手掌將麵粉團牢固地貼在灶爐內壁,並須不時檢查灶爐熱度,及為灶爐添加木炭,以維持火候,讓貼在灶爐內壁的麵粉團均衡受熱。

“基于考量烘烤光餅耗時,且店面僅設有2個灶爐,每日烘烤出的光餅有限;但我們兄弟數人還是堅持重質不重量的作業理念。”

3種口味

曾香高指出,福清光餅備有著咸、甜、夾肉餡三種口味,至今福清光餅的實質歷史意義還是存在,但在餅面鉆孔,已失去當初的功能意義,純粹是為了區分甜咸不同口味的光餅。

另一方面,他認為,目前的機械化生產模式,並不能代替人手烘烤光餅,而機械生產以電烘製的光餅口感,肯定較人工以火爐烘製來得出色。

“不排除傳統手藝將隨著市場需求,而踏上小型工業列車,希望未來面市的烘製光餅的機械,仍可保留古早味及與時並進的發展腳步,讓華裔后代仍可吃到各籍貫的傳統小吃。”

光餅由來
明朝戚家軍作戰時裹腹

百多年前從中國福清飄洋過海到實兆遠開墾的福清人后裔,在地方上建立起濃厚的福清鄉情,也將福清人傳統飲食文化和制作小吃手藝帶過來,流傳至今。

其中,最受福清人喜愛的傳統風味小吃,就屬名氣響噹噹的福清光餅,香郁的餅香夾帶著古人的丰功偉蹟史蹟。

在中國福州,人們把餅面沒有芝麻的叫“光餅”,有芝麻的叫“福清餅 ”;但在距離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們則把餅面有芝麻的叫“光餅”。

相傳明朝以前,中國福清並沒有光餅,直至明朝嘉靖年間,戚家軍從山東到福清肅清倭寇,戚繼光命以麵粉烤制一種帶孔小餅,用麻繩串起挂在士兵身上充當干糧,以方便士兵作戰之際裹腹,最終為戚家軍滅倭安民立了大功。

光餅名稱的由來,就是為了紀念戚繼光將軍的巧思,即以他大名最后的 “光”字,為該餅命名。

雖然福清光餅已有400多年歷史,但在福清人世代相傳下,讓烘制福清光餅這門制作傳統小吃的手藝,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