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子對撞機達成 仿宇宙爆炸

歐洲共同加速器中心(CERN)前天表示,「大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利用鉛離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撞擊,產生比太陽核心更熱上100萬倍溫度的小火球,成功創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

重現探索形成初始
瑞士與法國邊境地下100公尺、總長27公里的大強子對撞機,共4台大型實驗器,自2008年9月啟用,大多進行質子束對撞研究,尋求是否有「希格斯粒子」的存在,找出宇宙生成的祕密。目前計劃未來四周,以其一「大型離子對撞實驗器」(A Large Ion Collider Experiment,ALICE),探究宇宙形成的最初時刻。
研究人員7日利用ALICE實驗,產生極熾熱濃厚的次原子火球,溫度逾攝氏10兆度,熱度是太陽核心的100萬倍。參與研究的柏明罕大學博士伊凡斯說:「此溫度下,甚至連組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都會融化,形成熾熱而稠密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據信,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只在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後存在過一段期間,研究人員盼藉小規模重現宇宙大爆炸後瞬間的狀況,分析物質如何從充滿能量的初始狀態,迅速降溫成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宇宙。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