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岱:帶出中國精神 金庸小說因道而耐看

“金庸小說的門道是耐看,值得大家一遍又一遍地細細回味,原因無他,只因其小說中有道。”

《俠士道–金庸小說與中國精神》作者徐岱教授說,雖然,目前金庸小說與三四十年相比,很明顯已過時,不過,他的作品不會如一般流行小說,卸下流行后,就會消聲匿跡,被人遺忘。

“雖然金庸小說被喻為已過時,但這些小說會如莎士比亞作品及紅樓夢等般,成為經典作品。

“金庸小說的耐看並不是外界說的,靠技巧、藝術性及中國文化,而是他小說中帶出文道共生的意境;其文章因道而生動,而道也因其文章而變得生動及精彩,二者不可缺一。”

刻骨銘心

徐岱昨晚在《俠士道–金庸小說與中國精神》講座會上,這么指出。

出席者有商務印書館(馬)有限公司經理杜友群。

他說,金庸小說的精髓在于他通過大俠人格,體現有道之美及俠骨柔情,以大俠人格塑造失傳的俠士道或孔夫子一生追崇的君子道。

“金庸小說帶出兩項特點,即刻骨銘心及深刻思想,也只有金庸小說才能真正帶出中國精神。”

他舉例,《鹿鼎記》韋小寶的性格與金庸筆下其他大俠的性格相反,韋小寶是秉持著“好死不如賴活著”的態度及精神活著。

“他無情無義,但求生意志強,這也是解釋為何世界各地會佈滿華人的原因,韋小寶的壞,並不是令人咬牙切齒的恨,讀者也喜歡他的機智、好玩及有趣。”

最后,他強調,每個人都有必須了解自身的歷史,他建議通過閱讀《紅樓夢》、《西游記》、《金鎖記》及《鹿鼎記》這四部小說,即可了解完整中國歷史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