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大破秦軍 趙奢被奉為馬姓始祖 姓氏有源

戰國時代爆發閼與之戰,當時強大的秦國攻打韓,趙國諸將都認為路狹難救,惟獨趙國名將趙奢力排眾議,施以妙計大破秦軍,強秦遭受一次最大的挫折,多年后仍不敢輕舉妄動。

該場戰役以后,趙奢被任命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同等的地位,趙奢死后便葬于封邑,其子孫最初以“馬服”兩字為其姓氏,后省去“服”字,成為馬氏,世居邯鄲,史稱馬姓正宗,趙奢則被奉為馬姓始祖。

“馬服君”之封號一出,“馬服”也開始向姓氏名詞轉化,如傳說趙奢死后葬在其封地邯鄲西北的紫金山,山名也改稱為“馬服山”。

趙奢之子趙牧,亦為趙國將軍,居于邯鄲。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國,將趙牧之子馬服興遷徙至陝西咸陽,封其為右內史,后來,馬服興去“服”為馬姓,舉家遷往扶風,扶風茂陵成為馬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因而扶風成為馬姓郡望。

扶風成馬姓郡望

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馬氏除在扶風茂陵成為望族外,還分佈于今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甘肅、江蘇、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唐朝末年,王潮、王審之入閩,有河南馬氏隨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戶。

另外,還有的馬姓是出自他姓改姓馬,如漢代有漢戚人馬宮,本姓馬矢,至馬宮以仕學顯改姓馬,還有出自他族改姓,西域人馬慶祥,人居臨洮狄道(今甘肅省境內),遂以馬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為鳳翔兵馬判官,遂改姓馬氏,取名祖常,馬祖常之后亦為馬氏,金元以后,為回族大姓。

我國擁4馬氏祖墳

馬記昌說,馬氏宗親奉趙奢為得姓始祖,邯鄲當地政府也在紫金山修建趙奢祖墳,為馬氏宗親祭祖。

他指出,他們也曾經組團到當地祭祖,不過除了到中國外,我國也擁有4個馬氏祖墳,分別在吉隆坡廣東義山、文冬、檳城及大山腳。

“廣東義山的祖墳約有超過100年歷史,我們也會在春祭時到該處祭拜。”

趙氏先人與馬淵源深

馬氏除了是從趙氏改姓而來外,古時候的趙氏與“馬”也相當有緣。

據史書記載,趙氏從其先祖時就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不僅善于養馬,有世代以御馬駕車為業的傳統,而且趙氏也是憑借這種職業的技能優勢為國家立下不朽功勳,從而為趙氏的發展開創了政治基業,從這個角度說,馬對于趙文化的產生具有開創性的深遠意義。

趙氏先人對馬的習性的瞭解,應該是從與戎狄族長期密切的交往中學來的,也正是有了對馬的瞭解,才成就了趙氏先人一流的駕車技術,由此可見,趙氏先祖御馬駕車的傳統是具有很長的歷史淵源。

總會聯繫各地宗親

馬記昌指出,馬氏宗親總會于1991年提出籌備,並在1993年成功註冊。

“我們總會會員共分為2類,一類是團體會員,另一種則是個人會員。”

他說,團體會員的是在總會成立前,即已經存在的馬氏宗親會或扶封堂之類的組織會員,而個人會員則是在總會成立后,直接加入總會成為總會的會員。

他指出,馬氏總會除了扮演一個聯絡宗親的平台外,也著重于會員子女的教育,每年都有獎勵金給成績優秀的會員子女。

他說,他們也打算進行領養計劃,資助清貧子弟完成教育。

“雖然我們的會所有出租,惟其實這並不足以抵銷我們的開銷,每次還是要在晚宴上籌款。”

籌組世界馬氏宗親會

馬記昌說,馬氏雖然是一個大姓,然而在我國的馬氏宗親並不算多,在他們參與社團活動前,也很少認識同姓的朋友。

他指出,在他開始積極參與社團活動,才認識了許多宗親。

“我們最近10年來,也與世界各地的馬氏宗親會聯繫辦活動,籌募成立世界馬氏宗親會。”

他說,我國也成功舉辦第3屆世界懇親大會,當時連現任台灣總統馬英九的父親,也有出席,明年的世界懇親大會也將在台灣舉行。

他指出,他們其實在8年前已經開始談起成立世界馬氏宗親會,惟至今8年仍未談好細節。

“除了是因為要籌組一個世界性組織不簡單外,我們籌委會每次也只有在辦懇親大會時,才討論章程等,因此至今還未完成。”

回族不少人士姓馬

馬來西亞馬氏宗親總會會長馬記昌指出,馬氏在目前也是一個大姓,百家姓中排名第16,而且除了漢族姓馬以外,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也有姓馬的人士在,而且人口不少。

“回族穆斯林的姓氏雖然與漢姓有所不同,然而他們也是依照一般漢人俗例,將姓名第一個字作姓。”

他說,馬姓的宗族人口自然是以在中國最多,惟在東南亞一帶,則是泰國宗親最為富裕強盛。

他指出,泰國有許多大企業家,都是馬氏宗親,我國的馬氏宗親總會是一間店屋,在泰國的卻是一整棟大廈,財力可見一斑。

另外,馬記昌說,在我國的馬氏宗親,以潮州籍貫者居多,其次為海南、福建、廣東。

“也因為潮州人近海,當他們南移到東南亞的時候,也是居住在沿海一帶,如霹靂十八丁、安順等地,都是比較多姓馬人士,而早期馬氏宗親來馬后的謀生行業,也離不開捕魚、雜貨行等。”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