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日本就開始盛行吃虎河豚、魚安魚康魚和夢幻之魚喜知次,這3種魚由於異常美味,再加上為野生魚種,數量少、捕捉不易,所以價格昂貴,被列為日本3 大名魚。而在台灣,因為進口的便捷,所以,饕客也品嘗得到這3種美味。特別的是,虎河豚和魚安魚康魚都必須經過專業分切,以決定烹調順序,而夢幻之魚喜知次,則是整隻料理,以保持鮮美。
虎河豚小檔案
在日本,可以食用的河豚將近16 種,其中以虎河豚肉質甘甜,最為美味,而拔得頭籌。目前虎河豚的產地以福岡縣福島市最為有名,但近年來日本也開始有虎河豚養殖戶,因此,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虎河豚,但以每年的11月到隔年2月最為肥美。因為虎河豚的毒性極強,所以在日本烹調虎河豚的廚師都必須經過考試,取得料理執照。此外,通常虎河豚可依料理不同,拆解成各個部位。
虎河豚拆解部位及特性
魚皮
河豚的魚皮可分為3層,而第一、二層皮層中的黏膜帶有毒性,因此必須去除。而第三層則是黏在魚身,包裹保護肉質。河豚皮三層的口感不同,第一層煮熟會變為透明狀,口感Q軟,第二層會變硬,口感爽脆,第三層會黏帶一些肉,所以口感Q爽鮮甜。這三層皮多用來做醋物開胃菜,或是煮火鍋。
胸骨
接連頭骨的部分,也是包覆內臟的筋膜骨頭。因夾帶些許肉質和筋膜,得花點時間熬煮,多數用來煮火鍋。
帶有些許的膠質和大量的骨頭。多半將其曬乾,用以製作河豚鰭酒。
嘴
富含大量的皮質及軟骨膠質,需花費時間熬煮,多數用以製作火鍋。
鶯骨
位於河豚胸腔接中骨的位置,外型像紡錘狀。分切後必須清除骨中的血液。多以炸或煮火鍋等。
魚身
還未經拆解的魚身,包含了頭骨、中骨、鶯骨以及兩塊背部肉。
中骨的前、中、後段
切開後清除骨頭中的血液,去除不必要的腥味。多用以酥炸。
魚肉
1隻1公斤的虎河豚,約可拆解出300克魚肉。由於魚肉幾乎不含油脂且含高蛋白,可切成薄透的生魚片,或做成握壽司,以便品嘗鮮美滋味。
虎河豚軼事知多少 考照困難 需過許多關卡
「早期為了吃虎河豚,很多中國、日本人被毒死。日本政府為了解決這樣的狀況,所以特別研究哪些部位有毒,哪些沒有毒,甚至設立考照制度。」六福皇宮祇園主廚富田宗太郎說。
富田宗太郎的河豚執照是在神奈川縣取得的,他說,「那時,河豚開放考試的地方只有神奈川、東京、大阪三地,而只有在神奈川和東京通過考試,證照才可以全國通用。」基本上,考試的內容都一樣,筆試辨認各個部位,確認關於河豚的各種知識,再加上20分鐘內拆解出約20個有毒無毒的部位等,但神奈川考照時卻特別注重刀工。「除了原本要取出河豚肝外,靠近血管和下巴處有一塊血肝,這也屬於猛毒,一定要完整漂亮的取出,這是神奈川考試時特別的要求。」
虎河豚的皮可分為外層和內層,分切時通常會分成背部和腹部。
烤虎河豚執照時,基本的分切方式。
魚安魚康魚小檔案
日本有「西有河豚、東有魚安魚康」的俗諺,證明魚安魚康魚身價和河豚不相上下,日本魚安魚康魚的體型較大,1隻10公斤以上很常見。因為從頭到尾都可以吃,體型愈大代表膠質和肉質愈好,代表產地以北海道南部沿岸、次城縣及水戶為主。
深海魚安魚康魚台灣也有,但體型較小。目前吃的魚安魚康魚多半為母魚。公魚通常會寄生在母魚身上,並退化成母魚的一部份,彼此血肉相連,並且靠母魚提供養分。
魚安魚康魚拆解部位及特性
魚皮
魚安魚康魚皮相當厚實,富含大量的膠質,經過長時間燉煮後,口感軟Q滑腴,通常用來煮成火鍋理。
中骨
魚安魚康魚中骨,帶有豐富的骨髓和筋,多半用於煮火鍋,吸食其中的骨髓和魚筋。
魚肉
處於腹鰭後的魚肉,長長的僅2條,10公斤重的魚安魚康魚可以取出約2~3公斤的肉質,適合燒烤、煮湯或拌炒等。
胃袋
魚安魚康魚的胃袋,須先用滾水除去黏液,Q脆有膠質,常用於煮火鍋,或需要長時間燉煮的料理。
魚肝
媲美鵝肝的魚安魚康魚肝,富有油脂鮮味,是老饕眼中的極品。必須經過放血,鮮味才會更好,多數用於做烤物或開胃的醋物。
腹鰭
比一個男性手掌更大的腹鰭,含有豐富的膠質,由於筋膜、膠質頗多,所以通常需要長時間燉煮,多數用來煮火鍋。
喜知次小檔案
在日本有「夢幻之魚」稱呼的喜知次魚,目前成本更高於魚安魚康魚,屬於高級的小型魚。特色是外層透著紅色光澤,魚鱗十分透明,幾乎通透到可看到魚肉,而魚頭可看到成排的刺,為其特色。
喜知次魚因為油脂豐富,所以多採燒烤,其著名的產地北海道一帶,大多做成一夜干,讓其肉味濃縮保有鮮度。值得一提的是,幾乎所有的魚都可以做生魚片,惟獨喜知次因為身價過高,多數的師傅並不建議切成生魚片,避免浪費過多的肉質。
為了讓喜知次魚烘烤時,可以均勻熟透且保持完整,所以通常都直接開背。
喜知次魚開完背後,接著再順勢從上方切開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