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球:靈堂禁用黃色 簡化喪俗須變得越好

資深文史及民俗工作者李永球說,我國的傳統喪事習俗隨著時代演變從傳統進入簡單化,並堅稱改革須演變得越好,不應變得更糟糕。

他說,甚至有些傳統喪俗的佈置錯誤,並舉例喪事靈堂不可用黃色。

“傳統喪事皆採用白色,因白色代表西方,而中華傳統五方五行顏色觀,西方庚辛金是白色。”

堅持傳統民族有望

他說,新改革的習俗猶如新建築,已喪失傳統意義和美德,儘管不能阻擋新建築的出現,但我們可搶救更多古建築,保護它留給下一代。

“傳統古俗流傳逾2000年,我們應加強保護,以免它逐漸消失,因為傳統古俗蘊含著寶貴的‘民俗教育’,我們可通過它們學習各種知識及處世做人教育。”

他說,傳統喪禮是古代習俗,它以儒家禮儀為主,結合一站分佛道二教的習俗而成,而它不是洪水猛獸,無須改革打壓,反之應以人文精神的角度來認識及瞭解。

他認為,一個民族若能為一個傳統而堅持,這個民族就有希望。

李永球是在第14屆書香世界中華書展上主講“大馬華人傳統風俗漫談”時,這樣指出;不過,他解說的範疇集中于大馬華人喪禮。

李永球說,由于華人有著嚴重的文化自卑感,加上人為破壞,某些宗教的惡意批評,使到一般華人對于傳統喪禮含反感超于認同。

他說,我們須正確認識傳統,尋找其原來含義及解釋其由來,並以現代觀念的角度解讀其意義。

“華人傳統喪俗,結合了人的哲學、孝道思想及禮的準則;隨著傳統喪禮的式微,孝親敬老觀念已漸漸淡泊。”

他說,現代的喪俗不再為了人文而立,反之是為了省錢、省時及省儀式而設定。

不認同白T恤當孝服

李永球指出,傳統喪禮改革后,現今家屬已不如以往般穿著傳統孝服,演變成家屬穿著白衣T恤當孝服,這是他難以認同的。

他說,喪服分為5類,即斬衰、齊衰、小功、小功及緦麻,每種孝服皆有其意義。

他說,孝服除了顯示我們與逝者的關係親疏,也是對死去親人的感恩及思念,以最粗糙的布料穿在身上,痛苦卻在心上。

“由于華人認為傳統孝服恐怖噁心,且在佛化喪禮推廣下,傳統孝服逐漸式微,近年更是越來越少見到穿傳統孝服。”

李永球指出,傳統3年期間穿孝服,但時代丕變,3年喪期也開始減少,有些還保留1年,但現在減少至100天,甚至不帶孝了。

他說,早期的喪禮講究傳統,尤其是富有及當官者,喪禮需傳統及風光,並以太平富豪黃務美的喪禮為例。

辦笑喪條件苛刻

李永球說,“笑喪”(喜喪)也被誤用,其實“笑喪”的條件苛刻,包括逝者須年過百歲、擁有5代的玄孫、子孫皆沒有人先夭折及逝者是無疾而終等。

他說,“笑喪”是客粵籍貫的風俗,一般上85歲以上逝者即可以不哭,所以稱為“笑喪”。

他指出,現在以紅色布置喪府及穿紅衣,這不符合“以哀為本”的禮;其實“笑喪”的意思是無需哭泣。

“老祖宗要我們以‘哀’處理喪事,不可隨便採用喜喪。”

李永球也通過幻燈片播映喪俗照片,講解我國各地大殮與小殮儀式的喪葬文化,及介紹我國的各種傳統喪事禮節。

他提及,現在部分的華人喪禮,也效仿西方喪禮,例如佛教喪禮效仿西方國家手持鮮花,取代傳統喪禮手持孝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