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記金寶老鼠粉

特約:林金城,“知食分子‧人文空間”召集人

老鼠粉一詞,可說百分百“大馬製造”。
所以,一旦離開馬新,老鼠粉就變成一個教人瞠目結舌、面面相覷的名詞,還以為是用來毒死老鼠的藥粉呢!即使回到老鼠粉的原鄉,即中國廣東梅州的大埔,也需要經過一番比手劃腳形容后,老鄉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你說的是“老鼠粄”啊!

是的,“粄”在客家飲食傳統中,就相等于潮州人、福建人的“粿”,廣東人的“糕”或“粉”,一般所指就是用米類磨漿做成的糕餅粉食。只是不曉得,當年的客家老鄉們,為何會把這家鄉小食帶來南洋后捨“粄”取“粉”,是迎合廣府社會的大環境嗎?所以改成這個從字眼看來比較接近廣府血緣的“老鼠粉”。當然,“粄” 這個方言字,一直只在口頭上“Ban”來“Ban”去,像客家人常說的蘿蔔粄、筍粄、粗葉粄什么的,卻始終未曾在字面上出現,也是造成老鼠“粉化”的一大原因吧!

廣東梅州一帶,尤其大埔是公認的老鼠粉原鄉。當地稱這客家傳統粉食為“老鼠粄”、“老鼠屎粄”,或更為傳神的“屎條粄”。正因為后者粗俗不雅,所以大埔作家杜埃便建議改以“珍珠粄”命名。然而,我怎么看這兩頭尖尖的鄉土米食,也絲毫聯想不起高貴的珍珠形象。倒是傳到香港后,港人以 “銀針粉”將它還魂,多少保留一些形貌上的想像。但這些銀針也似乎磨得太粗了吧!

因此,近年來常看到一些本地食肆,不曉得是為了附會風雅,認為老鼠粉一詞太過“俗氣”,還是為了“遷就”那些不懂得老鼠粉為何物的外國人和觀光客,所以把百分百“大馬製造”的老鼠粉,改為銀針粉或珍珠粉(人家還以為是用珍珠磨成的粉呢!)感覺總是“怪怪” 的。

自製釀料 真材實料

67歲,人稱阿嫂的葉秀圓,說起話來的腔調和表情,直讓我懷念起童年時候,在家鄉安邦客家村裡,常聽到老一輩婦女們在閒話家常時的“粗聲粗氣”。

我問她是否跟夫家一樣為梅縣人,阿嫂側著臉說:“不是啦,我是田頭赤溪人!”

輪到我提高聲量:“我也是啊!”阿嫂則笑露牙齒,仿彿遇上故人。

到了金寶,只要問當地人哪裡可以找到好吃的老鼠粉,大概都會指向戲院街林記茶室后側的阿嫂粉檔。分清湯和干撈兩種,可選擇米粉、黃細麵,以及馳名的老鼠粉。清湯湯甜,干撈醬好,最重要的還是那勺畫龍點睛的豬油,再配搭5種阿嫂自製的客家釀料,包括釀豆腐、釀腐皮、肉丸,魚丸及炸肉丸,都是真材實料的古早好味道。難怪每天兩點半一到,便成為許多金寶人午后的味覺呼喚。

當我問起粉檔開了多久,阿嫂不加思索便準確說出47年,並回憶當年與丈夫一起跟家公學做釀料和老鼠粉的往事……阿嫂突然自豪的說:“如果加上家公那代,這粉檔應該接近百年歷史了!”

林記茶餐室(金寶老鼠粉)

創始年:1962
地址:22 Jalan Idris, Kampar, Perak.
營業時間:2:30pm - 7:00pm
1.jpg
2.JPG
3.JPG
4.JPG

有机会一定要试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