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補鞋更耐更衛生 消費者能省則省

1.jpg
方寶森:在大城市或先進國家,使用機器補鞋十分普遍。

經濟低迷造福補鞋業,消費人能省則省,將破損的鞋子送補,避免浪費,也讓補鞋業在經濟逆境中開創一片天。

補鞋業也與時並進,甲州開始有鞋匠使用機器為需要修補的鞋子“還原”,有了機器的協助,鞋匠補鞋的時間更短而且衛生。

位于峇三角路的占士補鞋鋪負責人之一葉欽權說,雖然甲州的華裔鞋匠只有三五人,該店更是甲州唯一使用機器補鞋的店鋪,但補鞋業依然有市場,並不會被淘汰,而且顧客來自各族。

他指出,鞋子出現的問題一般有鞋底開嘴、花紋磨光、鞋跟斷,只要補一補,就能繼續穿,沒必要丟掉造成浪費;如果鞋匠的手藝好,使用有品質的鞋底、縫線等,經過修補的鞋底會更耐用,可能鞋面壞了,鞋底還是完好的。

顧客來自各族

他說,經濟行情差時,補鞋生意的確會特別好,因為顧客要節省開銷,何況修補鞋子的費用不高,但卻能讓一雙數十或是數百令吉的鞋子“起死回生”。

他舉例說,更換一對女子鞋跟,費用是6令吉,鞋底則是10令吉或10多令吉,視鞋底的質料,而男子的鞋底價格則比較高,如果是進口鞋底,一雙達40令吉,但耐用,由顧客做決定。

擁有20多年補鞋手藝的方寶森是葉欽權的生意夥伴,他說,甲州的補鞋業比較保守,鞋匠們還在使用手工補鞋,反之在吉隆坡、新加坡等大城市或先進國家,使用機器補鞋十分普遍。

他說,該店使用的補鞋機器有縫線機、拋光機等,從外國進口,更換鞋底或是縫線,只需15至20分鐘,如果以手工,則要1至2小時的時間,如此一來,鞋匠能接收的生意量就少了。

葉欽權:本地人不重視外國鞋匠擁專業文憑

葉欽權說,本地尤其是華裔視補鞋為低下層的行業,不願從事此行業,然而在外國,許多鞋匠都擁有專業文憑。

他說,隨著時代的進步,補鞋行業可說是越來越專業,特別是有了機器的協助,不但提升了整個工作效率,也讓環境變得衛生,不再髒兮兮的。

“華裔曾在補鞋業佔有一席之地,但現在人數越來越少,在甲州,補鞋業可說是友族同胞的天下,華裔鞋匠所剩無幾。”

他指出,補鞋業是個正當的行業,只要鞋匠工作認真、勤勞,每月的收入是不錯的,而他本人也願意傳授補鞋的手藝給有興趣學習的華裔青年。

他也說,其實補鞋業有發展的潛能,而且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它還是有被需要的市場,不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