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我校举办了壁报比赛!

求助!我校举办了一个壁报比赛!
由于每一班都必须参加所以我也参与了!

题目是: 24 气节!!!!

我不是很明白这个意思。。。
有谁能够告诉我这是要做些什么吗?

我应该怎样弄这个壁报?
应该在马尼拉卡利加些什么?作文吗?

24气节是指中国传统的24个节日
我想你老师要的就是24气节之一就是清明节吧~
所以你应该知道要找一些什么资料了吧?

马尼拉卡嘛
最重要的当然是标题囖~
还有的就是关于清明节的一切资料咯~

清明节我做过。。。
买了一些灵魂钱来做设计和剪报(关于扫墓的情形)等。。。

只是清明节罢了吗?

在中国历法中,有独特的二十四节气,这是其他民族的历法中所没有的。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中,代表春季的六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代表夏季的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天里则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天 的节气为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这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都有其不同的意义。

立春(2月3-5日):一年之中头一个节气,象征着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大地回春,万物充满生机。
雨水(2月18-20日):意味着气温回暖,从这以后,我国广大的地区将停止降雪,开始下雨,并且雨量开始逐渐增加。
惊蛰(3月5-7日):开始雷鸣,气温、地温逐渐升高,土地已解冻,春耕开始,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并出土活动。
春分(3月20-22日):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古时统称日夜分,即是昼夜相等的季节,这是春秋两季的中间。这天,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各地的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清明(4月4-6日):气候温暖,春光明媚,草木萌发,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谷雨(4月19-21日):雨量渐增,适应各物生长,有“雨后百谷”的意思。

立夏(5月5-7日):是夏季伊始,气温显著长升高。
小满(5月20-22日):麦类夏收作物,籽粒逐渐饱满,开始结实成熟。
芒种(6月5-7日):芒是代表一些有茫的作物,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成熟(种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各、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
夏至(6月21-22日):炎热的夏天来临。这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白昼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古称日长至,日影最短。
小暑(7月6-8日):暑是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时暑气上升,但还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
大暑(7月22-24日):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立秋(8月7-9日):秋季的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的秋天开始了。
处暑(8月22-24日):"处"是"止"的意思,处暑表示暑天到此终止。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9月7-9日):白露节前后,气温逐渐降低,天气逐渐转凉,昼暖夜寒,更易达到形成露水的条件,因而露较多、较重,呈现白色,所以叫白露。
秋分(9月22-24日):这天,太阳光又直射在赤道上,各地昼夜又一样长。
寒露(10月8-9日):表示气温已经很低,露华渐浓,草木枯萎,这时露水已寒,将要结冰了,是气候逐渐转冷的季节。
霜降(10月23-24日):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所以,霜降并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现象。

立冬(11月7-8日):是指冬季的开始。
小雪(11月22-23日):气温下降,开始降雪,表示已经到了下雪的季节,但雪量还不多、不大。
大雪(12月6-8日):气温继续下降,降雪量开始大起来,地面出现积雪。
冬至(12月21-23):表示寒冷冬天到来和意思。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古时称日短至,日影最长。我国习惯以冬至日作为数九寒天的开始,以后每隔九天为一阶段,为一九,共九个九,八十一天。
小寒(1月5-7日):表示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冷气积久而为寒,进入寒冬,但还未达到最冷的时候。
大寒(1月20-21日):大寒是天气冷到极点和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在数九寒天的三九,因而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你都知道了的?

二十四氣節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區发明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夏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冬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直到西汉时才成为了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 中就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节、气候現象、气候變化三種。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反應气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應气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立春:
大寒後十五日,斗指東北,維為立春,,時春氣始至,四時之卒始,故名立春也。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草木開始萌芽,農人也開始忙著播種。舊時代的社會,有「迎春」的習俗。高拱乾修《台灣府志》記載著:「立春前一日,有司迎春東郊,備儀丈、綠棚,優伶前導。看春仕女蜂出雲集,填塞市中,多是春花、春餅之屬,以供娛樂。」政府訂定立春這一天為農民節,可見這一天的重要性。

雨水:
斗指壬為雨水,時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
本來是指冰雪溶化成水。農民曆書說:「斗指壬為雨水時,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台灣的雨水時節,正是春雨綿綿的季候。農諺說:「雨水節,皆柑橘。」又說:「雨水甘蔗節節長。」生動說明了這時節,正是萬物欣欣向榮,草木萌生的景象。

驚蟄:
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也。
是指春雷初響,驚醒蟄伏中的昆蟲。這時節已經進入仲春,桃花紅、李花白,黃鶯鳴叫、鳥兒高飛的時節。但因為春暖乍至、春雷初響,把冬眠中的昆蟲都驚醒了,開始活躍於天地間。農民曆中記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春雷,是這節令最具代表性的的自然現象。

春分:
斗指壬為春分,日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春之半,故名也。
春分的「分」,是過了一半的意思。農民曆記載:「斗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春分。」這時正是農家最忙時節,也是春暖花開佳期。歐陽修的一段文章說:「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台灣的春分時節,是國蘭盛開的季節。國蘭也稱報歲蘭,每年春節起開花,到了春分,正是開得最盛的時候,風雅人士都是競相賞蘭為樂。

清明:
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
在節氣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義。自古以來,清明便是中國人祭祖掃墓的日子,人們重視的是「祭之以禮」追遠的活動。宋代高菊澗〈清明〉詩寫著:『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日暮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台灣的清明掃墓習俗,陳文達修《台灣縣志》記載:「清明,祀其祖先,祭掃墳墓,必邀親友同行;婦女亦駕車到山。祭畢,席地而飲,薄暮而還。」還保存著古代的遺風。

榖雨:
斗指癸為穀雨,言雨生百穀也。時必雨不降,百穀滋長之意,蓋本於此。
是春季最後的一個節氣。這時節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豐沛的雨水灌溉滋潤,也就是「雨生百榖」的意思。在這個春將盡、夏將至的季節,池塘裡的浮萍開始孳生,桑樹也長出翠綠的新葉,正是養蠶人家開始忙碌的時候;此外,春茶也在這時節前後採收,從丘陵到高山,處處可以見到流著汗水的茶農們,辛勤地忙著採茶,茶農人家忙著製茶,茶香瀰漫著山村。春茶上市,大家都愉快地收穫與品茶哩!

立夏: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名立夏也。
古代君王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京城外去迎夏,這一天就是立夏。曆書上說:「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名立夏。」這是一個繼長增高的時節,《禮記》〈月令〉篇解釋自然界,恰是「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說明這時節的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人翻鬆泥土。清晨在鄉間散步,你是否看過蚯蚓呢?

小滿:
斗指甲為小滿,萬物長於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
農諺說「小滿麥滿仁。」指的是小滿時節,稻與麥都已經結穗盈滿。二十四節氣的神像中,只有小滿神全身『滿清人』打扮,大概是取『滿』字的意思吧!
有一首南部童謠〈天烏烏〉是這麼唱的:「天烏烏唔落雨,蕃薯一斤二百五。討海人,真艱苦,船仔停個歸半晡。欲去又烏影,不去又吊鼎。阿兄講不去,阿嫂喝著去。大風大水來拍拚,掠著一尾三斑魚,扛到門口埕。阿兄講欲賣,阿嫂講欲食。蕃薯簽,無地糴,魚仔一大碗,捧咧瞄瞄看。」

芒種:
斗指巳為芒種,此時可有種芒之穀,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
這一時節,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天氣相當炎熱。農事種作都以這一時節為界。過了這一節氣,存活率就愈來愈小了。曆書說:「斗指己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榖,過此即失敗。」炎炎夏日,冰品大受歡迎,街頭巷尾到處都是販賣冰涼飲料的小販。此外,西瓜、荔枝、芒果等夏季水果,也紛紛應市。

夏至:
斗指乙為夏至,萬物於此皆假大而極至,時夏將至,故名也。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都放假,它是我國最早的節日。這一天,人人都回家與親友團聚暢飲。這一時節,自然界有幾個明顯的現象。《禮記》〈月令〉篇記載:「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菫榮。」說明這時節可以開始採鹿茸,蟬兒開始鳴叫,半夏及木菫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這一天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酷暑裡,你做些什麼活動呢?

小暑:
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小暑也。
這一季節,台灣的颱風季節已經來臨。高拱乾修《台灣府志》記載:「風大而烈者為颶,又甚者為颱……颱則常連日夜,或數日而止。……五、六、七、八月發者為颱。」小暑時節,也是螢火蟲開始活躍的季節,只要有綠草、有露水的地方,夜晚便可見到這種一閃一亮的昆蟲,在徐徐的薰風中,陪伴人們度過漫漫長夜。可惜,近年來的這種樂趣越來越少人欣賞了。

大暑:
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熱於小暑,故名大暑。
這是一年中最酷熱的節氣。這個「汗流浹背」的日子,天候的特徵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大暑。」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人們常利用登高山享受森林浴,或下水游泳等方法避暑。這時節,也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有些地方人們以鬥蟋蟀為樂。你們可曾享受到這些樂趣?

立秋:
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禾,穀熟也。
秋,是個肅殺的季節,立秋宣示著秋天已來到。曆書說:「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榖熟也。」封建社會時代,立秋有迎秋之俗,由皇帝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外,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時節;法官們也努力整理律法,有冤情的給予平反,罪證確鑿的執行「秋決」。台灣地區的立秋時節,是一期稻作收穫、米榖滿倉的時節。

處暑:
斗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
是暑氣結束的時節。明代 ‧郎瑛的《七修類稿》記載著:「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暑氣雖然逐漸消退,但是,天候還沒有轉涼。所謂「秋老虎,毒如虎。」正提醒著人們:秋天還會有熱天氣。顧鐵卿《清嘉錄》也說:「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云『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還要十八天的流汗沐浴。台灣的處暑時節,正是虱目魚苗溯流北游的時候,常能看到海邊有許多捕魚苗的人。

白露:
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故名白露也。
白露是個典型的秋天節氣。從這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農民曆說:「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禮記》〈月令〉篇記載:在這節氣的景象,是「盲風至,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這時節正是鴻雁南飛避寒,百鳥開始儲存乾果已備過冬的時候。台灣的白露節氣,明顯的是桂花盛開,「白露時分桂飄香」文旦、酪梨等水果,也開始上市。「白露筍」也在這時節生產,又白又嫩,滋味很鮮美哦!

秋分:
斗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也。
是秋天過半的意思,這個節氣大約在中秋節前後。農民曆說:「斗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指出這一天的白天和夜晚,各占十二小時,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傳統社會的農諺說:「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欣歌好稻栽。」可以看出農民最愛的是秋高氣爽、白雲飄飄的日子。因為這樣的天氣,可以預卜二期稻作能盈滿豐收。

寒露:
斗指甲為寒露,斯時露寒冷而將欲凝結,故名寒露也。
二十四節氣中,這一節氣最先提到「寒」字,這時節,天氣已經明顯出現秋霜之意,民間的曆書記載著:「斗指南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菊花為寒露時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處處可見到它的蹤跡。由於接近重九時節,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所以這一天又稱「菊花節」。古書記載:「九月九日,採菊花與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賞菊花,成了這個節令的雅事。

霜降:
斗指巳為霜降,氣嘯,露凝結為霜而下降,故名霜降也。
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氣肅而凝,露結為霜」,是霜降節氣的命名由來。天氣逐漸寒冷,偶而夜露會凝結成霜。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這時節的北部地區會颳起「九降風」。陳文達修《台灣縣志》記載著:「九月,北風凜冽,積日累月,名曰九降風。」這種長時期颳不停的東北季風,雖然令人生活不便,卻也是新竹人的最愛。這個地區盛產米粉,可以藉著風力迅速吹乾米粉,變得很Q、更好吃;在新埔、北埔盛產柿子的地方,也是吹乾柿餅的好幫手。你可以看到許多人家正忙著削皮作柿乾哩!

立冬:
斗指西北維為立冬,冬者終也,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立冬也。
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傳統觀念中,冬是結束的意思。進入這一時節,天地萬物的活動都趨向休止,準備蟄伏過冬。人們沒有「冬眠」,就在立冬這一天「補冬」。民俗信仰中,立冬日要進補山珍野味,到了酷寒的冬天節氣裡,才不會怕冷。這個節氣,也是螃蟹正肥美的時節,台灣西部的沿海地帶,是盛產螃蟹的地區,肥碩黃澄的蟹黃,成了吸引饕客的美味佳餚。你喜愛吃「紅蟳」嗎?

小雪:
斗指己,斯時天一積陰,寒未探而雪未大,故名小雪也。
是個望文生義的節氣。農民曆說:「斗指己,斯時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在亞熱帶的台灣,這景象是不明顯的。唯一讓人稍感寒意的,只不過是時時颳起的寒風罷了。

大雪:
斗指甲,斯時積陰為雪,至此栗烈而大,過於小雪,故名大雪也。
是個比小雪嚴寒的節氣。《禮記》〈月令〉篇說:「冰益壯,地始坼,日短至,陰陽爭,諸生蕩。」這是在黃河以北才有的冰封雪凍現象,亞熱帶的台灣,也只能在玉山、合歡山上,才能出現個幾次而已。雪景,在台灣大部份地區是難得一見的。

冬至:
時陰極之至,明陽氣始至,日行至,北半球,晝最短而夜最長也。
是個很重要的節氣,也是個重要節日。這一天的白晝最短,夜晚最長;民間以「冬節」「至節」「亞節」「長日」稱呼它。曆書記載:「斗指戊,斯時陰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也。」台灣有一句俗諺說:「冬至大過年」,是說這天與過年同樣重要。過冬至節,最要緊的是搓湯圓。民間的冬至湯圓分紅、白兩種,老輩人說:「不吃金丸(紅)、銀丸(白),不長一歲。」可見人們對冬至湯圓的重視。

小寒:
斗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名小寒。
《周書》〈時訓〉篇說:「小寒之日,雁北鄉;又後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雊。」禽鳥對天候比較敏感,感受到節氣的變化,配合著迎接「新春」的季節。這時節,大地仍然是一片冰雪的寒冷世界。從冬至開始,要過完九九八十一天,才算寒盡逢春。北方農諺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時,台灣的氣候不會寒冷得這樣,但是時時襲來的寒流,也能印證寒氣酷冷的程度。以前黃河流域的農家,小寒之後,時興玩著【九九消寒圖】用來避寒。台灣沒有這種遊戲,只是街頭巷尾的「火鍋店」林立,成了人們消除寒氣的絕佳場所。

大寒:
小寒後十五日,斗指癸為大寒,時大寒栗烈已極,故名大寒也。
大寒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個節氣,氣候相當寒冷。但因已近春天,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的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已經隱隱可以感受到大地春回的景緻。清人厲惕齋的《真州竹枝詞引》記載著:「醃肉雞魚鴨,曰『年肴』,煮以迎歲……」可以看出,人人都在準備醃魚、臘肉,忙著準備迎接新年。現今民生繁榮的社會裡,各種年菜佳餚,隨時可以在南北百貨及超級商店買到。以前等到過年才買新衣服、才拿壓歲錢、才能到處玩樂的情趣,也進步為「天天過年」了。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

夏季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3-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壁报比赛,哈哈!加油哦!楼主。

下面是引用jeeshyan于2006-04-11 06:23 PM发表的:
壁报比赛,哈哈!加油哦!楼主。

只是精神上的支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