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族為避諱改姓尤 五代人王審知稱王 姓氏有源

尤姓是南中國的姓氏,始自10世紀,在百家姓中排第19,在當代姓氏中排第124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多生活在南中國一帶。

尤姓原姓沈。公元十世紀,五代人王審知在福建稱王,因審、沈二字同音,沈姓族人為了避諱,將自己的姓改為“尤”。

宋代李綱于《梁奚谷漫錄》指,“系出沈姓,五代王審知據閩,閩人沈姓者,避沈音,去水的尤氏。”

有說當時提出改姓的人名為沈思禮,為王審知女婿,今福建省南安市南廳有尤(沈)思禮與夫人王郡主的陵墓,俗稱“駙馬墓”。根據此一說法,尤姓的祖源與沈姓相同。

黃帝後裔

《姓纂》指,沈姓為黃帝的后裔,源自周文王的第十子晡季,因為食采于沈國而得姓。

當時的沈國大致位于河南省汝南縣東南至安徽省阜陽縣西北一帶地方。大約公元900年福建沈姓轉為尤姓后,開始在福建繁衍,成為江蘇吳興一帶的望族。

除了漢族的尤姓外,滿族人亦有尤姓,世居沽河、遼陽等地;而赫哲族的尤可勒氏,漢姓亦為尤;今滿、台灣土著、蒙古、佤、苗、羌等民族亦有尤姓。

明初曾大遷移
越南也有宗親

沈姓郡望有二:吳興和汝南,而吳興(今浙江省)地處閩地,沈改尤後,吳興郡自此成為尤姓郡望,但在北宋,尤姓族人並不多,直至宋真宗天禧年期(1017年— 1022年),其后人開始大舉繁衍,《常州府志》記載,宋真宗時,泉州晉江人尤叔保舉家遷往浙江常州府無錫,子大公,孫尤輝,曾孫尤著,玄孫尤袤、尤梁,尤袤子尤概,孫尤火育、尤耀,曾孫尤冰寮均名載史冊。

到了元兵南侵,宋趙王朝喪師失地,節節敗退。尤姓族人大舉遷移至廣東、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北方落入外族統治後,政治相對穩定,部分尤姓人亦舉家北上。

戰亂時,大批難民湧入相對穩定的山西,致使山西成為人口稠密的地區,明初政府為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50年間八次大規模遷移山西移民到不同地區,當中包括尤姓,被分遷于北京、江蘇、安徽、湖南等地。

目前,尤姓人以福建、潮州和江蘇兩地最多,福建、潮州亦因鄰近海岸,近百年其族人進一步遷徙至海外,並見于台灣、越南等地。

在越南胡志明市南部的美萩市一帶,就有一批尤姓族人群居,來自潮州饒平。尤姓在越南語漢越辭的正規拼法為Vuu。而在菲律賓創立超拼音編碼系統的尤扶西,則來自福建晉江,反映其族人近代的遷徙路線。

在馬來西亞,尤氏主要則來自福建的永春為主,多數居住在雪蘭莪濱海區、檳城、馬六甲、新山和新加坡。

大馬尤氏多來自永春

雪蘭莪尤氏宗親會會長尤文明指出,雪州的尤氏宗親多半來自永春,目前該宗親會共有逾200名會員,估計全雪州有近500名尤氏宗親,大部分住在雪州濱海一帶。

他說,當年尤氏祖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汕頭水路到馬來亞,當時多半祖先以務農為主,迄今在馬來西亞已到了第4代。

他指出,由于宗親分散在濱海各個地區,眼見許多姓氏都有本身的宗親會,在80年代宗親們也向成立宗親會的目標邁進,可惜當時未有一位可馬首視瞻之士,召收宗親的工作面對困難。

他說,根據條例,宗親會的成立,會員必須來自區內5個不同縣的代表,由于宗親分佈地點不集中,加上凝聚力不足,重重困難下,宗親會在2005年正式獲得社團注冊局批准成立。

“尤氏在大馬算是少數姓氏,全馬應該有6000名尤氏宗親,雪蘭莪尤氏宗親會成立時只有近100會員,這几年來,我們不停舉辦各種活動才有200名會員。”

他指出,目前宗親會的會所位于沙沙蘭,一名會員商店二樓,該地區屬于濱海中心點。

他說,該會有計劃未來在沙沙蘭購置本身的會所,以會養會的方式繼續發展會務。

尤文明吁加入宗親會

尤文明呼吁宗親,積極加入該會,壯大組織。

他說,宗親會一直在尋找更多的宗親加入,帶動會務發展,加上目前面對青黃不接的情況,宗親會增加頒發獎學金、回鄉探親、宗親聯誼晚會、聯誼旅遊等活動吸引年青人加入。

他說,目前宗親會已舉辦2次回鄉探親、第3次舉辦聯誼晚會。

“宗親們以老帶少的方式舉辦活動,讓年青人更有參與感。”

該宗親會將在4月16日(星期六)在沙沙蘭中華小學禮堂舉行聯誼晚宴,餐桌以報效方式進行,大會于下午6時開始以交流方式進行,晚上7時開席,歡迎宗親踴躍參與。

有興趣者可聯絡會長尤文明(019-2826090)、總務尤瑞華(016-62755509)、籌委會主席尤新銅(019-2726388)。

雪隆尤姓名人

馬華婦女組主席拿督尤綽韜

i-公司總執行長拿督尤芳洲

拉大工程系主任尤芳達

全國警方鑑證組主任尤詹惠博士

湯杯代表拿督尤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