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藥治療法 對抗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已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不再是困擾老年或成年人的都市病。很多時患者不知道已患上此病,往往在不知情之下諱疾忌醫,而加深病情的惡化。今次從西醫的專業角度去探討一下,以生物製藥治療法,如何幫助病人減低關節痛楚。

諱疾忌醫 全身發炎
據中文大學一項調查指出,每1000人就有3人患上(0.3%。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多為35歲或以上女性,一般在手、腕、膝及手肘位置發病,初期病徵為關節疼痛及疲勞,隨病情惡化關節會腫脹、發炎及僵硬。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通常急劇,關節紅腫熱痛顯著,病徵出現快,消失也較快,主要出現於肩、膝、踝或髖等大關節,小關節的關節炎很少見,關節腫脹主要是關節內充血、水腫、滲出液體增多、晨僵和肌肉萎縮。如嚴重的話更會出現關節變形、全身發炎等病徵。

目前在西醫學上仍未找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真正起因,只確定是免疫系統出現了問題,可能跟遺傳基因或後天接觸等有關。如發現關節腫痛應及早找醫生診斷。

生物製劑 改善痛楚
如病者不及早接受治療,大部分病人的病情會愈趨嚴重。常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都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導致發炎的常見主因,是體內甲型腫瘤壞死因子(TNF-a)過多。而早期發現的病人可服藥、進行物理治療、戒煙(如吸煙者)及改變生活習慣控制病情,據臨床驗證有七成病人有好轉象。醫生亦會建議病人多做運動伸展,如游水、太極、瑜伽等,能有助減輕病痛。

另外,一種生物製劑「抗腫瘤壞死因子治療法」(例如:Infliximab),能有效抑制體內甲型腫瘤壞死因子(TNF-a)的活動,有效針對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療法。

生物製劑比傳統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較快消腫,防止惡化,精神亦見好轉。病人只須注射了首三劑之後,其後每八個星期接受一次注射即可,可明顯減慢關節受破壞的速度,與及有助預防關節炎惡化,紓緩痛楚。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藥物
目前西醫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大致上可分為「亞士匹靈及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藥」、「皮質類固醇抗炎藥」、「改善病情抗風濕藥」、「普通止痛藥」四大類。主要作用為消炎、消腫和鎮痛。下列的藥物簡介只供參考之用。

改善病情 抗風濕藥
患者有嚴重的關節發炎情況,醫生會考慮採用這類藥物以改善患者病情。而這類藥物通常要用較長時間後(約6至8個星期),患者才可感到其功效。

SULPHASALAZINE
作用:紓緩有關病徵改善病情。
應用:療程初期需要逐步增加劑量,達至控制病情所需。
副作用:可能引致皮疹、白血球降低及肝功能受損。
注意:以一整杯的清水送服。而服用者需要定時驗血。

METHOTREXATE(簡稱MTX)
作用:改善病情。
應用:需要逐步增加劑量達至控制病情。
副作用:可影響肝功能,減少白血球數量及口部潰爛。
注意:一星期只需服用一次。服用Folate(葉酸)可減少MTX的副作用,但盡量避免Folate與MTX同一天服用。

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
Fenoprofen、Naproxen、Indomethacin、Piroxicam、Sulindac、Etodolac、Ibuprofen、Meclofenamate及Sodiun都是常用的非類固醇抗炎藥。
作用:消炎、消腫及鎮痛,對急性炎症有明顯功效。
應用:每種藥所需的分量都可能不同,詳細需要醫生指示。
副作用:可能會引致頭痛、頭暈、水腫或消化不良。嚴重的副作用更會出現胃潰瘍、胃出血及胃穿壁等。
注意:服藥期間不能吸煙或飲酒。與其他食物一起服食或餐後服食可減少胃部不適。患有心臟病及腎病患者需在醫生指示下改變藥量。

皮質類固醇抗炎藥(俗稱肥仔丸)
作用:迅速消炎及止痛。
應用:口服、肌肉注射或在發炎的關節直接注射。(為了減低相應的副作用,醫生通常會小心應用及使用低服用量。)
副作用:白內障、糖尿、高血壓、身體肥胖、臉圓、肌肉無力、皮膚變薄、骨質疏鬆、抵抗力減弱及情緒不穩。
注意:必須嚴格遵照醫生指示,不可隨意更改服用量;如需要接受任何手術,必須通知醫生正服用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