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腳治安好鄉情濃 開埠歷史比金寶早 走進石山腳

1.JPG
石山腳名副其實,是建在山腳下的新村,被優美的風景環繞。


進入石山腳新村,便可以看見這村牌。


走過百年風雨路的石山腳新民華小,校景如畫環境清幽。


歷史悠久的石山腳壽仙岩觀音廟。


石山腳翻建後的現代化磚屋,已完全脫離新村屋的格局。


石山腳民眾大會堂是村民有活動時集會的地方。


早年建立的新村屋,飽經風霜歲月洗禮。


在改道前,當年的車子南下吉隆坡或北上怡保,都必需經過石山腳的這條道路。


石山腳的瀑布區流水潺潺,風景优美。


這面至少已擁有百年歷史的鐘鼓,見證了石山腳的興衰起落。

地理位置

從金寶市區出發約20分鐘

從怡保開車沿著聯邦大道往金寶走,抵達也南(Jeram)村前面轉進左邊的道路直進,就到達石山腳新村了。

如果是從金寶市區沿著北上怡保的方向,在抵達也南村前面時轉向右邊的道路直進,就可抵達;從金寶市區到達石山腳的車程,大約是20分鐘。

村名特別

馬來名是“北螺河”

金寶郊外的石山腳新村與和豐的馬來地方名,可說是南轅北轍,石山腳是“Sungai Siput Selatan”;而和豐是“Sungai Siput Utara”。

兩個地方前面的馬來名Sungai Siput(螺河)一樣,不同的後面一個是Selatan(南),一個是Utara(北)。由於兩地的距離“相當遠”,不曉得當年這兩個地方如何取得“相當近”的馬來名字。

和豐過去因有一條河盛產螺,所以它被馬來人稱為“北螺河”(Sungai Siput Utara);至於石山腳的馬來名被稱為“南螺河”(Sungai Siput Selatan),是否意味它是一南一北皆盛產螺的同一條河,則有待查考。

石山腳有個通俗的村名“石山腳”,也是因為它位於石山腳下,前人因而就地取名,叫它“石山腳”。

成立背景

1862年或更早就存在
石山腳歷史150年

石山腳是一個擁有超過150年歷史的華人新村,它比金寶開埠的年代更早,而且早了至少約四分之一世紀。

金寶於1886年開埠,而石山腳在約1862年,或更早就已存在了。

這村子因在近打河流域內,也和附近的地方一樣,地底蘊藏豐富的錫苗;所以,早期在這一帶,也有多座錫礦場。它在成立新村前就有人居住,相信也是和採錫業有關係。

早年來往怡隆必經路

早年,車子從怡保南下吉隆坡,都必需經過石山腳的道路,朝積莪營新村行駛再轉向打巴,然後直上吉隆坡。

那些年,車子是奢侈品,很少人有車,所以一旦有車子駛過,都會吸引村民觀看。

在前往這村子途中,左邊有告示牌指示進入壽仙岩觀音洞;這廟的成立歷史比金寶古廟更久遠,它風景优美。

榴槤飄香吸引老饕

石山腳附近有多個原住民村,榴槤飄香時,吸引識途老馬到來品嘗。當地原住民也以割膠和采臭豆等維持生計。

在榴槤季節到來時,從也南新村路口駕車進入石山腳,路上往往會看見原住民在擺賣榴槤,路旁一堆堆的榴槤任選,討價還價後就可放進車載回去去品嘗。

老饕說,這一帶因靠近山區,所以所種出來的榴槤都有“山榴槤”的風味,味道很不錯。

石山腳被大山環抱

“石山腳”名副其實,它的确是建立在蔥翠連綿的大山腳下,被一座座的大山環抱。

在這個美好的大自然環境下,村民天天享受清新的空气,以及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區貴方:華人人口佔99%

石山腳村長區貴方向星洲日報說,石山腳治安好,雖然設有警察局,整條村也只有一名警員在駐守。這裡人口少、相處好、鄉情濃。

目前村內的人口不到200名,屋子有百餘所,華人人口佔了99%,只有兩戶馬來家庭。

這一帶沒有工作機會,一些村民的孩子長大後往外遷,留下約15所空屋子無人住。

在40至50年代,石山腳估計有多達兩、三千人口。目前村內的外勞人口約有50名,他們都是在油棕園、魚塘、耕地和伐木場工作。

20餘所非法屋等地契

石山腳的“菜園屋”地契期限,從30年延長至60年後,目前已過了10年。村內少數的店鋪擁有永久地契。

一般房屋的面積為20尺乘60尺,地价每間介於1千到1千200令吉之間;其中還有20餘間非法木屋,正在辦理申請地契的手續。

每間屋子每年地稅150令吉、門牌稅72令吉;店鋪面積20尺乘100尺,每年地稅350令吉、門牌稅72令吉。

清明遊子返鄉掃墓

每逢清明節,很多遊子從外地赶來掃墓,但村民都對他們感到陌生;他們都是石山腳先輩的後裔,外遷後只在清明節返鄉拜祭先人。

石山腳和其中新村一樣,長大的孩子都到外面去闖世界,在外面建家園,而在特別的日子才會回來。

曾是共產黨活躍黑區

石山腳從前是一個“黑區”,常有共產黨出沒。馬共依靠一座座連綿重疊的山巒掩飾打遊擊,而在附近的椰殼洞,便有馬共早期的遺蹟。

70年代馬共曾和警方駁火,其中一名疑是馬共的成員遭殲滅,被拖到街上示眾,包括起獲的鎗枝和子彈,以震懾作用。

由於當年馬共在一帶相當活躍,因此石山腳村內建有一間設備完善的警察局;但在這地區漂白後,目前的警察局只有一名警員值勤。

村民希望耕者有其地

石山腳共有10戶耕農,栽種各种短期農作物,其中部份蔬果賣給特易購霸市。

這裡只有少部份膠園有地契,其他農作物都是種在政府地,村民都希望耕者有其地,可以安心合法耕種。

耕農栽種的農作物,种類包括菜心、圓茄子、青紅辣椒和羊角豆等;目前辣椒有价,農民可以找到吃。

全盛時有24座礦場

70年代的石山腳,全盛時擁有大小共24座錫礦場。大礦場聘有30餘名礦工,小的聘有10餘人,全部是沙泵采錫礦場。

80年代中期錫市崩潰,礦場倒閉,當年為了生活,數十村民“跳飛機”到外國工作。雖然辛苦,但也找到錢寄回鄉養家活口。

馮金發:新民學生來源令人憂

石山腳新民華小董事長馮金發說,當地的新民華小,已走過100年的風雨歲月了。

這所學校雖小,但在董家教和老師努力下,近年來在政府考試的成績標青。目前共有24名學生,其中7人為原住民的孩子。根據現在的情況演變,未來的學生來源,讓人產生隱憂。

原住民人口比華裔多數倍

石山腳及附近一帶,即從這裡到積莪營,共有10個原住民村落,其中波斯迪邦是最大的原住民村。這一帶原住民的人口,比起石山腳的華裔人口,最少多出數倍。

這裡的治安一流,零吸毒者,人民勤勞,生活安定。

由於地質好,菜園、膠園、油棕園,甚至魚塘,一切的收獲都好。只是農作物的价格時好時坏,肥料漲價等因素,影響了農民的收入。

期待金寶務邊發展受惠

石山腳夾在金寶和務邊中間,目前這兩個市鎮正如火如荼地發展中,發展範圍越來越靠近石山腳,讓村民對石山腳的發展,充滿著憧憬和期待。

近10年來的石山腳,民生基本設施還好。村民希望這裡擁有工業區,留住下一代,不必離鄉背井遠離親人,到外面去打拚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