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食的意义


马太福音6:16-18

几个礼拜前美环的奶奶刚从医院出院回家,我们回去看她,有一对中年夫妇也去探望她,美环的家人跟他们介绍我们说,我们是基督教的牧师,那位太太谈起,他们也有一个女儿是信基督教的,不过让他们很难理解的是,他们的女儿虽然热心的参加教会,在教会中很乐意去帮助别人,但回到家时,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却是另一个样子,他们问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无言以对。上个礼拜二有一则新闻引起社会的关心,在彰化的一位教儿童美语的女老师,参加教会一个礼拜的禁食活动后死掉了。对基督徒在台湾社会的形象来说,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很可能有些人因此把基督教认为是一个非理性和奇怪的宗教信仰。许多时候我们常用基督徒惯常的角度和立场去面对非基督徒的问题,或许我们试着用非基督徒的角度来看一看我们自己的表现,才能看到信仰和生活矛盾的地方。

谈到关于禁食时,我们基督徒自己会想到这是一个特别分别出来灵修亲近神的时间,但对非基督徒来说,禁食跟斋戒是一样的,都是一种灵修的活动。在宗教信仰中,回教和天主教的斋戒活动,常常是大家注意的焦点。回教的“斋戒月”是指回教历的第九个月。回教徒相信,莫罕默德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得到阿拉的启示,领悟可兰经真理。他们在这段时期里,每天从日出后到日落前,严禁喝水饮食,克制肉身慾念,洗去身心污秽。他们必须终日专注阅读可兰经并祷告,目的在自我省思。天主教有所谓的“四旬期”,这是指复活节前四十天的准备期,在这段时期内,他们有特别的祷告、刻苦作赎罪的功劳,尤其以守斋最重要,所以“四旬期”又叫做“封斋期”。在这段期间守斋,是指个人每天只用一餐,依照古代习惯,这一餐在晚间用。后来又加上了小斋,即禁止吃肉与酒。但有非常矛盾的一个现象,今天在欧洲和中南美洲的天主教国家,都有所谓的嘉年华会,嘉年华会这个字源自拉丁文,意思是“与肉告别的意思”,天主教徒知道即将到来的斋戒月是一段清苦日子的开始,所以便将斋戒月的前10天订为嘉年华会,用十天的时间尽情狂欢。一个为了纪念耶稣复活的活动,竟然演变出以放纵情欲为主题的节庆。

在我们今天所看的圣经中,耶稣特别指出禁食的矛盾。在耶稣的那个时代,一般公认敬虔的人,常常禁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特别是法利赛人,一个星期至少有两次的禁食,连施洗约翰和他的门徒,都以为禁食是一件重要的事。耶稣并没有否定禁食的必要性,他自己曾经连着四十昼夜禁食,但他并不鼓励人公开的禁食。圣经中唯一一处有规定要禁食的经文在利未记十六章,每年百姓应该克苦己心的守赎罪日这一天,“刻苦己心 ”:通常包括禁食、忏悔及祷告。赎罪日是神唯一指定应该要禁食的日子,后来在以色列人历史的演进中,又增加了许多禁食的日子,在旧约圣经提到禁食的日子,是在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跟非利士人打仗打败时,以色列人禁食献祭(士师记20:26);悲伤难过的时候—扫罗和约拿单战死,大卫禁食(撒下1:12);求上帝帮助时—以斯帖为了救以色列人不被杀光,冒生命危险去见亚哈随鲁王之前,要大家为他禁食三天(帖4:16);纪念国家灭亡的日子—犹大国被巴比伦灭亡以后,百姓在四月、五月、九月、十月分别禁食,纪念耶路撒冷被攻破、圣殿被毁、最后一个王被杀(亚8:19、王下25)。

除了纪念重大事件之外,旧约圣经也记载的特殊事件中的禁食,以色列国有一个国王叫做亚哈,有一天他看上在王宫外的一片葡萄园,他找地主来商量买那块地,但地主不愿意卖,亚哈王的太太耶洗别出了一个主意,找人诬告那个地主然后判他死刑,之后就可以把那个葡萄园侵占过来了,他们在做假见证献害人时,也有宣告禁食表示慎重(王上21)。另一个禁食的特别事件,大卫跟拔示巴犯奸淫所生的孩子生了重病,大卫抱着那个孩子在上帝面前禁食祷告,求上帝医治那个孩子,但上帝没有照大卫所求的应允,孩子还是死了,大卫在孩子死后,马上停止禁食,“臣仆问他说、你所行的是甚么意思‧孩子活着的时候、你禁食哭泣‧孩子死了、你倒起来吃饭。大卫说、孩子还活着、我禁食哭泣、因为我想、或者耶和华怜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岂能使他返回呢。我必往他那里去、他却不能回我这里来。”(撒下12:21-23)。亚哈王跟大卫王的禁食都只是手段,亚哈王用来欺骗百姓,让百姓以为他所主持的司法制度是公正的,大卫想用禁食挽回上帝的惩罚,保住孩子的命。这两个王公开的禁食、迫切的禁食,最后都没有照他们所想的成就。

不要把禁食当成手段运用,耶稣说:当我们禁食的时候,不要像是在表演一样,让大家都看出来我们正在禁食,这样的禁食是没有用的。在禁食的时候,应当像平常一样,外表上不应该有什么差别。上帝看重什么样的禁食呢?在旧约先知书中,有一段关于禁食非常重要的提醒,在以赛亚书五十八章3-7节:“他们说、我们禁食、你为何不看见呢‧我们刻苦己心、你为何不理会呢‧看哪、你们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勒逼人为你们作苦工。你们禁食、却互相争竞、以凶恶的拳头打人‧你们今日禁食、不得使你们的声音听闻于上。这样禁食、岂是我所拣选使人刻苦己心的日子么‧岂是叫人垂头像苇子、用麻布和炉灰铺在他以下么‧你这可称为禁食为耶和华所悦纳的日子么。我所拣选的禁食、不是要松开凶恶的绳、解下轭上的索、使被欺压的得自由、折断一切的轭么。不是要把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将飘流的穷人、接到你家中‧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顾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么。”

以赛亚这一段话对于禁食有非常重要的提醒,禁食的最大意义是,预备自己被神使用,而不是以禁食作为手段,向上帝求某些事情的成就。六月25日的中国时报有一篇关于禁食祷告的文章,是一位长老会的牧师写的,因为今年六月25日是韩战爆发五十周年纪念日。在文章中他分析今天韩国教会复兴,跟禁食祷告有绝对的关系。他指出韩战爆发时,有几百万的北韩难民逃到南韩,这么大的难民潮带给南韩政府非常大的的压力,光是收容和吃饭的问题就非常难处理,那时南韩基督教会将教会的大门打开,帮忙政府收容来自北韩的同胞。教会成为难民收容所,礼拜堂成为临时医疗救护站和难民暂时过夜的地方,信徒们将自己家中可提供的食物都拿出来。但难民实在太多了,还是有许多人饿死病死,在这样的情况下,南韩教会发起禁食祷告,和难民一起用禁食祷告的方式,减少对食物的依赖,用简单的蔬果、水代替原本渴求的面包、米;以祷告把对人的期盼,转移到对上帝救恩的仰望中。就这样,禁食祷告让南韩教会的基督徒和北韩难民一起经历难关。后来南韩得到国际的援助,在物质上的缺乏没有原先那么严重,但禁食祷告的活动没有停止,这样的体验在战争期间扩充到南韩各地,许多地方即使没有基督教会,大家也学习着用禁食祷告的方式,参与难民缺乏食物的苦难,也参与体验这种信仰方式所带来的奇妙力量。在三年又一个月的战争期间,南韩人民学习到一个非常宝贵的生命经验,禁食祷告也成为韩国教会在战后发展教势最大的推动力。

一九六○年代韩国教会和台湾教会,在教势上差不多,都只占人口大约百分之三。但南韩的基督徒在韩战期间发挥极高的基督之爱,跟难民分享他们原本已经很少的食物,并且用禁食祷告带领许多人度过战争的苦难。这种牺牲和分享的精神,让南韩基督徒的人数,从原本的百分之三信徒,成长到目前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三十。在宣教工作上,南韩已经差派数以万计的宣教师到世界各地,取代了十七至十九世纪欧美教会的海外宣教地位。

常常禁食祷告的人不一定会做出讨神喜悦的事情,但立定心志被主使用的人,会常有禁食祷告的经历,这些禁食祷告的经历不是安排出来的,法利赛人一个礼拜安排两次的禁食祷告,只是一种表演性质的禁食。为表演而做的禁食祷告,就如同以赛亚书五十八章所责备的,上帝一点都不悦纳。

每一年台湾世界展望会都举办饥饿三十的活动,这个活动有一点像韩战时的韩国教会所推动的禁食祷告,其中有两个最重要的目的,第一个是去感同身受饥饿者的经历,第二个是把自己的食物分享给缺乏食物的人,也就是把这三十个钟头中,原本要用来买食物吃的钱,捐出来救济贫穷的国家或地区。我们生活在这么富裕的环境中,三十个小时不吃东西大概不会感受到饥饿,因为我们可以在三十小时开始之前,先大吃一顿,把肚子装的满满,然后三十小时之后,又去大吃一顿。而且每一年的饥饿三十活动,都有很多厂商提供牛奶和果汁,给参加的人补充水分用,在三十个钟头中,其实没什么机会饿的。我不是要批评台湾世界展望会的做法不好,事实上他们所做的,我们应该支持,最近这些年来,展望会透过饥饿三十的募款目标都会达到,但整个活动直接间接的被一些厂商当成广告机会。就如同耶稣所说的:他们已经得了他们赏赐。那些厂商所提供的牛奶果汁,已经得到广告的效果了。

什么时候要有禁食祷告的安排呢?我个人的领受是,不需要有固定的安排。上帝会在我们需要禁食祷告的时候,让我们知道该禁食祷告了。在马太福音十七章14-21节,记载一个禁食祷告的时机,有一个父亲,带着他被鬼附而生病的孩子来找耶稣,耶稣感慨的说:“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耶稣感叹谁不信?是那个带着孩子来找耶稣的父亲吗?我们注意看这一段经文的记载,信心不够的是门徒,不是那个父亲,如果那个父亲对耶稣没有信心,他就不会来找耶稣了。门徒问耶稣为什么赶不出那个鬼。很显然的,门徒遇到一件他们无法克服的困难,耶稣直接的对他们说,因为你们的信心小,面对这一个问题,若不祷告禁食,这一类的鬼就赶不出来。我们注意一下圣经的内容,同一段内容在马可福音第九章中,没有禁食这两个字,但有小字注明说,在某些手抄本中加了禁食两个字。这段经文显示一个处理问题的顺序,遇见很大的困难、信心太小、祷告、禁食。这一个问题处理的程序告诉我们,信心不够是克服不了困难的主要原因,只有藉着祷告才能建立足够的信心,而且祷告要迫切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禁食祷告不代表不做其他的事,在依靠神的当中,同时去顾念到别人的需,韩国教会的复兴就是在苦难中的禁食祷告的结果,神会兴起环境叫我们知道要如何迫切的依靠他。求神帮助我们,在迫切依靠他的同时,不忘记我们也有责任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