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擬鑽地殼研究地震起因

英國和法國科學家準備攜手合作,計劃鑽穿地殼,鑽入8公里直抵地幔外沿,蒐集那里的地質樣本,以研究地球起源及地震如何發生。

鑽探工程非常艱巨,英國修咸頓國家海洋學中心與法國蒙波利埃大學表示,即使由海床起計算,地殼至少厚達8公里,溫度高達298℃。鑽頭抵達地幔后,每吋承受壓力更達182萬公斤,是普通地心吸力的28萬5000倍。

科學界1960年代曾進行類似鑽探,名為“莫荷計劃”,但因管理不善和超支而告終。英法科學家相信地幔蘊藏大量岩石,既可追溯地球歷史,也可研究地震原因。

目前研究小組正搜尋適合的鑽探地點,可行地點包括夏威夷海岸、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及哥斯達黎加,于2018年前在地殼較薄的海床動工,預計2年內可鑽抵地幔層,同時 在鑽孔不斷灌入海水,讓岩石樣本浮往水面。

地球結構深不可測,但科學家計劃展開一項人類首次鑽入地幔的探索之旅,從地殼鑽入8公里直抵地幔外沿蒐集地質樣本,以研究地球起源及地震如何發生。這項工程猶如重演1959年經典科幻電影《地心歷險記》,片中主角帶領一班探險家從冰島火山進入地心深處。

不過,現實中,這支英法科學家組成的科研隊伍,擬定的計劃則只能鑽入3千218公里厚的地幔,但已是一項創舉。

須克服許多技術困難

這項計劃要克服許多技術困難:鑽探隧道將從海床深入地殼8公里,並要面對高達攝氏298度的高溫;一旦抵達地幔層附近,鑽探儀器每吋承受的壓力多達182萬公斤,是普通地心吸力的28萬5千倍。

參與計劃的法國海洋學教授蒂格爾認為,地球上最容易鑽進地幔的位置,就是海洋深處,因為該處的地殼層較薄,科學家正在太平洋尋找適合的鑽探地點,包括夏威夷海岸、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及哥斯達黎加,希望2018年動工,預計1年半至2年內可鑽抵地幔層。

由於地幔包含地球大部份種類的岩石,可讓科學家更準確地推測地球的構成成份,以及如何演變成球體等,為地球起源提供重要線索。地幔樣本亦可提供地殼與地幔之間的莫氏不連續面的資料,解釋地震為何及如何發生。

科學界1960年代也曾在太平洋進行地幔鑽探計劃,但因管理不善和費用超支而失敗。人類只能從間接途徑,如火山爆發噴出的岩漿,來獲取地幔層樣本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