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發現:羽毛最初進化並非為了飛翔

圖片說明:中華龍鳥很可能不是生有羽毛的恐龍

據《自然》雜誌線上報道,科學家對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這種後來進化成鳥類的恐龍身上很可能並沒有羽毛。這一發現對羽毛進化理論提出了質疑,即早期的羽毛進化很可能並非為了飛翔。這一成果發表在近期的《英國皇家學會會刊》(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B)上。

此次研究的中華龍鳥化石出土于中國遼寧省的熱河,這種“酷似鳥類”的恐龍生活在距今1.4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對於研究羽毛的起源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價值。

來自南非KwaZulu-Natal大學的TheagartenLingham-Soliar和同事在研究中發現,中華龍鳥頸部、尾部等處皮膚纖維的排列方向十分雜亂,同時並不具有證明羽毛存在的鯡骨狀特徵。他們認為,中華龍鳥身上的絲狀“羽毛”結構應該是機體膠原纖維等軟組織的退化殘遺。

然而,新的發現絲毫沒有影響中華龍鳥家族在進化史上作為鳥類祖先的地位。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ofLeicester)的恐龍研究專家DavidUnwin表示,新的發現真正的意義在於,羽毛在進化史上的出現時間很可能比科學家認為的要遲。同時,即使中華龍鳥沒有羽毛,它仍然能夠揭示出羽毛最初進化的目的或許並不是為了飛翔。“介於小盜龍(microraptor)和中華龍鳥之間的多種恐龍都有羽毛,但這些羽毛並不是明顯的飛羽(flightfeather)”。

不過,Unwin認為,要真正弄清楚羽毛最初的進化過程,還需要對更多的物種樣本進行研究。“只研究一兩個樣本是很危險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