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詹芳澤說,列為稀有保育動物的穿山甲,口無牙齒,有長條狀舌頭,伸長可達20公分,以白蟻、螞蟻為主食。進食時,以長又具黏性的舌頭黏取蟻類吞食,每天進食量至少300公克的蟻類。人工飼養存活率低,民眾發現其蹤影,最好直接放生,在野外棲地存活機會更高。
這隻不到一歲大的穿山甲(圖),本月中旬在南投縣埔里鎮郊區被民眾拾獲,送到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獸醫師發現牠身體瘦小,肚皮凹陷,研判是缺乏母親照顧,落單覓食不易,造成過度飢餓,暫時收容後,將視情況野放回棲地。
穿山甲小檔案
◎學名: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
◎俗名:台灣鯪鯉、土龜
◎特徵:頭部與身體布滿如覆瓦狀的灰褐色麟片。夜行性動物,以白蟻、螞蟻為主食,遇危險時,會將頭部朝向腹部捲曲成球狀,背部硬麟朝外避敵害。
◎分布:台灣海拔300至500公尺左右的闊葉林或次生林較常見,野生族群已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