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大學奪得國際發明、創新及科技大展銀獎!
巧妙地利用舊輪胎和輕質混凝土填料,讓拉曼大學成功於今年5月20至22日,在吉隆坡舉行的第22屆國際發明、創新及科技大展,奪得銀獎。
2011國際發明、創新及科技大展是由馬來西亞發明及設計協會舉辦,以及由科學、工藝及革新部支持,成為大學、研究機構、公司和個人向投資者展出700項發明的商業平台。這次的展覽吸引了來自汶萊、加拿大、中國、香港、伊朗、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波蘭、沙地阿拉伯、斯里蘭卡、台灣及越南的參賽者及參觀者。
贏得這次比賽的拉曼大學參賽隊隊員是來自理工學院的劉豪熙博士、張義興博士及黃進順講師。他們提交的研究結晶,題為《以舊輪胎和輕質混凝土填料的浮力系統支撐軟土地基的重型建築》。這項研究發明取得了馬來西亞知識產權公司的專利,以及在這次的展覽贏得銀獎。
適合承載軟土地基
他們的得獎作品展現了輕質混凝土能建立一個比相同重量的一般混凝土還要大面積的平台。
因此,這種輕質的平台適合承載軟土地基的外荷載,如公路路堤。平台面積的增加,提供了相同或更好的豎向分佈應力(由於相同的負載);從而有效地遏止造成地基和建在其上的結構的差異沉降。
輕量化也提供了可平衡和減少因結構,如堤造成的豎向荷載的浮力,因此減少了沉降幅度。
這項具環保特徵的建築方法是用塑膠瓶和其它輕質廢料填充舊輪胎,並用聚苯乙烯繩固定為平台的核心。
劉豪熙說,除了使用輕量級的平台來支持軟土地基的重堤,也可將它變成浮橋、浮碼頭和防波堤,或用作砂墊層成為填補土地復墾的基礎層。如果這個方法能廣為人知,將能回收和再利用大量的廢棄物,使建築工程更符合環保和永續發展的指標。
他說,參展隊也吸引了不少本地和國外工程師和承包商的興趣。這是因為這理論容易被理解,增加基地面積和浮力,可減少幾乎發生在所有軟土地基的結構的差異沉降。
同樣的發明於今年4月5日在Shell校際學生論文大賽(Shell Inter-Varsity Student Paper Presentation Contest),贏得研究生壁報發表組季軍。
劉豪熙(右2)向參觀者講解發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