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故事和传说

熏豆茶的传说(一)

流传于浙江德清、余杭一带民间关于防风氏的传说:
大禹治水的传说众所周知,与大禹同时的另一位治水能人——防风氏却鲜为人知。防风氏曾在这一带治水,当地百姓曾用橙子皮、野芝麻泡茶,为他祛湿驱寒,另以土产烘青豆佐茶。防风氏性急,将豆倒入茶中,他连茶汤带烘豆一口吞吃。这样,防风氏更加力大无边,治水业绩更加辉煌。这种饮茶习俗沿习了2800多年,被1200多年前的唐代茶圣陆羽所肯定。

从此,湖州、杭州、嘉兴等城乡吃熏豆茶越来越讲究。

熏豆茶的传说(二)

流传于太湖境域的江苏吴江一带关于伍子胥的传说:

1700多年前的吴国大将伍子胥曾在今吴江市庙巷乡开弦弓村屯兵,他在拉弓发箭时用力过猛,造成地石震动变形,成了弓弦状而得地名。当地百姓对伍大将军屯兵苦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发地采集土产青毛豆肉烘干,以充军粮,慰劳伍将军。伍大将军吃了口干,就用开水冲泡,还加些茶叶,成了香喷喷、咸津津的熏豆茶。从此,就在太湖沿岸流传成俗。

熏豆茶的传说(三)

流传于洞庭湖的湖南湘阴、汨罗一带的关于岳飞的传说:
南宋绍兴年间,岳飞被授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带领兵马南下,驻军今日汨罗县,他的士兵多数来自中原地区,一到南方,水土不服,军营中腹胀肠泻、厌食和乏力的病人日见增多。岳飞不仅是武将,还精通医术。他吩咐部下熬含盐的黄豆和姜汁汤让士兵当场喝下。果然,士兵的疾病迅速减少,军营周围的百姓一看,也学着沏泡这种茶。

金鸡茶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金鸡山”乃是一座无名之山,山上有一片茶树。茶虽长得很美,但品之味苦难咽。据说只有一棵茶味甜香醇,老人喝了能返老还童,孩子喝了聪明过人,灌于死人有起死回生之效。然而,谁也找不着这棵茶,因而也就无人能领略它的神力。不知过了多少年月,一天,突然来了一位翩翩少年,自称是黄家子孙,他家祖坟就在这块茶地上,特来迁祖坟的。
周围的乡亲闻知后都赶来看热闹。少年环顾人群,突然在一位白首童颜的老者面前叩头便拜:“尊敬的长老,您是这里的老寿星,世态演变您最知晓。黄家祖坟葬于何处?敬祈指教。”老人只是笑而不答。待到夕阳西坠,围观的人群散去,老人才神秘地问少年道:“你可是黄游人的第八代子孙?”
“正是。”少年甚感惊奇。老人呵呵一笑:“前天午夜,我作了一个神茶梦。梦中有一个姓黄的人来找我迁坟,这两天我一直在寻思这梦,刚好你就来了。今晚午夜南天门开时,我们才能正式揭墓。”少年惊喜地抱拳长揖,急切地请老人告知哪棵是“神茶”。老人说:“到时自然明白。”
午夜时分,东南方一声霹雳,一道金光闪过,只见茶丛中的一棵茶树放出宝石般的光环。“神茶!”少年急不可待地奔过去,拔起那棵发光的茶树,接着拼命地刨起土坑。一块晶莹的石板出现了。“不能搬。让石板自开!里面有……”老人的话未说完,少年已把石板掀起,一对美丽可爱的小金鸡“嗖”的一声飞跑了。少年不顾一切地追去。可怜小金鸡还没到完全成熟的焙颍环啥嘣叮死懔较拢磺耙缓蟮芈湓谛『永锊患恕4哟耍馓跣『泳徒新浼樱饪椴璧鼐徒薪鸺Σ璧兀淖罡叽徒薪鸺ι酵妨恕?
据说,从那以后,这片天然茶园所产的茶再也不苦了。并且香味奇特,叶片呈金黄色,汤汁也为嫩黄色。饮之无限愉悦。因此,作为贡茶,世世代代到如今。

崂山茶的传说(一)

崂山,山美、水美扬名世界,但是它的山高,也很出名。俗话说:万里崂山。可见山的磅礴,雄伟。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山里住着一户农民,三间小屋,一个小院子。农民夫妇天天上山打猎,种地。家里养好多的鸡鸭,鸡鸭每天都下很多的蛋。农民夫妇晚上回来先把鸡蛋,鸭蛋收回屋里。可是,一连几天,一个蛋也没有见到,怎么回事呢?难道鸡鸭都不下蛋了吗?奇怪。农民决心探个究竟。

第二天,农民丈夫没有外出,悄悄地躲在屋内,从门缝向外看。院里的鸡鸭都下蛋了,草地上白花花的一片鸡蛋呢!农民正要外出检视,猛听的一阵风声,墙头上出现了一条大蛇,张着血红的大口,嘴里吐着舌头,可怕极了。这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鸡蛋、鸭蛋象长了翅膀向蛇的嘴里去,一会儿,草地上干干净净,而蛇呢,晃晃悠悠扭曲着身子不见了。

农民在屋里吓的连气都不敢出。“哎!这可怎么办啊?”猛然,他想起一个办法,他找了个口袋,到海边拣了一口袋鹅卵石,跟鸡蛋差不多大小,全部摆放在草地上,然后,把鸡鸭都转移到它处藏起来。

果然,大蛇来了,它爬在墙头上,拼命的吸起来,可怕啊,鹅卵石也被吸进口里了,但是,蛇的腹部也膨胀起来了。只见它猛力扭动着身子,但是,腹部的鹅卵石却不会被消化,蛇缓慢地向墙外的山上爬去。

这会儿,农民可看清了,这条蛇长约一丈,扁担粗细,因为肚子高高的鼓起,所以爬动的格外缓慢。农民想:“畜生,你吃了我鸡蛋,我要看看你怎么办。他那了个锄头防身,远远地跟着大蛇向前去。蛇爬过了一条条山坡,穿过了一道道山涧,来到了崂山华严寺的后面的悬崖旁边。只见山崖旁边长着几棵小树,树上的尖尖着,嫩绿的叶子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大蛇在小树前面停住了,伸出了长长的舌头,在叶子上舔舔,在舔舔,仅10分钟,就看到蛇的肚子一点点缩小,再缩小。竟回复了正常。只听的一阵风响,大蛇竟然不见了。农民惊的目瞪口呆。

“什么宝物”连石头都能化,他悄悄地走过去,只见小树的枝叶被舔掉了不少。农民的眼睛一亮,“是宝物”他用手摘下一片叶子放在口里,顿时,感到一阵清凉的感觉传遍全身,好舒服。眼睛也好象亮了很多。他急忙摘了一把叶子回到家中。“好香啊!您带什么东西?”老婆问他,他把经过一说,老婆吓的瞪大了眼睛,一看这些叶子,说:华楼宫后面也有这种树,哈哈,咱们摘树叶去!

多少年过去了,崂山人一直用这种叶子泡水喝,它给崂山人带来了幸福。如果您到崂山来,就会看到,崂山姑娘的皮肤格外细白,崂山农民80岁还在挑水、砍柴,就象60多岁的人一样,那么,这种叶子叫什么呢?—石竹茶!

崂山茶的传说(二)

若干年以前,崂山太清宫处来了一位年轻的白面书生。据说,该生原籍杭州,家境殷实,只因自小两大嗜好,一是酷爱品茗饮茶,二是广习琴棋书画,而于八股学业上则聊无用心,所以屡试不第,遂心灰意冷,终致携琴揣茗,离家出走,遍访华夏名山大川,广寻天下画朋琴友。

一日,来到崂山太清宫处,但见山清水秀,石奇草异,浩瀚大海,一碧万顷,清风徐来,花香鸟鸣,大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愉悦心境。遂借居庙中,早晚与庙中道士或品茗论道,或抚琴赏乐,乐不思蜀,竟在此住了下来。话说东海龙王的三女儿一日闲暇游玩来至崂山太清宫,似神仙窟宅、类灵异府地的崂山美景,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在寂寞深宫中长大的小龙女。走在绿荫小径上,忽然和煦的细风,从绿树掩映的山路深处送来了一阵委婉幽雅的琴声。循着琴声,来到一处道舍窗外。但见屋内一白面书生正在抚琴,面前的几案上放着一杯热茶,袅袅上升的热气中,股股浓郁的茶香沁人肺腑。近观白面书生,耳闻阳春白雪,嗅品浓郁茶香,小龙女醉了。如是,他们相爱了,结为夫妻,崂山就成了他们的家。游山玩水,品茗抚琴,终日厮守相伴,其乐融融。却说光阴如梭,转眼已是数月。

忽一日小龙女见书生面带愁容,经再三究问,原来书生自杭州带来的茶叶已经没有了,崂山当地又没有茶,断了吃茶这一嗜好之源,令书生整日无精打采、心思不安,大有回归故里的意思。小龙女一听,原来如此,笑对书生说:“相公,崂山乃天下神山,不管是江南的,还是塞北的,只要是世上有的,崂山就有,何况是一株茶呢。崂山巨峰顶下、比高崮上,就有一株神茶,赶明天,我和您一起去采回来,茶叶不就有了吗?”小龙女说完,从头上摘下一支珠花簪子,扬手一扔,只见这支簪子随风飘飘摇摇,朝着比高崮飞了上去。待到第二天书生和小龙女来到比高崮上时,但见崮顶上石缝中,已经长出了数株翠绿鲜嫩的茶树来了。从此以后,书生和小龙女也就在崂山安居乐业、白头偕老了。

崂山茶的传说(三)

崂山比高崮附近有两座庙。东南不远处的一座叫“铁瓦殿”,此庙初建于何时没有记载,只知曾于明朝万历年间重修过,据说因为当时所用的屋瓦都是从江南定制的铁瓦,因而称“铁瓦殿”,但因清朝康熙初年遭雷击引发火灾而成废墟。西南不远处的一座叫“白云庵”,建成于明朝嘉靖年间,略早于铁瓦殿的重修,至清朝康乾时期,因已经无人居住而逐渐倾废。

故事说,早年间有一位住在铁瓦殿的老道士,因为年纪大了,为延缓体衰、祛病健身,所以经常出门爬山,一为锻炼身体,二为采集山药,坚持数年,自觉确实有益。邻近的白云庵里住着一位老道姑,年纪跟老道士相仿,也经常出门爬山,有时候与老道士相伴一起走上一段山路,不过,很少见到老道姑采集山珍草药一类的东西。令老道士百思不解的是,虽两人年纪相仿,但多年来自觉自己坚持不懈的锻炼和药补,确实于身体有益,可是终究年纪不饶人,一年一年,老相益深。再看老道姑,锻炼是一样的,虽从未见老道姑服用什么灵丹妙药,但老道姑多年来始终是鹤发童颜。想至此,老道士自愧弗如,见面时就觉矮人三分,时间一长,竟因此而病,一直卧床不起。忽一日,但闻“吱呀”一声,铁瓦殿柴扉轻启,老道姑来到了老道士的病榻前。只见道姑从怀中摸出一小纸包,从中取出几片黑褐色的树叶状的东西,放在碗里,冲上开水,扶起老道士,给他喝了几口。昏睡中的老道士正迷迷糊糊危在旦夕,忽然觉得一股热流入口后直冲丹田,只听得“啊”一声,老道士缓过气来了。睁开眼的老道士见老道姑坐在自己身旁,知道是老道姑救了自己一命。遂转问老道姑给自己喝的是什么药。老道姑回道,是比高崮上神茶叶子,并且告诉他说,自己就是因为常年喝这种神茶水,所以体质健壮,百病不染,容颜不衰。老道士恍然大悟,只觉得精气神又回到了自己的躯体内。从此,每日与老道姑一起到比高崮下寻捡神茶落下来的叶子,常年饮用,两人相偕百岁之后无疾而终。

龍舞茶的傳説

龍舞茶品質優異,外形似麻花,條索緊結,色翠綠,披白毫,湯色碧綠,香氣嫩香,滋味甘鮮。一九八七年在江西省名茶評比中,被授於榮譽名茶稱號。龍舞茶産于江西吉安縣的東固山,茶園分佈在連綿起伏的山坡上,中有深約七米的泉水井,無論晴雨,井水始終保持在離井面一米左右,清澈見底,水味甘甜。其間有著一個美妙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東固山區久旱無雨,山泉斷流,草枯木死,男女老少齊往主峰大鳥山,焚香祈雨,結果感動了觀音菩薩。 一時狂風四起,烏雲滾滾,霹靂一聲,在山坡下開出一口泉井來,後人稱之爲雷公井。還有一天,天上烏雲滾滾,一條綠色彩龍飛舞在雷公井之上,頃瞬間山坡上長出幾十棵枝葉茂盛的茶樹來,後人稱之爲"龍舞茶樹",用此茶樹採制的茶葉泡茶。近代,吉安縣茶農,共同研製,講究採制方法,恢復和發展了龍舞茶,品質十分優異,形質俱佳,逗人喜愛。

南岳雲霧茶的傳説

南嶽雲霧茶産於湖南省中部的南嶽衡山。衡山巍峨秀麗,共有七十二座山峰,逶迤綿延八百余華里。這裏古木參天,翠竹灌林,山嶺峪谷終年雲霧繚繞,茶樹生長茂盛。所産的南嶽雲霧茶制型優美,香味濃郁甘醇,久享盛名,早在唐代,已被列爲貢品。關於南嶽産茶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相傳,唐代天寶年間,江蘇清晏禪師任南嶽廟掌教,見一條大白蛇,將茶籽埋到廟的旁邊,自此之後南嶽便産茶了。一天,一股清泉從石窟迸出,叫做珍珠泉,禪師將這泉水沖泡茶葉,茶葉色香味更好。還傳說,浙江杭州的虎跑泉,是唐朝時,有一位高僧向南嶽借去的,當時所借的是這裏的"童子泉"。南嶽泉水不僅質優,而且量多。這裏的毗廬、太陽、虛跑等三十六處泉,都是從花崗岩中滲出,水質特別好,沖泡茶葉,湯色明亮清澈,香氣清高而味醇。南嶽堪稱名茶、名山、名景、名泉四美俱全。無怪詩人啜了這裏所産的南嶽雲霧茶,要作:"誰道色香味,只許入泉室;今上毗廬洞,逍遙嘗貢茶"的詩篇,來大加讚揚了。

新江羽絨茶的傳説

年來連續被評爲江西省吉安地區優質名茶的羽絨茶産於江西省遂川縣的新江鄉花果山,外形纖細潔白,白毫特多,滿披芽間,宛如鳥鴨羽絨,十分美麗,茶香高濃,似板栗香,滋味甘爽,嫩綠明亮,湯色清澈明亮,葉底芽葉完整。羽絨茶加工需經十道工序。其中做條和提毫是獨特品質形成的主要工序,使茸毛豎於芽間,尤如羽絨一般,十分可愛。

關於羽絨茶流傳著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俏麗的姑娘,因厭惡封建婚姻,單身躲進了渺無人煙,四季如春的新江花果山上,以采食野果和培育花木爲生。有一天,一位英俊的青年從將軍嶺下山春遊,路過花果山,被那花團錦簇的野花迷住,久久不願離去,剛好被花果姑娘窺見,兩人一見鍾情,最後結爲伉儷。那青年從馬山上采來茶籽,播於花果山上,夫妻兩人精心培育,長出一片茂盛的茶林,從此花果山便成了有名的茶葉産區。這裏茶樹品種好,枝葉發達,育芽力極強,茸毛特多,經反覆試製,遂形成今日的新江羽絨茶。

神农尝茶的传说(一)

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说的是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但是最后一次,神农来不及吃茶叶,还是被毒草毒死了。据说,那时候他见到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好奇,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爱,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后人为了崇敬、纪念农业和医学发明者的功绩,就世代传颂着这样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神农尝茶的传说(二)

有一天,神農在採集奇花野草時,嘗到一種草葉,使他口幹舌麻,頭暈目眩,於是他放下草藥袋,背靠一棵大樹斜躺休息。一陣風過,似乎聞到有一種清鮮香氣,但不知這清香從何而來。擡頭一看,只見樹上有幾片葉子冉冉落下,這葉子綠油油的,心中好奇,遂信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味雖苦澀,但有清香回甘之味,索性嚼而食之。食後更覺氣味清香,舌底生律,精神振奮,且頭暈目眩減輕,口幹舌麻漸消,好生奇怪。於是再拾幾片葉子細看,其葉形、葉脈、葉緣均與一般樹木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葉、花果而歸。以後,神農將這種樹定名爲“茶”,這就是茶的最早發現。此後茶樹漸被發掘、採集和引種,被人們用作藥物,供作祭品,當作菜食和飲料。

神农尝茶的传说(三)

神農氏給人治病,不但需要親自爬山越蛤採集草藥,而且還要對這些草藥進行熬煎試服,以親身體會、鑒別藥劑的性能。有一天,神農氏采來了一大包草藥,把它們按已知的性能分成幾堆,就在大樹底下架起鐵鍋,放入溪水,生火煮水。當水燒開時,神農打開鍋蓋,轉身去取草藥時,忽見有幾片樹葉飄落在鍋中,當即又聞到一股清香從鍋中發出,神農好奇地走近細看,只見有幾片葉子飄浮水面,水中湯色漸呈黃綠,並有清香隨著蒸汽上升而緩緩散發。他用碗舀了點汁水喝,只覺昧帶苦澀,清香撲鼻,喝後回味香醇甘甜,而且嘴不渴了,人不累了,頭腦也更清醒了,不覺大喜。於是從鍋中撈起葉子細加觀察,似乎鍋邊沒有此樹,心想:“一定是天神念我年邁心善。采藥治病之苦,賜我玉葉以濟衆生”。自此,一邊繼續研究這種葉子的藥效,一邊涉足群山尋找此種樹葉。

一天,神農終於在不遠的山幼裏發現了幾棵野生大茶樹,其葉子和落入鍋中的葉片一模一樣,熬煮汁水黃綠,飲之其味也同,神農大喜,遂定名爲“茶”,並取其葉熬煎試服,發現確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腦、利尿解毒等作用。因此在百草之外,被認爲是一種養生之妙藥。據說,當年神農發現的這種“茶”,就是今天被人們稱作茶的樹葉。

陆羽煎茶的传说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欢品茶,宫中也常常有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门)积公和尚被召到宫中。宫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积公品尝。积公饮了一口,便再也不尝第二口了。皇帝问他为何不饮,积公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觉淡而无味了。“皇帝听罢,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在吴兴县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并把他召到宫中。皇帝见陆羽其貌不扬,说话有点结巴,但言谈中看得出他的学识渊博,出言不凡,甚感高兴。当即命他煎茶。陆羽立即将带来的清明前采制的紫笋茶精心煎后,献给皇帝,果然茶香扑鼻,茶味鲜醇,清汤绿叶,真是与众不同。皇帝连忙命他再煎一碗,让宫女送到书房给积公去品尝,积公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连叫好茶,于是一饮而尽。他放下茶碗后,走出书房,连喊"渐儿(陆羽的字)何在?”,皇帝忙问"你怎么知道陆羽来了呢?"积公答道:“我刚才饮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来,当然是到宫中来了。”
上述的传说,虽说难辨真伪,但从此也可见陆羽精通茶艺之一斑。

雾中山茶和八功德水的传说

[清代]有位皇帝,三十多岁头上长出几根白发,令御医在一年之内主其白发转青,不然,要砍头问罪。御医用尽药方,仍不见效。有天晚上,他梦见一个和尚指着西方,比着“八”字。经僧人解梦,是说西方道教圣地西蜀晋原县(今大邑县)开化寺后山上长的茶树,制出的茶叶能除病益寿,“八”字指山那股八功德泉水。泉水泡雾山茶,皇帝喝了,白发就能转青。御医照此办理,服用后,果然白发转青。皇帝册封八功德水为神水,御定雾中山茶为贡茶。

[宋代]诗人陆游在蜀州作官司时品尝此茶,赋诗一首“少逢重九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今日蜀中生白发,瓦炉独式雾中茶”。

[明代]新都学者杨升庵赞此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噎、八除病的特点,因此为名。

侯魁茶的故事

山東濟南府有一家小茶葉店,主人陳氏,丈夫早年亡故,只有一個獨子名魯義,母子相依爲命。聽聞安徽池州、太平一帶茶葉有名,陳氏令子帶了二百兩銀子往安徽買茶葉。魯義曉行夜宿。一天,走到一個險要去處,從樹林裏騰地跳出幾個大漢,把魯義包袱衣物搶劫一空,二百兩銀子未留分文。魯義好不傷心,如何回去見苦命的母親呢?決心一死。於是,他解下腰帶,往樹上一挂,將腰帶往頸上一套……忽然腰帶"叭噠"一聲斷了。睜眼一看,面前站著一個白須老和尚問道:"你年紀輕輕,爲何走此絕路?"魯義把情況奉告,和尚將拐杖往南方向一指,說:"你不必憂慮,那邊有善人相助。"魯義按照老和尚指點,走進了一座寺廟,廟裏的妙明和尚離座迎接。原來,妙明和尚已密受救魯義的那位老和尚(妙明和尚的師傅)的託付了。接進魯義後即安慰說:"出家人慈悲爲本,如你決意去做茶葉生意,貧僧資助二百兩銀子。"魯義一聽大喜,當即叩謝。在廟裏留宿一日,就動身往太平鎮買茶。

魯義告別了妙明和尚。黃昏,來到太平鎮劍劈山下,魯義身上帶銀子,怕出意外,便敲門求宿。開門的是位四十多歲婦女,聽是借宿,便說:"我們孤女寡母,實在不便,請另找他家吧!"關上大門,魯義只好在這屋檐下暫過夜。

半夜時分,突然屋內傳來哭聲,魯義見景感慨世間有許多苦事,不禁長歎一聲,這一聲卻驚動了大娘的女兒。原來,這家大娘田氏,是寡婦,有個獨養女兒名侯魁,十六歲,長得窈窕清秀,不料被當地羅財主的四少爺看中,立逼成親,母女倆不覺傷心,抱頭痛哭。

魯義一聲長歎,驚動了侯魁,透過門縫一看,見這位過路客縮在屋檐下,就産生了惻隱之心。第二天,天一亮,侯魁打開大門,便邀他進屋暫歇。田氏給他泡一杯熱茶和一些點心。問起,才知是來買茶葉的,母女倆見他舉止莊重,忠厚老實,也很客氣地留他在家吃飯。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正當魯義要離店趕路時,田氏卻突然得了急病,肚腹紋痛,嘔吐不已。魯義見狀,不忍離去,連忙幫找醫就診,並留在店中照料。不知不覺把二百兩銀子全花光了,而田氏的病卻未痊愈。魯義決定再向妙明和尚求助,來到光仁寺,把救田氏的情況向妙明和尚說了一遍。妙明和尚看透了他的來意,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貧僧再助二百兩紋銀,買了茶葉早日歸去。"魯義感謝大慈大悲的和尚。卻說田氏在魯義的幫助下,身體慢慢好起來,母女感激不盡。尤其是侯魁更生愛慕之心,爲著他娘的病,總不能讓其空手回去。就想起"一線天"懸崖上的望去針仙茶。原來,當年侯魁的父親侯忠是攀山摘茶能手,他知道"一線天"峭壁上有顆百年的望去針仙茶,能醫治百病,喝了能長命百歲,他每日上山采仙茶,焙乾收存。不料被羅財主知道,搶走了焙好的仙茶,又逼他冒雨上山采茶,結果摔死在劍劈嶺下。上"一線天"的山路現在只有侯魁一人知道。

爲了報答魯義的深情,侯魁以照應母親爲名,一再挽留魯義,暗地裏冒著危險,上一線天採摘當年父親摘過的望雲針仙茶。終於焙制了兩包仙茶。當魯義要離開時,把茶送給魯義,並感恩懷情而熱淚盈眶說:"先生此去何時再能相見!"魯義雖然依依不捨,但想到母親在家等待,只得含淚離開。 魯義路經光仁寺,又去拜別妙明和尚。談起花去四百兩紋銀,只換得這兩包茶葉時,臉露羞愧之色。妙明和尚把茶葉一看,連聲說:"好茶!其價值何止四百兩銀子。這兩包茶,吮吸了侯魁姑娘全身的元氣,日後自有大用處哩!"魯義不禁長歎:"唉,但不知何日才能重新相見啊!"這時,妙明和尚只得如實向魯義說:"自你走後,羅財主的四少爺就去侯家逼婚,侯姑娘至死不從,她登上一線天,口含望雲針仙茶,跳崖自盡了。"這簡直就是晴天霹靂!魯義當時昏厥過去,病倒了。妙明和尚除寄于無限同情和對財主逼婚的痛恨外,又把魯義留在寺裏調養。

數日後,魯義漸漸病癒。這時,恰逢朝遷出了一張告示,說皇上最心愛的公主得了怪病,終日飯不思,茶不飲,雖然各縣名醫醫治,仍不見好轉,現貴體日漸消瘦,眼看生命難保。凡有能治好公主病者,即招爲東床駙馬,或賜以重金。妙明即對魯義說:"侯姑娘送你的茶葉,現在大有用處了。"並如此這般地交待了一番。 魯義按照妙明和尚的指點,揭了告示,被帶進了宮裏。一個宮兒對他說:"你年紀輕輕,也敢來揭皇告?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犯了欺君之罪,定當滿門抄斬!"魯義說:"我自有仙丹妙藥,管叫藥到病除,請公主一用便知。"於是,魯義用幾片望雲針仙茶,泡給公主喝,果然一喝便精神大振,再喝食欲大增,三喝身體康健。皇上龍顔大喜,當即招魯義爲東床駙馬,倍加喜愛。魯義進宮後,接來了自己的老娘。他深深懷念侯魁姑娘,把她媽媽田氏也接進皇宮。還給光仁寺撥了一筆鉅款,擴建寺廟,以報當日賜銀之恩。從此,侯魁茶葉名揚各地,流芳至今不衰。

周打鐵茶的傳説

周打鐵茶品質優異,産于江西省豐城縣榮壙鄉,該茶名有一番有趣來歷。相傳清朝年間,豐城縣榮壙鄉有個秀才,名叫周打鐵,因屢考不中,便隱居山中,與妻子耕種茶園度日。當時正值乾隆皇帝下江南,乾隆打扮成布商微服出訪。一日,周秀才上山采茶,有兩個布商來到他家討水喝。周妻忙泡茶接待,客人喝了茶讚不絕口,興奮之餘,提筆在紙上留下隱語,辭謝而去。周秀才回到家時,其妻忙拿出紙來,只見上面寫著:"秋後請送四斤上等茶到京市棉布莊。“但未留下姓名。春去夏至,夏盡秋來。周秀才按語意送茶進京,一路上曉行夜宿,很快到達京城。一日天高雲淡,陽光和煦,只見前面車馬仗,鳴鑼開道,原來是乾隆離宮外出。周秀才攔路詢問,侍衛上去喝止。周秀才說明來意,並遞上紙條,侍衛接過紙條、茶葉,交與乾隆。乾隆大喜,知是自己下江南時親筆所題。因深感下江南時他家進茶之情,意欲留下秀才。周秀才丟不下辛勤耕作的茶園,執意回家。後乾隆降旨,賜周打鐵種的茶爲"周打鐵茶”,並定爲貢品,從此周打鐵茶名揚四方,流傳後世。

惠明茶的傳説

惠明茶名冠全球,一九一五年選送參展巴拿馬舉行的萬國博覽會,榮獲一等證書和金質獎章,從此名聲更盛,稱爲"金質惠明"。

惠明茶産于浙江省景寧縣赤木山惠明寺周圍,關於惠明茶由來的傳說:

相傳在唐朝大中年間,有個會族老翁名雷太祖,帶著四個兒子,由廣東逃荒到江西,又從江西流浪到浙江。在江西途中,遇到一個和尚,相處親熱,一路同行到浙江。分手後,雷太祖便在景寧縣大赤坑的荒涼茶山塢裏搭起茅蓬,父子靠墾荒種地度日。後來被強人發現,硬說雷太祖占了他的土地,就被趕下了山。雷太祖父子只得重過流浪生活。事有湊巧,他們又在景寧縣鶴溪鎮遇見了那個同行的和尚,和尚非常同情雷太祖父子的遭遇。就把他們帶到自己的寺院裏,原來這個和尚就是赤木山惠明寺的開山始祖。和尚囑咐雷氏父子在惠明寺周圍辟地種茶,很快獲得發展,這就是傳說中惠明茶的由來。惠明茶佳,惠明寺旁的南泉水也佳。"惠明茶,南水泉"所泡之茶,“一杯淡、二杯鮮、三杯甘醇,四韻猶存”,味濃持久,回味鮮醇香甜,正是高雅名茶之特色。

芙蓉茶的傳説

明朝永建年間,湖廣益陽知縣王守仁至安化考察民情,一天黃昏,來到芙蓉山下。想尋農家住宿,見迎面來了一個和尚。王知縣迎上施禮並求借宿之意。長老道:"我乃芙蓉寺中長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請隨我來。"一路上,長老身挎的竹簍裏裝的翠嫩茶不時散發出陣陣清香。到了芙蓉寺,長老領著知縣進禪房,親自泡茶敬客,王知縣接茶一看恰似松樹針葉,待沸水沖泡,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然後自碗中心升起,約莫二尺來高時,又在空中轉一圓圈,變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頃,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熱氣飄蕩開來。頓時,幽雅清香充滿禪房。知縣看得目瞪口呆,連聲稱讚:“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稀奇之物。” 長老端起瓷杯道:“客官請用茶”。王知縣雙手捧碗細細品嘗,覺得這茶香純濃高,味醇鮮爽,松針在湯中豎立,欣欣向榮。笑道:"請問長老,這茶叫什麽名稱?"長老長歎:“此乃芙蓉山特産,叫芙蓉茶。它的來歷還有一段傷心的故事呢?”

早年,芙蓉山上住著一位面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和年邁的母親種茶爲生。她種的茶特別香,遠近的人都喜歡喝她的茶。可是,她茶只給窮人喝,不給財主喝。有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采茶,山下財主王員外帶了一幫狗腿子上山,逼她做茶。脾氣倔強的芙蓉姑娘堅決拒絕,氣得王員外猴臉鐵青,命狗腿子毒打她,扔到茶樹林中。村裏一個名叫智明小夥子上山來幫芙蓉姑娘采茶,發現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樹林中,因傷重只說了一句話:"智哥,就將我埋在這塊茶園裏。"便離開了人世。智明按照遺囑,在茶園裏安葬了她,不久,芙蓉姑娘的老母因氣病交加也去世了。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墳上長出一株茶葉苗,下端出現一眼泉水。有天晚上芙蓉姑娘托夢智明,要他穀雨那天,采她墳頭的那棵苗,喝了會長命百歲。智月依夢中指點采回茶葉一泡,熱氣升騰後,變成一朵芙蓉花,端杯喝茶,只覺味醇鮮濃……長老含淚續說:“我就是那個智明,發誓終身不娶,削髮爲僧,在芙蓉姑娘墳墓邊修了這個寺廟。”

王知縣在芙蓉寺住一夜,第二天就要回縣衙。臨行前,長老贈給一包芙蓉青茶和一葫蘆泉水。並再三囑咐道:“芙蓉茶只有用芙蓉泉水沖泡,才會出現芙蓉奇迹。” 王知縣回縣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陰知縣求訪。王知縣立即命書僮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只見沸水沖泡茶碗內,芙蓉奇迹便出現了。湘陰知縣連稱:"仙茶,仙茶!"王知縣又將其來歷告訴了他。臨行時,王知縣把芙蓉茶送一半給同窗好友。卻說這湘陰知縣是個官迷心竅之人,得了芙蓉茶後,如獲至寶,連夜趕往京城,向皇上邀功請賞去了。皇上聞奏即宣獻茶人上殿,問明底細後,命馬上泡茶試驗。湘陰知縣急忙沖泡,誰知開水入杯後,茶葉上下沈浮,並不見芙蓉奇觀。龍顔大怒:"小小知縣,竟敢戲弄寡人,罪該萬死!"湘陰知縣嚇得渾身發抖,戰戰兢兢說道:“此茶乃好友益陽知縣王守仁所獻,我不過是跑腿而已,乞望萬歲寬容。可傳王守仁進京來便知分曉。”

皇帝聽了,傳旨命王守仁火速進京。王知縣接到聖旨,象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日夜兼程趕來京都。金鑾殿上,皇上怒髮衝冠,禁軍上前要綁王知縣。王知縣挺立殿上說:"死要死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這時,皇帝從龍案上抛下一包茶葉說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斬。"王知縣這才恍然大悟,忍住怒火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只有那聖潔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現奇觀。若陛下恩准小人去芙蓉山取來泉水,定會出現奇觀。"皇帝聽了,准他一個月假期去取泉水,如果不成,滅他九族。王知縣日夜兼程趕往安化芙蓉寺,將經過情況告訴長老,長老將盛著芙蓉泉水的一個葫蘆交給知縣,他拜謝長老後趕來京城。知縣一手提葫蘆,從容上了金鑾殿試茶,他親自取葫蘆中泉水燒開,將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內,一沖芙蓉奇觀出現了,百官們翹首踮腳觀望,齊聲祝福皇上洪福齊天。皇帝高興地說:"念你獻茶有功,升爲江南巡撫。"王知縣回到驛館,感慨萬千,芙蓉茶品質清高,我何不效仿,遂辭官爲僧,拜智明和尚爲師。一直活到一百歲時才圓寂。芙蓉茶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溫州茶葉和民間傳説

溫州幾乎縣縣(市)産茶葉,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茶葉的神奇故事哩。如,被稱爲"人間妙品"的雁蕩毛峰茶葉來歷,在樂清縣至今還流傳著《老龍賜茶》的故事:相傳東晉永和年間,雁蕩山始祖阿羅漢諾詎那居住在大龍湫時,一天夜裏,他夢遇一位仙翁(老龍化身)賜他一株茶樹,讓他終生受用。打從那時起,雁蕩山的龍湫背、斗室洞、能仁、下靈岩、上靈岩才都種上了茶樹,所采的"雁茗"名聞天下。另外,雁蕩山一帶還流傳一種神話般的"猴茶"。猴茶的意思,就是猴子在懸崖峭壁上,采得的茶葉。

你若趕上溫州采茶季節,在鄉村、山區到處可聽到娓娓動聽的采茶歌謠。如,流傳在文成縣佘族山村的表達男女愛情茶歌–《茶葉青來水又清》:“茶葉青來水又清,捧碗清茶寄深情,今日食出香茶味,明天試看小娘心。茶葉青來水又清,捧碗情茶獻真心,有朝一日來討我,與郎同嬉同耕耘。”

在蒼南縣民俗中,男女結婚,新娘子入洞房時,新郎家先奉上一盞茶,這茶裏有青薑和紅糖,新娘喝了三口就放下的習俗。這"三口茶"民俗的由來:傳說東海邊有個木匠叫張順,他放掉了紅鯉魚後,紅鯉魚爲感謝張順救命之恩,化爲姑娘嫁給張順,婚後夫妻相親相愛,日子過得很快樂。但陰險奸詐的陳娃見鯉魚姑娘生得這樣漂亮,想霸佔她。姑娘推說口渴,陳娃遞過茶,那姑娘喝了三口就不喝了。然後,她乘機把喝進去的那三口茶葉吐在地上,化爲滔滔的浪潮,把陳娃淹死。鯉魚姑娘又和張順過上美好的日子。從這以後,新娘入洞房得先喝三口茶成了當地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