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故事和传说

商榻阿婆茶的传说(一)

石人庙,位于商榻急水港的南岸,这座庙与大多数的庙不同,这座庙大雄宝殿的正门朝东,为何要朝东呢?因为在它的东面有个烟波浩淼淀山湖,朝东意为是保佑进出淀山湖的渔船、商船的平安。石人庙的名声很大,商榻的村民和过路的商船都要进庙烧香拜佛,以求平安。
烧香拜佛的人很多,但规模最大的要算庚申日,庚申日是按天干地支排算,六十天是一个周期。在那一天那些老婆婆们带上香烛和供奉用的食品,那供奉用的食品有糕点,水果和咸菜。三五个人家合摇一只小船,从各自的村庄出发。每逢庚申日,急水港边泊满了小木船,石人庙人山人海。 那一天戏班子也前去唱戏,场面非常热闹 。庙里的和尚对香客招待的是清茶一碗,那一碗普通的茶,十分的灵验,有求必应,能保平安。为了喝到那一碗茶,香客们耐心等待,不吃到是不肯起锚上船回家的。
庚申日又到了,老婆婆们又和往常一样,准备好了香烛和供奉用的食品,那里知道天气突变,狂风大作,闪电雷鸣,这种天气是过不了急水港的。这可急坏了老婆婆们,可是也没有办法,只得等下一个庚申日了。六十天过去了,庚申日到了,老婆婆们那里料到又是这种天气,说来也巧,庚申日天气突变,连续几年都是这样,这可急坏了老婆婆们,也急坏了石人庙里的和尚,该怎么办呢?
后来有一高僧路过石人庙,还是他指点了迷津,他说庚申日如遇天气不好,不来石人庙也无妨,只要平日里,到庙里烧香时,请点茶叶回去,自家泡了喝,也能保平安。以后每遇这种天气,本来合乘一只船的老婆婆们,便聚在一块儿,点点香烛,拜拜佛,当然还要泡一碗从石人庙里求来的茶,求得平安。
不知过了多少个年头,这种庚申日遇天气不好,老婆婆们聚在一起喝茶的习俗流传了下来,商榻人就叫它阿婆茶.

商榻阿婆茶的传说(二)之阿蒲茶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淀山湖中有座山,山上有个叫阿蒲的人,种植了许多茶树。他为人诚实,心肠好,路经商榻时,经常把一些茶叶送给穷苦的百姓。后来,几经沧桑,淀山湖中的山变成了碧绿的湖水,阿蒲也不知去向。但是吃茶这个习俗就在商榻地区传下来。人们为了纪念阿蒲,又把吃茶称为“阿蒲茶”,后来,又演变为“阿婆茶” 。

商榻阿婆茶的传说(三)之金口说

乾隆皇帝下江南年间,有一天,乾隆皇帝来到商榻时,口干舌燥,精疲力竭,这是,正好看见一些老妈妈坐在一起吃茶,他便上前讨茶喝。因为实在干得厉害,把“阿婆,喝口茶好吗?”,匆忙说成“阿婆,茶”。后来,人们知道乾隆皇帝来讨茶,就把阿婆茶的称谓传了下来。

七百苍桑“阿婆茶”

明嘉靖时洪楩编辑《六十家小说》收过宋元话本小说,此书已残缺不全,所存二十余篇现编为《清平山堂话本》,其中的卷二宋代话本《李……》有关记述的“阿婆茶”名已有近700年左右的历史。请看以下摘记:

那翠莲听得公公讨茶,慌忙走到厨下刷洗锅儿,煎滚了茶,复到房中打点各样果子,泡了一盘茶,托至堂前,摆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请公公婆婆堂前吃茶”又到姆姆房中道:“请伯伯姆姆堂前吃茶。”……
少刻,一家儿俱到堂前,分大小坐下,只见翠莲捧着一盘茶,口中道:
“公吃茶,婆吃茶,伯伯姆姆来吃茶。姑娘小叔若要吃,灶上两碗自去拿。两个拿着慢慢走,泡了手时哭喳喳。此茶唤作阿婆茶,名实虽村趣味佳。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江南橄榄连皮核,塞北胡桃去壳。两位大人慢慢吃,……”

黄鹂茶的传说

在山东省五莲县街头镇西部,有一座峭拔入云的大山,这就是五莲第二大高山——芦山,山下有一个名叫房家沟的小山村,村东有一棵古老的大树,树高12.8米,主干周粗6.9米,树根盘桓如龙,占地面积约两亩。这就是在当地乃至整个五莲亦所罕见的黄鹂茶树,当地人又叫它思乡树。关于树名的由来,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明洪武年间,由于元末明初连年征战,百姓民不聊生,饥民只得背井离乡,远走他方。据说当时一群房姓灾民,从黄海之滨的海州辗转来到全山环抱的莒州,但见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花果遍地,遂在此安营扎寨,垦山劈壤,从此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日久天长,渐成了一个较大的村落。因为村人姓房,又处在一条大山沟里,故取村名叫房家沟。
时值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明政府多次派官兵围剿,倭寇屡遭重创。戚继光大败倭寇之后,有小股倭寇便乘混乱之际窜至莒州,奸杀戮掠,夺人妻女,无恶不作,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村里有个年过八旬曾参加过平倭斗争的房姓老人,见状决计奋起反抗,为民除害。他召集村里所有青壮年,携带土枪土炮,和倭寇打起了游击战,直打得倭寇白天不敢出来,单靠晚上袭击村民。可在最后一次最惨烈的战斗中,这位深受村民爱戴的老人不幸饮弹,生命垂危。弥留之际,老人把儿孙们叫到跟前,抖抖地从怀里摸出一个占满鲜血的小包,小心翼翼地将小包一层层打开,只见里面包着一棵黄米粒般大的种子,儿孙们很是诧异,禁不住齐声问道:“这┅┅”老人艰难地招招手,示意儿孙们近前,断断续续地说:“这┅┅是咱故土海州的┅┅黄鹂茶树种,那里有┅┅你们的列祖列宗,我┅┅我活着不能回故土,死了┅┅死了就┅┅就让这树种和我埋在一起,早晚相伴吧┅┅还有,还有你们一定要把倭寇赶出去┅┅”老人气吁吁地说着,突然两眼一翻,魂归故里去了。老人死后,儿女们遵照老人的遗嘱,把老人和种子一起葬在了村东头的一座小山上。说来也怪,葬后第二天,种子破土而出,钻出坟头,短短几天功夫,小苗已长成了一棵半大黄鹂茶树,村中人以为奇,为纪念这位不舍故土的老人,将此树取名“思乡树”。后来,老人的子孙和官兵一起共同剿灭了来犯的倭寇,房家沟的村民从此过上了太平日子。据说,这黄鹂茶还有去病消灾的奇效,每当有小孩得了不明之症,用这棵树上的叶子泡水喝上一两次包管百病全消。明末瘟疫泛滥成灾,当地许多百姓就是靠它治好的。
转眼六百年过去了,这棵黄鹂茶树经受了狂风的洗礼,战争的烽火,竟然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它虽历经数百年,却依然枝繁叶茂,每到夏天,浓荫匝地,蔚为壮观,村上男女老少,茶余饭后来此小憩,谈东说西,天南海北,神侃一番,其乐也融融。每年五一前后,来芦山观光的游人往往不惜徒步数里,爬山越玲,前来房家沟村,争睹古树风采,缅怀那位勇敢的至死不忘故土的老人。

“午子仙毫”和“午子姑娘”

汉中是著名的古城,地处三秦大地,古往今来,许多风云人物在这里演绎着历史。汉中盆地物产丰富,在其东部,有一个富庶的小城名叫“西乡”,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是著名的茶乡,其出产的绿茶“午子仙毫”更是蛮声在外,成为“中华一绝”。

“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午子山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始于秦汉,盛于唐朝,其时已被奉为贡茶,唐玄宗时代,这里采集加工成的新茶,由子午─午子古道,快马加鞭送入长安宫中,供皇家享用。

“午子仙毫”茶形似兰花,叶芽翠绿显毫,香气持久。冲泡后汤色碧绿,滋味香醇,浮在上面的茶叶犹如绽放的兰花,而杯底的茶叶又像一簇嫩芽,十分清香高雅。

自古名茶总伴随着传说,午子绿茶也不例外,在午子山淡淡的茶香之中,也流传着一个优美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西乡小城附近有一座秀丽险峻的山峰,住着一个美丽的姑娘,因为她出生在子时,所以名叫“午子姑娘” 。午子姑娘聪明勤劳,在山上种植了一片片葱郁的茶树。为了方便过往路人,她还在山顶上建了一座茶棚,每天从山洞中打来甘甜的泉水,煮沸后冲泡自己种的茶叶,供路人享用。

路人们累了,便坐在茶棚中小憩,吹着山中的清风,品尝着午子姑娘亲手冲泡的甘醇可口的绿茶,眼前是一片秀丽的风光和午子姑娘婀娜的身影,行路的劳顿也随之消失。渐渐地,午子姑娘以茶敬客的事情便人们传开了,方圆数百里的人们都知道了,这座山便被叫成“午子山”,很多人莫名而来,到山上品尝午子姑娘的绿茶。也有一些心怀不轨的人从山上偷去茶籽,想回去种植好发大财,但说来也怪,茶籽离开午子山便无法成活。

不久午子姑娘的故事传到了正在出巡的皇帝耳中,皇帝也慕名前来午子山品茶,午子姑娘也按礼数对待皇帝。皇帝品尝香茗后,也为午子姑娘的茶折服,当即命令将此茶列为贡茶,让午子姑娘同他回宫,专门侍奉皇帝品茗。不料午子姑娘拒绝进宫。皇帝勃然大怒,命手下砍去茶树,拆毁茶棚,午子姑娘挺身拦住,昂然道:“只要陛下能将我带出午子山,我便随陛下进宫。”皇帝道:“带你这区区一弱小女子出山,有何难。”便命手下将午子姑娘围住,带她下山。

不久,大队人马经过一座山崖,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得众人不知所措,午子姑娘藉助风势,纵身跳下山崖,在空中变成一只美丽的凤凰,围着午子山的茶林飞了一圈,便向天外飞去。皇帝震惊之余,想到午子姑娘一定是仙女下凡,不可冒犯。

由此,午子山的茶林便留了下来,当地的人们代替午子姑娘辛勤照料着茶树,为了纪念午子姑娘,将午子姑娘种的茶称为“午子仙毫”,看作是午子仙女的化身。并且在午子姑娘的茶棚位置修建了“午子观”,每年清明时分,人们登午子山,到午子观祭拜,品尝“午子仙毫”绿茶,同时在娓娓道来午子姑娘的故事,就这样世代相传。
4.JPG

太姥娘娘和福鼎大白茶

白茶,因其成品茶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历史悠久,迄今有880多年的历史了,主要产于福建省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县。其中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县柏柳乡翁溪村,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制作白毫银针、银钩、白毛猴、白牡丹等各类名茶的原料。

相传上古时期,福鼎县境内有一座太姥山,屹立东海之滨,峰峦交错,风景秀丽。太姥娘娘原是尧帝的母亲,一日,尧母与尧帝泛舟海上,至东海时,突遇大雾,以致船迷失了方向。待到雾散云开之时,眼前出现一座青山,山上祥云环绕,山后华光万丈,十分壮丽。

尧帝大喜,与母亲弃舟上岸,登山游历,但见一路上古木参天,山泉流水,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四周峰峦叠嶂,各具姿态,山间云雾缠绕,一派仙意,令尧母流连忘返,决定住下。一日偶然之中,尧母发现鸿雪洞侧壁有一个出口,便走了进去,发现那里树木葱郁,花草繁茂,又是一派天地,其中在岩壁夹缝之中,有一颗树,树的芽叶翠绿剔透,满身是白色茸毛,随着山风,发出阵阵清香。尧母十分喜爱,每天精心照料,这棵树越发翠绿茂盛。

一日,天气炎热,尧母感觉口干舌燥,胸闷难受,一时身边无药,正无计可施之际,看见眼前这颗绿树,芽叶翠绿诱人,心想:“何不吃些芽叶试试。”想罢,抬手摘下少许芽叶,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不一会儿,顿觉口内生津,闷痛之感全消。尧母大喜,便在此数芽叶茂盛之时,采摘下来,制成茶叶,以后凡是民间有什么疾病,便分发众人服下,竟然也治好了很多病症,当地人称之为“仙茶”。

很多年后,福鼎点头竹栏头村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名唤陈焕,是一个大孝子。应当地土地贫瘠,虽每日辛勤劳作,也难求温饱,陈焕心中十分难过,觉得愧对父母。一日突然想起太姥娘娘十分善良,心想何不求求太姥娘娘,有何办法可解除贫困。便斋戒三日,上太姥山祈求太姥娘娘。

太姥娘娘感于陈焕之纯孝,待他焚香叩拜后,合眼睡去,朦胧之中时,便在其梦中出现,手指一树,对他说:“这是山中一佳木,为老妪亲手培植,你可分而植之,当可致富。”说罢便消失了。陈焕醒后,记起太姥娘娘梦中所言,便满山寻找太姥娘娘所说之佳木,果然在鸿雪洞处觅到一棵茶树,如太姥娘娘所言。便采摘几枝带回去,细心种植培养,到了第二年春天,茶树长出碧绿的嫩芽,十分壮硕,这就是福鼎大白茶。由此,陈焕一家也通过种茶、制茶,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福鼎大白茶植株较高大,叶形椭圆,呈绿色,叶面隆起,富有光泽,叶肉较厚,叶片柔软。芽肥壮,身披白毫。用福鼎大白茶制作白毫银针时,先将芽叶至于阴凉处,让其自然脱水凋萎,其间需将芽叶靠拢以保持其生命力,48个小时以后,再用低温将其剩余的水分烘干,这样制作出来的白茶保持其由原有的芽叶形状。

上等福鼎白毫银针,心芽粗壮、白茸毫显,沏出汤色呈浅杏黄色,有股淡雅的青叶、 花果香,常饮不但可袪暑 退火, 对护肤 美容 抗氧化也有一定功效 ,受到现代健康医学的青睐。
4.JPG
5.jpg
6.jpg

老和尚和惠明茶

惠明茶是浙江传统名茶,古称“白茶”,产于浙江景宁县赤木山惠明寺与惠明村周围。这一带位于浙江南部,瓯江上游,这里山川秀丽,赤木山长年云雾缭绕,山中遍布古柏松林,气候温和湿润,土质润泽,是茶树生长的好环境。

惠明茶外形肥壮,色泽翠绿光润,全芽披毫,冲泡后茶味鲜爽甘醇,带有兰花香味,所泡茶汤清澈明绿,旗枪朵朵,交相辉映,无怪乎有人赞惠明茶是“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醇,四杯韵犹存”。因冲泡后茶叶呈白色,色、香、味俱佳,人称“白茶”、“仙茶”“兰花茶”。

该茶生产始于唐代,据《景宁县志》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59),景宁已开始种植茶树,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名茶中的珍品。

关于名茶,民间总是有很多传说,惠明茶也不例外。相传很久以前,景宁县的一个商人到南方去做生意,在行船的途中,遇见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十分穷困,衣衫褴褛。商人是个善人,平日经常接济穷人,便送给老和尚一些银子和布匹,老和尚很感激,无以为报,便从身上取出一种白茶及其种子交给商人说:“感谢施主,平僧没什么相送,这是一些茶叶,如果家人遭遇疾病,可取茶叶,用开水沏泡喝下,获许有些帮助。”

商人道谢后,收下茶叶和种子,但并未放在心上。过了一些时日,商人的母亲突染疾病,导致双目失明,商人是个孝子,请遍周围名医,全无起色。突然想起老和尚的话,急忙拿出所赠茶叶,用开水冲泡后,让老母喝下,不多久,老母的眼睛竟然复明了。一时间,这个消息传遍乡里,商人忙命人将此茶的种子种下,精心培育,并取名“惠明茶”。取其使眼复明之意。

据其他历史文献记载,唐代有一名叫惠明的高僧,从峨眉山下来,云游至浙江景宁境内,发现这里风景优美,宛如人间仙境,便在此地建寺,取名“惠明寺”,在寺周围辟地种茶,即“惠明茶”,并用惠明寺旁的南泉水沏惠明茶。

茶配上民间传说,是中国茶文化的一种,人们在品茗之余,欣赏其流传下来得优美传说,别有一番情致。

仙翁与武夷茶洞

自古名山出名茶,武夷山碧水丹山,风景奇秀,群峰挺秀奇伟,千姿百态,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武夷之茶,久负盛名,其中武夷岩茶(通称乌龙茶),又是历代名茶中的上品。

武夷茶洞又名玉华洞、升仙洞,相传武夷山第一株茶树就长在茶洞之中,其所产之茶,甲于武夷。茶洞所在之处别有洞天,面积不大,四周接笋峰、隐屏峰、玉华峰、清隐岩;天游峰、仙掌峰诸峰环抱,处于洞中,如陷阱底,抬头看去,只见青山一片,所以称茶洞是“峥嵘深锁”。

相传很久以前,武夷山九曲溪畔住着一位老翁,以采药为人治病为生。老翁心地善良,为乡民治病尽心尽力,乡民对他十分敬重。一年盛夏时节,山村之中突发流行疾病,众多村民得病卧床不起。老翁四方奔走,为村民抓药治病,应接不暇。很快,老翁所存药材就用完了,但是仍有村民相继得病,必须新鲜吊兰才可医治。

情急之下,老翁背起药囊,进入深山寻找吊兰。正值盛夏时节,日头高照,老翁不辞劳苦,顶着烈日,翻过三十六道山梁,淌过九曲溪水,走进了一条峡谷。但见峡谷两边群峰连绵,高耸入云,谷中溪水流淌,芳草萋萋,一阵阵清风袭来,暑气全消,真是一个好所在。

老翁四处查寻,发现在一处峭壁之上,有几株吊兰,老翁十分高兴,束扎妥当,攀崖采摘吊兰。就在采最后一株吊兰之时,因在烈日下太久,老翁一阵头晕目眩,手一松,便掉了下来,昏死过去。

这时,突然一阵清风伴随着两声清脆的鹤鸣,只见一个鹤发童颜的仙人骑着仙鹤从远端飘然而下,仙人用拂尘在老翁脸上轻轻一扫,老翁便苏醒过来,仙人笑着说:“我乃武夷‘控鹤仙人’,素知你为人善良,专心为民采药治病。刚才在云中见你生命垂危,特赶来相救。”说罢,拂尘一挥,仙人和老翁便已在仙鹤身上,但见仙鹤一声长鸣,腾空而起,片刻落在山中一扇石门前,石门上刻着“峥嵘深锁”四个大字,苍劲有力。

进得门来,眼前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宫殿,穿过宫殿,仙人带着老翁来到一座清幽雅室,从墙上取下一个葫芦,从中倒出一倍琼浆玉液交于老翁,老翁一饮而尽,顿觉耳聪目明,浑身清爽。仙人道:“这不是一般的水,乃仙茶露也。它能治病、提神、解暑、止痢。”接着又说:“我这洞中有一株仙茶树,将它赠与你,你须好生照料,待它长成之后,将枝条剪下插种土里即成茶林。”老翁接过茶树,叩头拜谢。突然,眼前金光一闪,仙人和宫殿皆已不见。老翁如梦方醒,环顾四周,发现身处一个石洞之内,眼前有一株茶树,才发觉自己是愚见神仙了。

老翁依照仙人指点,在洞中种下茶树,用清泉浇灌,并采摘一些茶叶,回到村中,将茶叶捣碎让病人服下,不一会儿,全村的病人就痊愈了。大家纷纷向老翁道谢,老翁便向村民们讲述了遇见神仙的经过,村民们十分高兴。次日,跟着老翁来到洞中去看仙茶树,老翁又教村民们们如何种植茶树,大家兴高采烈地将茶树种下,精心培育,来年春天,所种茶树已是长得高大壮硕,不到几年,洞中已是一片葱郁的茶林。人们感念仙人之恩,也为了让后人记住武夷山茶树的来源,在第一棵茶树生长的岩壁上刻下“茶洞”两个大字。

武夷名茶“白鸡冠”的传说

武夷山风光奇秀,群峰连绵,雄伟挺秀,九曲溪清澈碧绿,环绕其间。但是武夷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闻名天下的武夷岩茶就生自绝壁岩谷、深坑巨谷之中。

武夷岩茶种类繁多,品质各异,其中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被称为武夷岩茶的四大名丛。早在明代就有白鸡冠茶的传闻,比大红袍还早。白鸡冠原产于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中,关于白鸡冠茶的始源,民间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武夷山上住着一个茶农,一日适逢岳父诞辰,茶农便抱着一只白冠公鸡前去给岳父拜寿。时值盛夏酷暑,烈日当头,茶农赶路之中,酷热难当,走到慧苑岩附近,便将怀中公鸡放在一边,自己坐在树荫下歇息乘凉。正在睡眼朦胧之际,忽听公鸡一声惨叫,茶农一惊而起,发现公鸡倒在血泊之中,鲜血流到路边茶树根上。

茶农十分气愤,但也无可奈何,只将公鸡埋在茶树之下,空手去岳父家中拜寿。到了岳父家中,说明缘由,岳父倒也没有怪罪于他。

可是说来也怪,慧苑岩附近的这棵茶树自此长势极好,枝繁叶茂,叶子渐渐地由墨绿变成淡绿,由淡绿变成淡白,浓郁的茶香飘出很远。茶农将叶子采下,制成茶叶,色泽米黄中呈现出乳白,茶汤清亮,清香扑鼻。因为这株茶树下埋了白冠公鸡的缘故,茶农就称它为“白鸡冠”。

白鸡冠茶树高约1.75米,有很多分枝,树叶色呈淡绿,嫩叶浅绿微黄,叶面开展,春稍顶芽微弯,茸毫显露好似鸡冠一样,所以这也是白鸡冠名称由来的另一种说法。

白鸡冠在明代就已成为贡茶之列,还有治病之功效。相传明代有一知府携带家眷路过武夷山,儿子突发急病,腹部鼓胀,痛苦难当,求医问药皆无成效,一家人一筹莫展。这是恰好一个武夷僧人听说此事,并赠与知府若干白鸡冠茶叶,让其子服下,渐渐地其子之病出现好转,不久即以康复。知府感激万分,到达京城后,将白鸡冠茶献于皇上,皇上品尝之后,龙心大悦,认为此茶乃茶之上品,便列为贡茶。白鸡冠茶也因此闻名遐迩,成为武夷名茶之一。

谢谢楼主你的故事分享。
谢谢。 [s:22]

引用第0楼lmin于2006-08-20 10:08 PM发表的 茶的故事和传说 :
西湖龙井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篷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地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娘娘只是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什么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学一股清香传来,便问他带来了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发出来的。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送到太后跟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邨时舒适多了,喝完后,红肿消了,胃也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要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游客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龙井茶、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可谓“双绝”佳饮。

黄山毛峰

好帖~
楼主真有心,
建意版主给精帖.

引用第71楼栋梁于2007-05-05 12:10 PM发表的 :

好帖~
楼主真有心,
建意版主给精帖.

已给啦!您没看到吗?

oh~看到了.
Sorry !

哇,好多茶的故事和传说,看到傻眼了 [s:8] [s:8] [s:17]

石人庙,位于商榻急水港的南岸,这座庙与大多数的庙不同,这座庙大雄宝殿的正门朝东,为何要朝东呢?因为在它的东面有个烟波浩淼淀山湖,朝东意为是保佑进出淀山湖的渔船、商船的平安。石人庙的名声很大,商榻的村民和过路的商船都要进庙烧香拜佛,以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