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长大的小大人|一次次失望导致的不信任【“亲职化”现象】

20210930180737

“我挺喜欢帮助别人的,毕竟小孩子都会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嘛,但只要别人一有想帮助我的念头或姿态时,我就浑身不舒服,老觉得自己麻烦了别人,甚至自己面对困难时,也宁愿自己费大力气解决,也不请别人帮忙。”读到这儿,你会不会开始觉得自己好像也会这样?

383

这正是“亲职化”孩子会面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所谓“亲职化”,用一个现象来比喻,相信大家都能简单理解,那就是一个小孩在做一个大人会做的事情,而这件事本该由大人来做,却变成了一个小孩需要去做的事情。

这是一个“亲职任务反转”的情形,应该负起责任的大人变成了失职、失功能的父母,而孩子却扮演起父母的角色,担起了父母的任务,就像是做家务、煮饭菜、照顾弟妹,甚至在小小年纪就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

241844_238884_2002

喜爱帮助别人,却总害怕麻烦别人、不愿意接受别人帮助,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心理学研究显示,面对“亲职化”现象的人们,是因为小时候的经验,无法相信自己的父母“有办法帮助我”,反复的失望在积累之下,形成了对从父母到身边所有人的不信任,从而发展出“我只能靠我自己”的超人信念。

DdVADqYU8AEX6ZD

我们不会想着去找人帮忙我们,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别人能帮得了我们。同样的,会帮助别人也存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我们了解“无助感”,而想要伸出援手;另一方面是我们会认为对方做不到,需要我们去完成这件事才行。

许多研究学者指出,亲职化小孩有非常强烈的“不公平感”,这在针对诸如不同种族、各个年龄族群的研究中均可发现。而在这些研究中,很特别且一致的结果是,亲职化现象与该名孩子的出生序和性别有很大的相关性。

亲职化通常出现在出生序靠前,如老大、老二,而性别为女性的人身上。这个研究结果相信对阅读这篇文章的大家都是好理解的,在我们这样的社会和文化里,出生序本来就会影响我们的个人特质,而大部分女性更倾向以关系取向来建立人际关系。

独自面对困难无法解决,却又无法呼救的无力感,真的辛苦了。亲职化是一个现象,不是一个问题,不要怪罪于自己,也不要过分耗费精力埋怨过去。

有察觉就有会有改变。那不如就开始学习“信任”这件事吧!偶尔试着让别人帮一次忙,从小事开始,比如顺手请朋友带杯饮料。

当我们让身边的人帮忙我们以后,我们与对方之间的关系也会慢慢产生变化。“请人帮忙”是一种正向关系的体现,而在“互惠”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彼此建立起信任。

对人保持警觉是需要的,但与他人维持在一个双方舒服的距离,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困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过分孤单。

来自:goody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