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生代認識七巧節

1.jpg
善信供奉的七姐花綵鞋。

2.JPG
七姐會成員親制的精美花籃。

3.JPG
何章興(右)與七姐會成員,展示五顏六色的七姐綵衣。

雖然科技一日千里,但民間傳統故事依然受到保存及發揚。

牛郎織女民間故事向來膾炙人口,而為了保留及推廣這個淒美的神話,太平歷史悠久的七姐會特於昨晚在北霹靂廣東會館慶祝七巧節,並獲得超過兩百余人參與。

馬華霹靂州副主席拿督何章興也出席,並表示七巧節是華族民間傳誦千百年的哀怨傳說,即是“七巧節,鵲橋會”,指痴男怨女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的聚會,民間每年七夕會虔誠膜拜祝福。

膜拜者少見新生代

他表示太平七姐會舉辦的七巧節,可讓逐漸消失的節日再度受到新生代的關注,負起了傳承文化的意義,也讓新生代對這個美麗的節日有所認識,進而將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

“參與膜拜的婦女界以上了年齡群為主,少見妙齡新生代,讓人擔心這個傳統節日會漸趨斷層,最終被這個電子時代所淹沒。”

他希望太平七姐會能在七巧節舉辦更大型的供拜活動,帶動民間對這節日的認知,甚至可成為一個地方的文化節日,以吸引遊客前來參與,促進太平旅遊業。

曼玉清:跟著母親祭拜15歲成為七姐乩童

太平七姐會創辦人曼玉清(70歲)指出,太平七姐會在民間非正式成立已超過半個世紀,這個組織匯集善信眾,於七月初六午夜設供桌焚香祭拜牛郎織女。

她說,祭拜七姐其實是由其母親開始,童年時就跟著母親祭拜,直至15歲那年成為七姐乩童,而七姐只有在一年一度的七夕才會附身。

她表示,母親過後與數位好友一起膜拜,在母親逝世後,她繼承膜拜七姐的責任,開始由一些子女親屬聚在一起,到了今天人數已增至數百人。

民間紀念七巧節不多見

“華人傳統節日極多,但紀念七巧節牛郎織女卻不多見,我們便是為了把這個故事流傳,而主辦七巧節。”

曼玉清說,太平七姐會所準備供信眾祭拜的有七綵衣與七姐花籃,七綵衣及花藍是由一名年逾70歲的女會員親手編制,手工精美別致。

其他公開讓善信獲取的七姐聖品,包括化裝品、香粉、香水、手拍、挂飾等吉祥物。

至於供品有七彩繽紛美麗紙制衣裳、綵鞋及花籃,最引人注目的是挂滿織女化裝品及日常用品的七彩盤,而信徒也紛紛選購合適的供品膜拜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