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訊息增焦慮 引發自殺效應

最近接二連三發生自殺案件,網路訊息傳播又非常迅速,若人們不夠理性消化負面訊息,心理學家擔憂這將會引發自殺效應。

國內外研究發現,負面新聞訊息,會增加人們的焦慮程度與難過的情緒。

越常接觸到自殺新聞訊息的人,越容易對人生感到失望,也越容易從新聞中學到自殺的方法及可去的自殺地點;尤其對憂鬱症狀者,此影響更為明顯。

行為心理精神醫生張秋明博士說,人是本身靠訊息做出反應,不管是好或壞的訊息,都會受到干擾和感染。

他說,更甚的是,有的死者還受到時下年輕人的吹棒,如在網上設立專頁悼念,或者有如明星般風光大葬,無形中在鼓吹這種不良風氣,除非有關死者死因是受到千夫所指,可能會收斂下這種行為。

他也提供3項防範自殺行為,第一,一些自殺者傾向隱藏或封閉自己,不對外透露心事,因此必須保持與別人溝通,多找家人和朋友聊天,多點腦力激盪,就不覺得空虛或孤寂。

第二,多接觸健康活動,如宗教和運動,盡量多接觸擁有積極人生觀的人士、觀賞正面訊息的刊物和電影等。

第三,大家宜保持健康飲食,切忌濫用藥物。

“一個人若能做到這3點,就沒有情緒障礙,就不會做出偏差的行為。”

提及有自殺者死前公告天下的心態,張秋明直指凡人都喜歡炫耀自己,像在面子書倒數預告自殺,讓全世界的人快速知道本身的小動作,便是一種炫耀心理。

他指出,這種借助科技便利的手法,有如明星打廣告般引人矚目和熱烈討論,無形中和間接地引導人們也利用此管道公開炫耀和“分享”自己的事情。

人們追求慾望
好勝心變成缺陷

針對日前發生“中年上吊死在暗戀女子家門前案件”,張秋明說,這證明人們在追求欲望時“越得不到,就越想得”的心理,好勝心往往變成一種缺陷。

“這也反映人們感情一旦受波折,不論是親情、友情或愛情,很多人都承受不起,顯得脆弱。”

他說,與“美少年面子書留言自殺案”一樣,這名中年也是受“戀物障礙”所困,最終無法釋懷,以致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他說,男方在多次遭受暗戀對象拒絕后,像似失去重心依靠,最后更死在女方家門前,當然這種在面對感情挫折時“以死明志真心”、“我要永遠你記得我”行為是不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