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佛不同 常被歸類 喃嘸佬主持法會不扶乩

1.jpg
道士的服裝稱為道袍,還要戴古代的冠巾,腳上穿的鞋叫做雲履。

2.jpg
道士主要的工作是進行道教儀式活動,如法會等。

道士也稱為是道長,有者也稱他們為喃嘸佬或“師公”(福建話俗稱),他們在道教中被視為是修道人士,主要是從事道教儀式工作,如普度法會、喪事法會及為信眾消災解厄等。

由于部分人對道教一知半解,將道教、神廟、乩童及道士混為一談。

廖石程從事道士這行已有20余年,他有感而發說,許多人對于正規道教不瞭解,有者更是道佛不分。

“許多人因為不瞭解,常常把三教九流、旁門左道等和道教混為一談,神廟、道士、扶乩及乩童等也納入同類,不曉得如何區分和辨別。”

他指出,道士和乩童完全不一樣,道士並沒從事扶乩活動,主要是從事道教儀式及科儀等宗教活動,如法會、為信眾消災解厄等,必須奉守道教經典、清規戒律,并熟悉各种齋醮祭禱儀式。

“這一行也有害群之馬,以致有些人對道士留下不好印象,對發展道教帶來負面影響。”

可信不可迷

他勸告善信們可信不可迷,不應太過沉迷扶乩問事,以致最后被利用,而遭騙財騙色。

他也建議信善應到設有理事會的神廟,平常有理事會監督,一旦發生問題,至少有理事可處理,否則無計可施。”

他說,目前仍沒有一個機構可以管制道教、道士方面的問題,全部也被歸類為宗教方面的問題。

“我認為,不管是乩童還是道士也好,都應以本身能力行事,不可亂亂來。”

缺乏宣揚信眾一知半解

廖石程說,由于缺少通過弘法宣揚教義,導致許多信眾對道教一知半解。

他說,道教在過去鮮少有推動弘法活動,一般是注重在法會活動,不似一些佛教團體讓佛法生活化,通過一些弘法活動吸引年輕人參與。

他指出,在過去10年來才開始進行推廣工作,導致國內一些信眾對于道教的瞭解不深,有些甚至道教佛教不分。

“很多人不瞭解道教,以為拿香拜神的就是佛教,但其實是道教。”

喪事法會主家不再堅持籍貫

廖石程說,目前一些辦喪事的主家已鮮少堅持使用各別籍貫道士主持喪事法會,任何籍貫道士都可為不同籍貫者主持喪事法會。

他說,不同籍貫的道士各有做法,使用各自的方言誦念經文,所設立的壇也不大一樣。

他以本身為例說,他是福建道士,在過去也受邀為其他籍貫人士主持喪事法會,但他仍以福建話誦念經文。

“現在的人也沒像過去般堅持,即使辦喪事也可聘其他籍貫的道士主持,雖然以其他方言誦念經文,但這並不是問題。”

他說,一般法會中,福建籍貫會比較傳統,場面較盛大及根據繁文縟節,用的祭品也會比其他籍貫多,至于客家籍貫,一般採取較樸素的方法進行。

熟背主要貫用經文

在道教中所使用的經文有數千種,但道士一般是熟背貫用經文。

廖石程說,辦喪事、法會、普度法會、神廟舉辦神誕、平安清醮或祈福法會,不同性質的法會所使用的經文不一樣。

“經文太多,道士不可能全背到滾瓜爛熟,因此只熟讀、熟背一些主要、慣用經文。”

法會開場時,他們會誦念主要開場的經文,之后就會根據放置在桌上的經書誦念。

少時被斷定有緣22歲才拜師入門

廖石程說,儘管小時被師父斷定“本命是吃這一行飯”,但他卻是在20歲才對道術有興趣,22歲開始“拜師入門”。

入行前,他所從事的行業和道士完全沒關連,其家族也沒有人是當道士的。

他笑說,他只讀到小學六年級,過后當小販售賣咸菜,當年曾在金河廣場對面的巴剎(現有樂天廣場地點)賣咸菜。

他當時是和朋友一起到台灣“拜師”學道術,用了5年才“學成歸來”,投入道士行業,直到1992年才成為一位專業道士。

“我較早前在中國的龍虎山,即是被視為道教的發源地,取得一份文憑,是對我們的能力給予的肯定。”

道術知識廣泛繁多

法號羅成道長的廖石程說,道士這一行要學的道術知識、科儀及種類非常廣泛,還要學習其他相關的事物。

他指出,道士工作範圍相當廣,除了一般喪事法會,還包括神廟神誕、動土禮、開光、風水、山頭風水、作生基及拾金等。

他說學習道術就像讀書一樣,萬事起頭難,但只要肯努力,並勤加學習、修練,在掌握基礎后就能得心應手應付。

他說,對于剛拜師入門的新學徒而言,最初一兩年會較吃力和辛苦,主要是在基礎階段中要學習的事物廣泛和種類繁多。

“我們不只是要學懂各種經文,也要背熟主要法會上慣用的經文,什么法會使用什么法器都要懂,也要搞清楚不同的法會所設的壇也不一樣,擺的陣法也不同。”

鮮少年輕人有興趣

廖石程說,在我國,道士多半是家族傳承,鮮少有年輕人“拜師入門”學道術。

他說,雪隆一帶的神廟相當多,但道壇不多,從事道士工作的人不到50人。在一般法會上看到的道士,通常是中年或上了年紀的道士。

他指出,道教繁文縟節,經文深奧,學習過程相當沉悶,所以一般年輕人沒多大興趣。

“以前要拜師學道術,還得給錢去學,但如今的年輕人沒多少個是有興趣學道術,除非是家裡從事道士行業的才會學。

“我在這行20多年,我孩子也對這一行有興趣,所以跟在身邊學習。”

牛、狗、鶴、烏魚四不吃

道士有四不吃的規矩,即是不能吃牛肉、狗肉、鶴及烏魚。

廖石程說,道教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大教派。全真教派道士食素,但正一派道士是可茹葷,而他是屬于正一教派。

他指出,雖然可茹葷,但還是有四不吃的條規,所有道士都必須遵守。

“至于為何四不吃的規矩,則是與道教師祖太上老君有關連。”

做足功德不要失德

廖石程中,當道士最重要是要有道德,如果做得好就叫功德,做不好就叫失德。

他說,作為道士,最基本要講究愛心和道德,要看本身能力和條件是否能應付,凡是都要根據規舉進行,要做足給人家,不能偷工減料。

他指出,道教並沒管制系統,導致道士素質參差不齊,因為有些人是道術不精、學到半途就出師等。

“如果做不好,不管是對主人家或道士本身都不好,例如會中煞,我們有時會接到緊急通知,幫忙收拾手尾,一般我們都不會計較給予協助。”

道教法會沒搶灘情況

廖石程說,目前,在一些佛教法會中也見到一些外國籍法師來“搶灘”,競爭激烈,但在道教法會中則較少出現外籍道士。

他說,據發現,一些殯葬業者也會聘請中國籍法師主持佛教式法會,尤其一些大型法會,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收費比本地法師廉宜。

“在道教方面,雖然在一些大型法會中有聘請外來道士,但並不多見,不過在一些道教法會中吹喇叭及打鼓的人,有些是中國籍人士。”

農曆七月全年最忙

廖石程說,作為道士,一年內最忙的時候是農曆七月,通常要忙足一個月。

他說,每年農曆七月,隆雪一帶許多地區有舉辦盛大普度法會,有時一天就已有好幾場法會,所以在這段日子,大大小小的道士不管會的、不大會的,全都傾巢而出,忙著主持普度法會。

他在年輕時期,每天還有能力跑3場普度法會,但隨著年紀漸大,每天只能應付一場普度法會。

“在普度法會,不只是主持法會,還要誦念懺文,有時因為一直唱一直誦念,聲音都沙啞了。”

講究天分資質

學道術一般要3至5年時間,學成后還得跟著“師父”一段時間,同時也需講究天分和資質。

廖石程說,要當一位出色的道士是要講究天分和資質,天資聰穎的很快就學上手,但天分不高的可能就要勤加學習和苦修。

“但不是每個人都可當道士,還得看個人修行,有些即使苦練數年,但一穿上道袍站在法場時就怯場的話,也是無法成為道士,因為道士穿上道袍站在法場上時,就必須要穩要“定”,才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