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奶瓶型齲齒 嬰兒用濕紗布潔牙

3歲以下孩童,不論是喝母奶或牛奶,喝完奶後如果沒有注意牙齒清潔,就容易出現奶瓶型齲齒。牙科醫師表示,尤其是餵食牛奶、果汁或其他含糖飲料,加上沒有注意牙齒清潔與補充氟化物,讓牙齒長時間處於酸性環境當中,就容易因牙齒琺瑯質遭到破壞而引起蛀牙。

台灣發生率高
醫師表示,奶瓶性齲齒在台灣的比例高,2歲幼童的齲齒發生率約15%,這是因為台灣水質不含氟化物,再加上媽媽都會在半夜讓小孩喝奶,或是餵食葡萄糖水等甜食,喝完後又不注意孩童牙齒清潔,讓酸性物質停留在牙齒上,易造成蛀牙,甚至出現一次有很多顆,而且是蛀牙速度快的「猛暴型蛀牙」。一般來說孩童乳齒在長出的第1至2年,最容易產生蛀牙,再加上氟化物不足就更容易蛀牙。
小孩在1歲半時可安排做第一次牙齒檢查,看是否已有嚴重齲齒。除了刷牙,牙刷刷不到的地方也要用牙線清潔,且3歲以下孩童因手眼協調不足,更需要父母幫助清潔牙齒,以預防早發性齲齒。

年齡/刷牙方式
0歲以下:父母可以用濕毛巾或濕紗布幫孩童搓洗、擦拭即可。
1至3歲:由父母幫忙刷。如果要用牙膏,一個米粒大小就夠,或用水即可,若怕小孩的氟化物不足,可服用氟錠。刷牙方式使以「橫刷」即可。
3至6歲:可開始訓練孩童自己刷牙,若怕他刷不乾淨,父母可在小孩刷完後,再幫他刷一次。
6至9歲:6歲後已長出恆齒,可讓小朋友自己先刷一次,父母再幫忙刷一次,但要特別注意恆齒的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