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宅風水須看兩面 孝文化延伸出來另一學問 風生水起

★陰宅風水★

以風水學來論,可分為陰宅與陽宅。陰宅就是我們祖先逝世后長眠之地,或是在陰間居住的空間與環境。而陽宅正是眾所周知,我們這些在世者活動或居住的空間,例如住家、公司、商業場所等等。

若要進一步的詳細區分,風水學上還有另一種介于陰和陽之間的風水,稱為“生基風水”。生基風水是融合陰陽宅的觀念所延伸出來的風水。

嚴格來說,風水學的本質是把陰宅和陽宅視為一體。也因此,在古代風水師也被人們尊稱為“陰陽先生”。

*土葬與火化*

人生的開始,父母為我們選擇剖腹或是自然生產,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而面對人生死后的規劃,我們為自己選擇火化或土葬。

傳統上,華人往生后的下葬方式是以土葬的“棺木葬”為主。親人往生后入土為安的觀念是受到了儒家的影響。正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意指我們身上的毛髮與皮膚,全部都是父母恩賜給我們,不能輕易的毀傷違逆孝道。

出自于郭璞的《葬經》中也提到“葬者,乘生氣也,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意指人往生后,唯有採取土葬,才能承接陰陽五行之氣,福蔭后代子孫。以此而言,對于採取火化的處理方式,就相等于破壞祖先和子孫風水之間的傳導關係。

然而,火化的興起也有其由來。除了在文化大革命時,毛澤東推翻儒家思想,提倡火化的影響之外,佛教從印度傳入,佛教思想深入民間,也讓人們接受往生后以火化來處理的方式。此外,火化在近幾年也廣為人們接受,經濟因素也成為考量之一。和土葬相比,火化的成本較低,且無需支付葬地與建設墳墓的風水費用。再者,隨著現今人口日漸稠密,使得許多土地面積相對較小的國家,政府不得不大力提倡人民接受火化的處理方式。

此外,也有部分學家認為火化也是一個較為環保的處理方法。但是,十林卻不認為火化做法較為環保。在火化時所消耗的大量燃料,如汽油、柴油或木柴等,且在燃燒時所排放出的氣體,對環境的破壞更直接。

所以,十林認為,若有能力或機會選擇,應以土葬為先。

土葬不僅能讓子孫們借助祖先風水的蔭助,庇佑后代子孫;孝道中提倡的慎終追遠,通過土葬的祭拜方式更能凸顯其意義。

在此,十林也鼓勵身為父母的您或是個人在規劃身后事宜時,若希望以土葬的方式來處理,不妨讓兒女或身邊的親人知道您的意願。而身為兒女者,也應遵從父母的心願作出適當安排。

(注,有關生基風水,請看下期生基風水與十問篇)

十林勘察陰陽宅風水多年,常會被人們問到“到底是專看陰宅為主,還是只精通陽宅?”。

其實,十林認為要把風水學成,就必須掌握好陰陽。

中國文革後被忽略

若身為一名風水師,只看陰不理陽,或是只看陽不理陰,那豈不是把陰陽硬生分開學習?在風水理論上,其實大部分陽宅的風水理論,是源自于陰宅風水操作驗證中所累積出來的經驗法則,所以要先瞭解好陰宅風水再把其運用在陽宅風水上,才能事半功倍。(有關陰陽宅的區分,詳細請參考風生水起系列~陰陽風水看易經)

再者,十林發現普遍上人們較注重陽宅風水的部分,甚至越見流行的趨勢,讓陽宅風水成為了一門“顯學”。

反之,陰宅祖墳風水,通常會在大事件發生后,才受到關注,子孫們才會著手處理陰宅風水。

其實風水術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之后,才逐漸的被世人忽略。

在文革之前,古代的帝王將相都非常相信風水,明朝和清朝甚至特別設立部門(明朝稱欽天監),專門夜觀星斗、曆法、勘察地理、陰陽等。

直到清朝過后,欽天監演變成現今的“天文臺”,只看天文,不察地理和陰陽,和古代欽天監關注天地人大不相同。

事實上,陰宅風水的理論也是孝文化所延伸出來的另一門學問,就如《孝經》喪親章第十八章中提到的“卜其宅兆,而安措之”,意指為祖先仙人選風水穴,讓仙人避開鼠蛇蟻穴、冷穴等,讓祖先得以“安居”。

此外,古代相信風水的帝王將相,都會先派人處理好自己的祖墳風水。

傳統上,相信風水者,會在父母親人往生后,委託風水師處理親人往生后下葬立碑的事宜。

親人往生後處理步驟
1 擇地(尋龍點穴)
擇地在陰宅風水中是極為重要的步驟。好的風水福地就相等于一塊好的食材,風水有所謂“尋龍三年,點穴十年”義指擇地過程的慎重,須綜合參考龍、穴、砂、水及向等元素,這也是最考驗風水師的功夫。

2 擇日定分金、破土
選好福地,就必須選一吉日定分金(定出福地的精確坐向),之后進行破土儀式。
註:在處理陰宅風水時,開始動工建造我們稱為“破土”。在陽宅風水,則稱為“動土”。

3 挖壽穴砌壙
壽穴又稱為壽壙,破土之后就可以開始為祖先挖壽穴與裁剪地形。

4 依風水師所擇吉日吉時,舉行入殮、蓋棺、移柩、下葬等儀式。

5 擇日立碑 在處理親人往生后的風水事宜中,第二重要的步驟就在于立碑步驟。立碑的過程中不僅為祖墳立一個最吉旺向,同時也為祖墳測定開一內水口(內局排水的出水口)、以及安置后土(后土是守護祖墳的土地公)的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