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洞山頂工程料耗資百萬 一分一毫來自公眾

霹靂洞主持張英傑表示,山頂工程耗資難以估計,應該是上百萬令吉,一分一毫都是來自公眾人士的捐獻。當籌到錢時,工程就動工;錢用完了,工程就暫時喊停。

他指出,1980年,他與弟弟張韻山接過父親張仙如的棒子接管霹靂洞,當時霹靂洞的山頂景觀只開發到半山,他認為有繼續往山頂前進的潛能,於是有了開發山頂的計劃。

當時在半山處有一個深坑,張英傑先花了兩個月時間,炸了一座小山,讓碎石填平深坑,接著在數個月內建起一座三聖廟。

接著,他率領一班工友攀上山頂,披荊斬棘,找出建山路的路線。在開發山頂工程計劃敲定後,霹靂洞展開籌募運動,獲得善信的支持。

搬洋灰上山人工比材料貴

山上有路,但路難行。張英傑表示,建築工程最困難及費用最昂貴之處,是人工。他舉例,當時1包洋灰10令吉,但動用人工搬上山就得花12令吉,人工比材料還貴。

“遇到下雨,工程會受影響,但大家心中又希望下雨,因為下雨可以積存雨水,用在工程上,不然又得從山下將一桶桶的水搬上山,非常吃力。”

他說,山頂的建築物,包括6個涼亭、1座三聖廟及1座瞭望台,每一磚一瓦都是公眾人士樂捐,由人力辛苦構建。

最令他感動的是,到訪的遊客熱烈響“搬磚搬瓦”的工作,甚至主動提出要求搬沙上山。

山頂景觀設備花20年

所以說,近年來完整呈現在人前的山頂景觀設備,是人們花了20年光景在山林間揮洒無限血汗和精力,一步一腳印打拼出來的心血之作。

現在通往山頂的通道卻被崩塌的大石砸毀了,山頂景觀不知何時才見天日,張英傑的心很痛,而普羅大眾的心也隱隱作痛。

張英傑表示,這一次大石重擊,並沒有擊垮他要重開山頂景觀的決心。他將展開重建計劃,因為不想當初由大眾合力建起的山頂景觀,從此荒廢。

記者拍下霹靂洞迷人的景色,包括山頂景觀。如今重看照片,萬般感觸,如果無法重開山頂景觀,此景此情,只待追憶。
1.jpg

霹靂洞大石崩塌,砸斷了通往山頂的梯路,斷送一條性命,也砸碎了20年來該洞和普羅大眾一步一腳印,踏出550級階梯,辛辛苦苦開發山頂景觀的心血。

相信許多善信都歷歷在目,當年霹靂洞開發山頂的工程,由於要克服山路搬運的挑戰,過程非常艱辛。

當時到霹靂洞參觀的遊客都熱心幫忙,大家一人一塊磚,或幾片瓦片,或一袋沙,在踏上梯階參觀半山景色時,也順便把建築材料帶上去。大家都懷著一個心願:快快建好吧!讓我們登上山頂看美景。

山頂建築工程停停做做,做做停停,這一建,就建了20年之久。
1.jpg
2.jpg
3.JPG

以前我每次ponteng都是跑去霹雳洞的山顶凉亭睡觉。。。
真的好舒服,凉凉的风~
也没有人会找到我~~咔咔
很久没去了…现在知道不能再上去了~有点感到伤心~

很久没有去霹靂洞了

好好规划吧,我在那有点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