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陪玉壺軒停業 清晨5時店外等開門

1.jpg
圖為食客們在“點餐區”前大排長龍。

擁有近84年歷史的茨廠街玉壺軒茶樓最后一天營業,各地食客紛紛赶往捧場,有者更堅持陪伴業者至“最后一刻”。

自從該茶樓結業消息傳出后,過去一星期除了每日報到的常客,也有許多新顧客前往光顧,大批食客更在今日清晨5時許即在店外等候,以致最后一天營業的茶樓人潮洶湧,熱鬧無比。

吁重視文化遺產

盡管許多包點在早上8時30分已售罄,但顧客們用完餐仍不願離去,坐著喝茶聊天回憶當年,陪伴業者至關店為止,也見證玉壺軒茶樓正式停業。

除了享用點心,不少攝影愛好者也把茶樓人事物拍下,記錄歷史老店最后的珍貴畫面。

同時,配合2012默迪卡祭之再見吉隆坡活動,藝術愛好者也通過行動藝術將內心想法表達給公眾,吁望民眾重視和珍惜文化遺產的存在。

行為藝術表演者利用書本掩蓋臉部,手戴拳擊套在店中漫無目的走走停停,似乎形容民間的無聲抗議無處申訴,十分需要獲得各方的關注。

另一名藝術家則用一段黑絲布蒙住臉部,及以一呎長的布綑綁雙腳,手持祭牌,表達作茧自縛,引發民眾慎思當中意義所在。

盡管心中萬般不捨,當業者于下午2時30分拉下鐵門,玉壺軒茶樓正式劃下句號,大家除了惋惜,只能在記憶裡留下該茶樓的點點滴滴。

1.jpg
玉壺軒茶樓一群老顧客趁著最后時間,到茶樓來個「一盅兩件」。

在茨厂街營業超過80年的老字號玉壺軒茶樓結業前夕,吸引許多食客湧往光顧,以致茶樓一早即大排長龍,座無虛席。

玉壺軒茶樓因讓路捷運工程,業者也因年紀已大,決定于本月31日結束營業,不禁讓食客們感到惋惜。

自從茶樓宣布結業消息傳出后,許多老顧客紛紛重回茶樓,尋找舊時味道,也吸引許多年輕人趁老店結業前,嚐嚐古早味。

據悉,許多食客于今日清晨6時至7時已抵達該茶樓,店內更一度因太多人同時光顧而排長龍。

沒有重開打算

《中國報》9時許巡訪玉壺軒茶樓時發現,店內座無虛席,所有點心包點已售罊。

玉壺軒業主李浩暉(38歲)受訪時指出,雖然不少顧客希望他們可繼續經營,但本身心意已決,也沒有重開營業的打算。

他說,自報章報導該店即將結束營業,不少老顧客回到該店光顧,更吸引年輕人攜帶相機,拍下紀念性的一刻及享用點心等。

難得古早味

★林伙慶(報販)

我日前通過報章知道茶樓將結業的消息,便攜同女兒一同前來享用點心。

茶樓過了明天就走入歷史,讓人非常惋惜。

我最愛茶樓的糯米雞和燒賣,過去每逢中秋節都會選購玉壺軒月餅,我相信大部分顧客都希望茶樓可繼續營業,保存這一份古早味道。

約老友敘舊

★李華(律師)

我常常都會來光顧,知道茶樓即將結業,特地相約數名老友前來一起光顧緬懷過去時光。

現今年輕人都比較喜歡時尚舒適的咖啡室,提供無線網絡服務是他們首要選擇,對這種傳統茶樓提不起興趣。

8歲隨父來

★李汝強(73歲,退休公務員)

茶樓除了每日製作糕餅及包點,其他最特色為全人手製作的端午節的粽子及中秋節月餅。

我還記得第一次與父親前來時只有8歲,轉眼間自己也73歲,便趁老店結業前,再次嚐嚐古早味。

以前茨厂街一帶都有不少傳統茶樓包括成記、品泉、連陞、愛群及麗章,但全部在早年已結業,現今連玉壺軒也面對同樣命運。


玉壺軒茶樓在今天后將走入歷史,吸引了許多顧客和游客紛紛在店面前拍照留念。


玉壺軒老店內擠滿排隊的人潮,有者更是從早上6時就開始排隊。


玉壺軒店內擠滿了人潮,大家只為趁著最後一日的營業,品嘗原汁原味、新鮮熱乎乎的包點。


一盤盤剛出爐的包子是包點師傅精心“包”制的結晶。


位於茨廠街的玉壺軒正式走入歷史。


位於茨廠街的玉壺軒正式走入歷史。


李浩暉(38歲,玉壺軒茶樓第四代傳人也是現任掌門人)

當國人興高采烈地慶祝國慶,歡呼“默迪卡”口號之際;走過84年歷史的茶樓──玉壺軒,卻在同一刻拉下簾幕,向一直以來支持他的民眾揮手說“拜拜”了!

今日是馬來西亞歡慶55周年國慶的日子,卻也是走過半個世紀的老店玉壺軒茶樓結業的日子。

趁著玉壺軒的最後一天營業,許多公眾都趕來捧場,以緬懷熟悉的老滋味。當中有陪伴玉壺軒成長的老顧客、也有聞風而來的民眾。

現場不僅座無虛席還大排長龍,但大家都很有耐心的等候,為的只是等著一籠籠新鮮出爐、熱騰騰的包子點心。

超過2小時才等到美食

據瞭解,玉壺軒在今晨5時30分開始營業,而食客卻在清晨5時天未亮時就開始等在店前,而部份食客更是排隊超過2小時,才等到美食佳餚上桌。

據悉,自位於吉隆坡茨廠街的玉壺軒日前宣佈結業後,這星期內幾乎每天早上都迎來長長的人龍,大家都希望趕在茶樓結業之前,再次品嘗其滋味。

結業在即,許多食客更紛紛拿著相機,拍攝這充滿古早味的玉壺軒店面和食物,把這逾半世紀的文化及美食留在記憶里。

受訪的食客表示,因為以後吃不到了,所以特意在一早特意前來排隊,回味這些原汁原味的點心,就等再久也覺得值得。就連大腹便便的孕婦也耐心排隊等候。

李慧菁:師傅熬夜製作點心

玉壺軒茶樓第三代傳人李慧菁(50歲)透露,目前的心情很複雜,從來沒預想會這麼多食客賞臉前來光顧,但食物也有準備得比平時多2倍。

她說,茶樓的工人師傅全都沒睡熬夜準備點心,從前一天關店後的下午4時開始動手,辛苦的製作點心、包點,務必讓客人吃下最原汁原味的滋味。

李浩暉(38歲,玉壺軒茶樓第四代傳人也是現任掌門人):先休息一段時間

“玉壺軒在結業之後,會先休息一段時間,但也會考慮另物色地點重新營業,惟一切仍未有定案。不過不排除在八打靈再也一帶再次營業的可能。

雖然玉壺軒來到最後一天,也感到非常不舍及感激,但在大吉隆坡的發展下,只好決定讓路給捷運工程。

茶樓經營了84年,茶樓與顧客之間已建立一定的關係,這層關係是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由我們的祖輩開始,一些老顧客,直到他們的孩子甚至孫子,到我們這代關係依舊還在,這是非常難得的。"

鄭玉珍(75歲,退休人士):從甲州趕來光顧

“以前我在茨廠街工作,所以常來光顧,至今也已經50多年了。雖然我現在居住在馬六甲,但在得知玉壺軒8月31日最後一天營業時,我特意回來吉隆坡,以品嘗最後的滋味。

我們在早上6時就來了,等了2個半小時,終於可以享受美食了,並感到滿足。"

楊慧心(29歲,金融會計師):10多年沒來光顧

“我在未滿10歲的時候,家人曾帶我來光顧,至今我也10多年沒來光顧了。玉壺軒最後一天營業,我剛好身在馬來西亞,所以在機緣巧合之下前來品嘗小時候的味道。"

梁莉莉(48歲,客戶服務人員):回味10年前味道

“8月31日是我的生日,也是國慶日。在得知玉壺軒最後一天營業後特意帶著女兒前來,為的就是要吃回10年前的味道,好好回味一番。"

林淑華(42歲,會計師):早上6時就來排隊

“我和朋友一行人前來,我是第一次來,在朋友和報章的介紹之下,才得知這裡最後一天營業,所以才會這麼瘋狂的在早上6時就來排隊了。

覺得點心如叉燒包、蒸肉和生肉包都很好吃。”

黃華(77歲,退休人士)等再久都值得

“我早上6時就來了,儘管要等上兩個小時,但想到以後都沒得再享用這裡的美食了,等再久都值得。

我年輕的時候有時常來吃,現在雖然少來了,但最後一天無論如何一定要來捧場,也帶著女兒前來品嘗。"

位于茨廠街的老字號玉壼軒茶樓,雖已在上週五(31日)結束營業,惟近日仍有一些顧客如常前往該店欲品嘗點心卻“摸門釘”,顯然對擁有84年歷史的茶樓懷有深厚感情。

據悉,玉壼軒茶樓因讓路給捷運公司進行捷運工程,被迫結束長達84年歷史的老店,許多慕名而來的顧客于該店結業前,競相前往品嘗“最后”的點心。

物品分批搬離

記者到茨廠街玉壼軒茶樓巡視其搬遷情況時,發現該店第三代傳人之一李慧菁及親友,于店內忙著收拾器具,準備分批將物品搬離該店。

茶樓外擺攤的小販指近幾天早上,看見有些人在該店門口守候,似乎不知道茶樓已結業的消息,他們在了解情況后便離開,大嘆再已無法品嘗該店的點心。

李慧菁指出,由于店內都是烹煮食物的器具,數量多且大型,必須分批由羅厘運送,目前還不確定真正搬離的時間。

她說,店主願意讓路給捷運公司也無可奈何,將茶樓結業也是百般考慮后的決定,心中難免會不舍。

她指出,隔壁商店的店主由于不肯將土地讓給捷運公司,目前還繼續營業,對于是否會強行征用土地一事,並不了解捷運公司會採取什麼對策。

吉隆坡要興建捷運站,蘇丹街一帶部份老建築物都得讓路,一年來已掀起一波接一波的“保衛蘇丹街運動”。首當其衝正在拆卸的,是有多層停車場的“巴生車頭”(巴士總站)。以前曾在這兒吃過不少美食,但在這座建築物消失之前,好些著名食肆在多年前都早已結束營業了。

那巴生車頭上面曾有一家“天橋陵記酒家”,那時我初出茅廬,在附近羅爺街的《新明日報》工作,有時開完會,主管就請我們一群同事到那兒吃午餐。記得第一次跟大伙兒一同在那酒家吃飯時,有一道“煎蝦碌”味道十分不錯,但我只吃了一隻蝦頭,那碟子上的蝦肉便已被其他人一掃如空了。我那時才明白甚麼叫做“手快有,手慢冇”,原來跟他們吃飯,是不可太“斯文”的,吃這種“大鍋飯”時不會上演“孔融讓梨”,戲碼只會有“羅通掃北”和“橫掃千軍”,因為這根本就是個“搶食世界”。

巴生車頭還有一檔潮州粥飯檔,以番薯粥配鹹菜、鹹蛋、魚干、菜脯等潮州菜料,價錢不貴,卻十分開胃。當然不可不提那著名的“生記燒肉飯”,脆皮的燒肉,咬下去“格格”有聲,瘦中略帶肥的燒腩,口感和味道都無懈可擊。但這一切,都已成為永別的歷史了。

另一家因捷運工程徵地而被迫拆卸的是茨廠街老字號茶樓玉壺軒,已於8月31日國慶日當天結束營業,從此消失。

“玉壺軒”名字取得十分典雅,相信是源自王昌齡那首名詩《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甚麼叫“一片冰心在玉壺”呢?不學無術之輩可能會把這解作:著名女作家冰心在玉壺軒茶樓喝早茶吃點心。

原來玉壺軒在吉隆坡已經有84年歷史了,在我小時候它已經存在。我還記得當時我的姑姑每年端午節之前都被聘到玉壺軒去當包紮裹蒸粽的臨時工人。這種裹蒸粽是長方形的,又叫“枕頭粽”,如非有熟練的特殊技巧,是不容易包紮的。那些年玉壺軒的裹蒸粽十分好吃暢銷,所以才要增聘人手包紮趕貨售賣應節。

在七八十年代玉壺軒的蓮蓉月餅也被公認為“最靚”的,好些人買月餅送禮都認定要送玉壺軒月餅才夠體面,的確風光一時。

記得多年前玉壺軒的包餃點心糯米雞和炒粉麵食水準也很不錯,只是礙於那一帶泊車不方便,十分麻煩,所以我光顧的次數不多。

這次在玉壺軒停業的兩天前,我不怕麻煩特地去光顧,既為緬懷舊日的美好時光,也為與它訣別,真有點“一片傷心在玉壺”之慨嘆。上午11時15分去到,卻被告知當日只賣五六種炒粉炒麵和炒飯,而且要等很久。莫非是結業前有些員工在清算假期下提早走人,以致廚房人手不足?結果,過了15分鐘才有人來寫單,吃完兩碟粉麵後,已是下午1時了。第一碟滑蛋生麵,那芡汁不夠熱,炸脆的生麵到最後依然浸泡得不夠腍軟,仍是硬硬的,而且配料只有豬肉和魚餅,連蝦仁也沒有。至於第二碟“招牌米粉”,則只得一個“鹹”字。怎麼都失去以前的水準啦?難道是結業在即,無心戀戰,草草收場?在臨別秋波之際,為甚麼不劃下一個美麗的休止符,讓食客永遠懷念不捨呢?唉,這回是“一片痛心在玉壺”了!但體恤到它是政府徵地的受害者,理應給予幾分包容體諒。我不忍記住這天有如強弩之末的玉壺軒,只願永記當年風華正茂、美食令人“食過返尋味”的玉壺軒。

作者:李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