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登造船業没落 年輕人外流 漁業受限制

1.jpg
馬登目前只剩4家造船廠,這是其中一家。

馬登造船業曾輝煌一時,但在年輕人外流,后繼無人,以及漁業受到各項條例所限,日漸式微,從高峰期的13家造船厂,減至只剩4家。

早年馬登漁業蓬勃發展,制造A型小型漁船厂林立,為馬登和十八丁漁民提供造船和維修服務,一些班台和吉打的漁民,也會前來訂造新船,隨著時代的遷移,年輕人不喜歡漁村的捕魚和造船工作,導致漁民和造船厂面對沒有接班人的窘境。

加上漁民在更換漁船和捕魚方面受到一些條例的限制,連帶對造船厂造成影響。

目前在馬登的4家造船厂,2家制造和維修漁船,另2家則制造和維修運載紅木的船只。

13家造船厂剩4家

造船厂東主林木錦(56歲)指出,早年有13家造船厂,如今只剩4家,最近一家在4月休業,而且數量還會減少。

他分析,造船業日漸式微有多個因素,與漁業發展狀況息息相關。

他說,年輕人外流是一個因素,70年代,馬登有120艘A型漁船,如今只剩下約20艘,減少超過80%,十八丁減少近50%。

“造船業已萎縮,4間厂的工人總數不到10人,以前一家厂的工人就有這個數目。”

載紅木船只仍有市場

炭窯數量增加,載紅木的船只有需求和需維修,馬登制造載紅木船厂的生意得以維持。

林亞池修理船行東主林亞池(61歲)說,由于炭窯數目增加,對紅木的需求提高,使載紅木的船只仍有市場,也需要維修,船厂的生意量在近年有起色,可以維持。

他說,每艘新船7萬令吉,去年制造3艘,今年主要是維修船只。

他指出,造船工作辛苦,工資不高,學徒每日20至30令吉,具20至30年經驗的頭手每日120至150令吉,年輕人不喜歡投入此行業,導致工人難尋。

舊船須報廢降低換船率

林木錦指出,漁業法令規定漁民要換新船,舊船必須報廢,不能轉賣,大大降低漁民更換新船率。

他說,如果允許漁民在換新船時,30年以下船齡的舊船可以轉賣,換新船的漁民必然增加,造船業者自然有生意。

他指出,很多漁民收入不高,認為換新船而報廢舊船很浪費,且沒有能力支付新船費用,只好選擇維修方式。

林木錦說,漁民生活沒保障,魚蝦捕獲量高時價錢就很低,政府從泰國和印尼進口海產,對漁業打擊很大。

他指出,漁民海上作業時,有時面對執法當局的為難,最近實行的寸半網尾,打擊漁業發展。

林木錦:製造成本高漲

林木錦說,漁船的制造成本高漲也是打擊造船業的另一因素,例如,造船的松木在1987年時每吨700令吉,現在每吨1萬令吉;在80年代,一艘A型漁船僅5000令吉,今年漲至六七萬令吉。

他指出,80年代,一年可以制造20艘船,最近幾年每年只制造五六艘船。

他認為,如果政府放寬各項漁業條例,鼓勵漁業,並推動造船厂成為旅游區,有助馬登造船厂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