鱟比恐龍更古老 海洋保護生物

1.JPG

2.JPG
鱟的外形非常奇特,有海怪之稱。

無論是名字、外貌還是內涵,鱟都有點讓人“搞不懂”。

鱟是一類與三葉蟲,也是四億多年前就在地球活動的古老生物,是比恐龍還早的古生物。而目前的模樣大概在2億年前定型。鱟有著大大的頭,長長的劍尾,有“活化石”之稱,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牠主要產於中國北部灣和墨西哥灣,由於鱟瀕臨滅絕之危,上世紀末各國已開始禁止捕捉,目前在多個國家已被列為二級海洋保護生物。

鱟又稱馬蹄蟹,是與蠍、蜘蛛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有親緣關係。鱟的祖先出現在地球上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惟獨鱟從四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

它極強的生命力,確實讓人嘆為觀止。

可想像,這樣一種海陸相容的“耐死力”如此強的物種,這樣一種從古代泥盆紀熬到今日,四億多年來形態不改的海洋節肢動物,按廣東人“食補經”的說法,當為大補的長壽佳品是也。而鱟類也一直是人類的食物,又是軟殼蟹類的天敵。

鱟數量減少將影響生態

鱟是少數幾種生活在海濱又容易為人看到的大型無脊椎動物。人們在濱海的活動中,鱟是很值得欣賞的。

台灣西海岸也曾有過大量鱟的足跡。但近幾年鱟在台灣海峽的分佈範圍越來越窄了,30年前鱟在台灣西海岸已不多見,20年前澎湖海濱還有不少的鱟,但現今也不見了。

根據台灣的經濟發展與鱟分布的消退,可以推估金門的快速開發必然會破壞其海濱棲地,造成鱟的絕跡。

國外文獻表明至少有11種遷徙鳥類及部份魚類以鱟卵為主要食物,因此鱟也是生態鏈的重要組成部份。如果鱟數量減少,將對生態造成一定影響。部份生物學家及鱟試劑廠家等已向國家建議設立鱟保護區及立法保護鱟。

寧束手被擒雄鱟死守母鱟

若從“動物性情學”上說,鱟還被漁民稱為“癡情種”,是“海洋鴛鴦”,成年鱟平日總是出雙入對,結伴而行,而且雄性喜歡趴在雌性身上雙雙前行或蟄伏。每對鱟都是母比公的體型大許多,又因為母鱟還有一肚子成千上萬的卵,所以特別受漁人鍾愛。民間還流傳一個說法――雄鱟對愛情海枯石爛,而雌鱟卻水性揚花,如是漁民先抓獲雌鱟,雄鱟是不會自己逃走的,反之若是先抓了上面的雄鱟,下面的雌鱟則立即逃之夭夭,所以有經驗的漁民發現後,總是從底下先抓住雌鱟,而癡情的雄鱟卻要死守住自己的伴侶,寧願束手被擒,同時赴死。

這個說法一直在我們鄉間流傳至今。

含銅離子可研究治癌

鱟的血液中含有銅離子,它的血液是藍色的。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可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可用它對毒素污染進行監測。科學家也使用鱟血研究癌症。但是,對鱟抽血後,它們就被放生。此外,鱟的肉、卵均可食用。其殼、尾、卵、肉和血均可入藥。

藥用價值
鱟尾炭:鹹、溫。
功能主治:止血。用於肺結核咯血,胃出血;外用治外傷出血。
鱟珠: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於咽喉痛。

外貌像蟹

鱟是“海怪”,外貌實在長得怪怪,形狀似蟹,身體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外有硬質甲殼包著。身體由頭胸部、腹部和劍尾三部份組成。頭胸部和腹部均向背面隆起,前面較圓厚,往後趨向扁平,後面延長在劍尾,沿腹部外緣並排著側緣棘,構成鱟的特殊體形。

鱟有四隻眼睛。頭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兩隻小眼睛,小眼睛對紫外光最敏感,說明這對眼睛只用來感知亮度。牠有一個很長很鋒利的尾劍,是用來防衛的武器。

鱟的平均壽命大約廿五六年,但牠們成熟得很晚,大約生命的一半――十三四年才成熟,外形也才有雄之分,要剝開生殖厴(讀音“演”),以生殖孔判斷。

海底鴛鴦忠貞形影不離

有去沙灘捕捉鱟的人,一定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畫面,捕鱟,都是“一箭雙雕”。

被稱為海怪的鱟,對自己的伴侶卻十分忠貞不二,一旦雌雄鱟結為伴侶,就像鴛鴦一樣,朝夕形影不離,雄鱟總是趴在雌鱟的背上;而雌鱟總是背負著雄鱟,胖胖的妻子揹著瘦小的丈夫一起生活,牠們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海底鴛鴦”。每次捕捉鱟的時候十有八九捉到的是一雙,公鱟緊緊夾住母鱟,看到牠時都是交配姿勢。

公鱟勾母鱟可長達1個月因為母鱟少公鱟多,繁殖期為了佔位置,公鱟常緊緊夾著母鱟不放,讓人搞不清楚這是1隻鱟還是2隻鱟。鱟的體型曲線,就是以公母能緊緊夾在一起為前提。為了要完美蓋上母鱟的胸甲,公鱟胸甲有兩處凹陷,而母鱟為了不傷及公鱟,前面的6支腹棘也天生萎縮,這也是公母的差異之處。公鱟的步足就這麼緊緊地勾住母鱟,可以長達1個月都不放鬆,好笑的是不用這麼辛苦佔位置也有機會,因為鱟是體外受精的。

但,一般上,捕捉到鱟後,大家都會把公鱟的拋回海去,只要取了母鱟,因也只有母鱟擁有美味的鱟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