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太公姜子牙後裔 高姓炎帝血緣初祖 姓氏有源

相傳,高氏是齊太公姜子牙的后裔,齊太公是炎帝的后裔,所以稱炎帝為高姓的血緣初祖。

高姓來源眾多,可謂百溪匯聚成大川,但其主流一直都非常清楚,都屬于正宗的炎帝血脈,在龐大的高姓族群中,以炎帝為血緣始祖、以高傒為得姓始祖的高姓后裔,一直以來既是主流,也被視為正宗。

齊太公輔佐西伯侯收攬人才,整頓內政,擴充軍備,南征北討,奠定伐商基礎,西伯死后,他又協助武王滅商,衝鋒陷陣,建立了赫赫的功勳。

所以武王大封諸侯時,封他于齊,都營丘(后稱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北),齊太公就成了周朝時諸侯國——齊國的開國君主。

姜太公對周武王開國有功,在周武王大分封時被封于齊地,建都營丘(今山東臨淄北),在泰山和渤海之間的薄姑氏故地建立齊國。轄境在今山東省東部和北部地區,包括泰山以北黃河流域及膠東半島地區。

發展商業

太公望到齊后,利用處于海濱佔有捕魚和制鹽的優勢,發展商業和手工業,使國家迅速繁榮富強起來,附近的居民紛紛遷來定居,使齊國成為輔佐周王室控制渤海沿岸和萊夷地區的主要力量。

傳至六世孫文公呂赤,有子授封于高邑(今河南禹縣),稱公子高,周代齊國地位最為崇高的上卿便是國、高二公,他們的任命由周天子直接授予,公子高的孫子姜傒在齊國為上卿時,同齊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朋友。

后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姜傒聯合管仲等大臣一起平定內亂,洙殺公孫無知,立公子小白為君,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因姜傒的功勞,便賜他以王父字為氏,稱高傒,其后逐以高為氏,是為山東高氏。

此后,他與管仲等一起治理國政,輔佐齊桓公建立霸業,高姓在齊國中擁有重要地位達200多年。

提升全國組織收外州會員

高元說,馬來西亞高氏公會前身為雪隆高氏公會,在2003年才提升為全國組織,徵收更多外州會員。

“同年,我們會所落成,搬到新會所后,也把名字改成了馬來西亞高氏公會。”

他指出,他們希望把高氏公會打造成為一個高氏歷史資料文庫,讓所有姓高的宗親,要知道祖先歷史,都可以來到該處尋找查問。

他希望公會未來發展方向,能夠達到以會養會,不需要如目前般,靠會員捐助或籌款支付行政開銷。

“我們的會所也是通過會員籌款購下,我們現在還打算再買多一間。”

他指出,現在他們所面對的問題就是規模小,因為姓高的人不多,在發展上面對很大的挑戰。

與呂盧許紀並稱烈山五姓

根據史載炎帝神農氏,起于烈山,故亦稱烈山氏,而神農長于姜水,因以姜為姓,炎帝17世孫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于虞、夏之際受封呂侯,子孫因以呂為氏。

呂侯伯夷第37 代孫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呂尚、呂望,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立周有奇功,受封于齊,立都營丘。

盧氏先祖也為齊太公后代,食采于盧,因以盧為姓,邵望范陽;紀氏先祖則是炎帝之后,封于紀,以國為姓,郡望平陽;許氏先祖則是炎高后代,姜姓,封于許,其后子孫因以國為姓。

紀許與呂同源,高、盧則是姜太公的支族,呂、盧、高、許、紀,五姓同屬烈山之裔,並稱烈山五姓。

唯一單姓高氏宗親會

馬來西亞高氏公會主席高元指出,全國各地有十多個以高氏組成的宗親會,不過他們是我國唯一單以高氏宗親組成的公會。

他說,其他有牽涉到“高”氏的宗親會,都是以“呂、盧、高、許、紀”,烈山五姓為註冊。

他指出,除了烈山五姓外,我國還有以“高、甘、吳”三姓聯合的組織,惟並不清楚這三姓合在一起的由來。

他說,大山腳就有一個如此的組織,與他們也有來往。

“高氏有5個郡號,不過最常用的還是渤海堂,東漢時期渤海太守高洪,勢力龐大,高氏祖先也發展的最蓬勃,因此后人多以渤海為堂號。”

高元指出,高氏在百家姓中排名15,在中國人口上千萬,甚至聽說在天津還有一個村落叫高家村,全村800戶皆姓高,然而高氏在我國的人口卻不多。

他說,我國姓高的人估計約5000人並不多,而公會會員僅300余人而已。

“高氏的發源地在山東地區,山東中央電視台也在今年4月來馬與我們合作,拍攝姜太公后裔的特輯。”

高氏歷史聞人

高適

唐朝詩人,與岑參齊名,並稱為“高岑”。其“邊塞詩”以描寫邊塞風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為內容。

高漸離

戰國末年時燕人,擅長擊筑,燕太子丹派荊軻謀刺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擊筑,荊軻和歌,后因暗殺秦始皇失敗被殺。

高其佩

中國繪畫史上著名的指畫創始人,官至刑部侍郎,與高鶚為同宗本家,一生畫作甚豐,精妙獨到,凡花木、鳥獸、魚龍,人物靡不精妙。

代表作品有《怒容鍾馗圖》、《水墨雜畫冊》等傳世。

高姓郡望

1)渤海郡:西漢時置郡,此支高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太守渤海太守高洪。

2)漁陽郡:戰國燕將秦開擊退東胡后置郡。以漁水之陽得名。高隱、高瞻之后。

3)廣陵郡:漢時置。此支高氏,為吳丹陽太守高瑞曾孫高悝之后。

4)河南郡:漢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高氏,為鮮卑族高氏之后開基。

5)遼東郡:戰國燕將秦開擊退東胡所建郡。高瞻之后。
1.jpg